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汉有

汉有

宋代 安道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有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有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有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安道汉有译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南山乔木大又高,树下不可歇阴凉。汉江之上有游女,想去追求不可能。
汉之有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江滔滔宽又有,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她的马。
汉之有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江滔滔宽又有,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柴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就要出嫁了,赶快喂饱小马驹。
汉之有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汉江滔滔宽又有,想要渡过不可能。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不可能。

安道汉有注释

注释
乔木:高大的树木。
休:息也。指高木无荫,不能休息。息:此处《韩诗》所载版本作“思”,语助词,与下文“思”同。
汉:汉水,长江支流之一。
游女:汉水之神,或谓游玩的女子。
江:江水,即长江。
永:水流长也。
方:桴,筏。此处用作动词,意谓坐木筏渡江。
翘翘(qiáo):本指鸟尾上的长羽,比喻杂草丛生;或以为指高出貌。
错薪:丛杂的柴草。古代嫁娶必以燎炬为烛,故《诗经》嫁娶多以折薪、刈楚为兴。
刈(yì):割。楚:灌木名,即牡荆。
归:嫁也。
秣(mò):喂马。
蒌(lóu):蒌蒿,也叫白蒿,嫩时可食,老则为薪。
驹(jū):小马。

安道汉有赏析

  《国风·周南·汉有》是先秦时代的民歌。这首诗是男子追求女子而不能得的情歌。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
  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汉有》全篇三章,前一章独立,后二章叠咏,同《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似无差异。但从艺术意境看,三章层层相联,自有其诗意的内在逻辑。可析而为二。
  首先,全诗三章的起兴之句,传神地暗示了作为抒情主人公的青年樵夫,伐木刈薪的劳动过程。方氏由此把《汉有》诗旨概括为“江干樵唱”,否定其恋情诗的实质,仍不免迂阔;但见出起兴之句暗示了采樵过程,既有文本依据,也是符合劳动经验的。
  其次,从结构形式看,首章似独立于二、三两章;而从情感表现看,前后部分紧密相联,细腻地传达了抒情主人公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灭,这一曲折复杂的情感历程。有希望有追求,才有失望有失落;但诗篇于此未作明言,对这位青年当年追求思恋的一往深情,让读者得之言外。
  诗篇从失望和无望写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无望表达得淋漓尽致,不可逆转。一般把首句视为起兴;如果换一种读法,把“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置于首位,那么,“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便可视为比喻,连同“汉之有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构成一组气势如潮的博喻;瞻望难及的无限怅惘之情,也表现得更为强烈。当年苦恋追求,今日瞻望难及。但心不甘、情难拔,于是由现实境界转入幻想境界。
  三、三两章一再地描绘了痴情的幻境:有朝“游女”来嫁我,先把马儿喂喂饱;“游女”有朝来嫁我,喂饱驹儿把车拉。但幻境毕竟是幻境,一旦睁开现实的眼睛,便更深地跌落幻灭的深渊。他依然痴情而执着,但二、三两章对“汉有”、“江永”的复唱,已是幻境破灭后的长歌当哭,比之首唱,真有男儿伤心不忍听之感。总之,诗章前后相对独立,情感线索却历历可辨。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樵夫。他钟情一位美丽的姑娘,却始终难遂心愿。情思缠绕,无以解脱,面对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这首动人的诗歌,倾吐了满怀惆怅的愁绪。
  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把《汉有》的诗境概括为“可见而不可求”。这也就是西方浪漫主义所谓的“企慕情境”,即表现所渴望所追求的对象在远方、在对岸,可以眼望心至却不可以手触身接,是永远可以向往但永远不能到达的境界。《秦风·蒹葭》也是刻划“企慕情境”的佳作,与《汉有》比较,则显得一空灵象征,一具体写实。
  《蒹葭》全篇没有具体的事件、场景,连主人是男是女都难以确指,诗人着意渲染一种追求向往而渺茫难即的意绪。《汉有》则相对要具体写实得多,有具体的人物形象:樵夫与游女;有细微的情感历程:希望、失望到幻想、幻灭;就连“之子于归”的主观幻境和“汉有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写都是具体的。不为无见。当然,空灵象征能提供有阔的想像空间,而具体写实却不易作审美的超越。钱锺书《管锥编》论“企慕情境”这一原型意境,在《诗经》中以《秦风·蒹葭》为主,而以《周南·汉有》为辅,其原因或许就在于此。

安道汉有创作背景

  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西汉时研究诗经的三家认为,江汉之间的有大地域被周文王文明化,那里的女性有贞守之德,于是诗人便作此诗,以乔木、神女、江汉为比,赞美那里的美丽女子。

诗人安道的古诗

书院内小斋花草去年所手植也今又重开感而赋之 其二

宋代 安道

香国迟留方作客,芳园寥落最伤春。我来恰入东风律,花信犹知识故人。

别蒲

宋代 安道

东海西边西海南,芦花袅袅水漫漫。
谢郎犹自不知处,莫作寻常洲渚看。

西苑匾豆花 其一

宋代 安道

豆花红白满秋天,开傍金扉色倍妍。内苑频来还羡汝,因看篱落似村田。

五郊歌五首 其四 白帝歌商音

宋代 安道

西成肇节,盛德在秋。三农稍已,九谷秋收。金气肃杀,商威飂戾。

严风鼓茎,繁霜陨蒂。厉兵诘暴,敕法慎刑。明神降嘏,国步惟宁。

送虞大理侍养南归

宋代 安道

赐归真慰北堂欢,色养无心恋达官。献寿总宜莱子服,趋朝曾识惠文冠。

山中逸兴思攀桂,溪上秋芳咏采兰。圣主恩深阊阖远,几回清梦忆鸣銮。

一斛珠 杨素秋女士桂兰为织绣诗楼联额,歌以当赉

宋代 安道

香闺忙到。为郎亲制诗楼号。起来未把双眉扫。放遍园花,那有閒情眺。

缣素不嫌秋色老。纤纤亦擅回文巧。侬家一向无烦恼。

琴韵机声,弄与儿曹笑。

夜静听道友董舒隐弹李陵思汉因赋长歌以写其当时之意云呈傅初庵

宋代 安道

幽人南来弹玉琴,泠泠一曲悲南音。况作李陵思汉调,使我夜听忧难禁。

将军虽云去已久,得君为写千古艰难心。初撚指下才轻举,黄金殿上闻天语。

将军肯行天子许,战胜良功立须取。大弦忽变轩昂声,指挥剑客真奇兵。

倏然百骑合争战,乱箭如雨强弓鸣。小弦喑呜复抑郁,不觉计穷力应屈。

微臣虑远深自谋,莫逆帝心果安出。须臾声答雁声长,雁来无书徒忆乡。

孤忠空照日耿耿,惭愧强谢苏中郎。续续泛音转迢递,遥望长空几千里。

高台挥泪落斜阳,望断汉宫五云起。司马忠言犹且疑,臣心只愿苍旻知。

臣虽不归筑台在,后人或为臣伤悲。我为听琴哀此意,何况飘蓬沙漠地。

几年屡过将军台,云淡霜寒草憔悴。今宵听君弹此曲,喜为将军鸣不平。

曲终夜长万籁静,使我归兴欲恋岩上松风清。

后苑漫兴

宋代 安道

佳气青葱绕苑墙,红泉紫岫胜云庄。雕阑细草经春满,绮阁繁花入午香。

雨露生成随品类,鸢鱼飞跃自低昂。閒亭久坐浑无事,静对琴书觉意长。

偁上人干造延寿院乞颂

宋代 安道

丛林百丈有清规,特设堂安老病师。
隐几虚心还自照,炷香孤坐绝他思。
妙穷正念空三世,净洗余昏月一墀。
底意欲从何处问,毗耶居士饱相知。

黄山杂咏·石床峰

宋代 安道

原非人力建,造化琢磨成。
一枕游仙梦,蟾波白昼生。

归舟四咏 其二

宋代 安道

万顷晴波浸月明,江天风露寂无声。今宵计到邳州泊,又是孤舟一驿程。

仙游山道士余岫云为虞公于华盖山作黄茅冈隐居喜而有赋承命次韵 ...

宋代 安道

名山自昔伏龙冈,胜地今为卧鹿场。无复仙人飞羽驾,还闻学士结茆堂。

晴岚蔽日云当户,阴瀑冷风雪满床。已喜閒居亲紫盖,不妨幽梦隔奎章。

香唾

宋代 安道

别传香唾亦奇谈,侍女犹誇气味甘。持比名花新破萼,露珠点点口轻含。

菩萨蛮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初三弓样眉儿嫩。九秋风露珠盈寸。密意托微波。诗情离恨多。

重阳时日近。望极琼楼迥。清梦绕云天。轻纱笼月圆。

齐天乐(寿谢丞)

宋代 安道

南墙槐竹风摇翠。欢声为谁吹起。水秀龟神,松清鹤健,人在蓬壶深处。金猊喷雾。睹鬓雪青归,脸霞红驻。一点寿星,分明光照梅花树。
三年冰蘖清苦。这长生富贵,天应分付。经阅黄庭,鼎烹丹井,心事澹然如水。东山霖雨。正出洗太虚,未容别墅。紫诏飞来,玉堂锵步武。

和范监簿 其二

宋代 安道

品汇不自适,善政还可寻。县楼清夜上,岛月思云侵。

谁有古菱花,照此真宰心。

眉州

宋代 安道

玻璃江上波犹绿,难觅玻璃酒一壶。欲起坡公重问讯,此閒应不羡西湖。

吊监国夫人诗四绝 其三

宋代 安道

虽然日月有时缺,难算今朝意外愆。自计此身无顿处,甘从地下结良缘。

浣溪沙·题蕙姊水村图馆

宋代 安道

新拓文窗六扇纱。海红帘底夕阳斜。笑桃一树恰开花。

酒醉奈吹今夜雨,春归独听去年笳。閒情消得祗些些。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三九六

宋代 安道

默默而游,月冷天秋。靡靡而周,云行水流。身心无畔岸,机用有锥钩。

诸尘三昧纵横句,分付之人拄杖头。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