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

宋代 安道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安道惠子相梁译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于是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是从南海起飞,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看到仰头发出‘喝!’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安道惠子相梁注释

注释
惠子:即惠施,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庄子好友。
相梁:在梁国当宰相。梁:魏国的都城,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的别称。根据史实魏国都城叫大梁,所以魏也叫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用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或:有人。
于是:与现代意思相同,可直接翻译为“于是”。
恐:害怕。
国:国都。
往:前往。
鹓鶵(yuānchú):鶵,古同“雏”。鹓鶵为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止:栖息。
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子,因为色白如洁白的绢,故称。
醴(lǐ)泉:甘泉,甜美的泉水。醴:甘甜。
于是:在这时。
鸱(chī):王力《古代汉语》中解释为鹞鹰,鸱鸺(鴞)为猫头鹰。
吓(hè):模仿鹞鹰发怒的声音。下文的“吓”用作动词。
夫(fú):句首语气词,可以不译,也可以译作那 那鹓鶵。
三:虚指,多次。
发于南海:于,从。
飞于北海:于,到。
子:你,指代惠子。

安道惠子相梁人物特点

庄子:鄙视功名、清高自守、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惠子:醉心功名、利欲熏心、无端猜忌、心胸狭窄。

安道惠子相梁中心思想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任务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一)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二)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比喻意义
  鹓鶵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
  作为寓言,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

安道惠子相梁赏析

  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诗人安道的古诗

赠剑

宋代 安道

蛟胎静啸匣雷鸣,长日摩挲为不平。事去寸心难自按,时来千里不留行。

斗边宝色精华敛,枕畔寒泉夜气横。拟赠尚须逢国士,深藏犹未别荆卿。

菊庄呈李亚卿

宋代 安道

爱此村庄好,花开人正归。一篱含晓露,三径眩秋晖。

异品题凡卉,幽香袭锦衣。看来心更逸,还忆侍彤闱。

南柯子·炼质心猿退

宋代 安道

炼质心猿退,焚真意马疏。一灵圆觉顿真如。洞达渊玄,光鉴照元初。坎虎形如玉,离龙色似珠。云奔电激贯虚无。霹雳峥嵘,舞弄戏玄珠。

天柱晴雪

宋代 安道

天柱巍峨霄汉间,四时飞雪不曾乾。淩空禅塔银为顶,承露仙茎玉作盘。

影混晴云同洁白,色凝华月倚高寒。我来问俗过潜霍,几度前山揽辔看。

河传 次温飞卿韵

宋代 安道

楼上。凝望。马萧萧。垂柳红桥。梦遥。旧时泪痕何日消。

朝朝。送人离早潮。

画舸移愁春去远。回首晚。杯底撩魂断。隔前溪。花港西。

锦堤。独怜芳草嘶。

三姝媚 其一 丙寅八月初五夜预中秋和金梁梦月词韵

宋代 安道

灵樨香暗展。渐盈盈澄晖,未来先盼。细数佳期,倩笋纤私掐,玉笙犹汗。

试舞仙霓,似渐觉人间窥见。问讯天边,柯斧初忙,杵霜应倦。

时来商隐谁按。正玉宇知寒,冷风偷换。禁果宫柈,尽殢人前梦,海云遮断。

对影山河,歌旧阕金瓯翻怨。病损危阑,待倚孤筇恨短。

神仙名义

宋代 安道

宿植灵根何太早,洞悟真风何年少。
常令丹海飞日鸟,又使玉液朝元脑。
昆台气候四时春,紫府光阴夜如晓。
来时不用五云车,跨着清风下蓬岛。

纪赐十二绝 其七 赐银鱼百尾

宋代 安道

宝坻产嘉鱼,纤纤白似银。贡来供玉食,何意得尝珍。

敬和荫乔老砚弟留别榆林士民之作即步原韵

宋代 安道

云雷取象卦占屯,一扫烽烟龙塞春。万姓疮痍皆已补,三边父老自相亲。

功侔韩范名垂久,道溯孔颜乐有真。民到于今犹恋恋,寄书千里泪含巾。

题升山

宋代 安道

城外升山寺,城中望宛然。及登无半日,欲到已经年。

木阑花慢 以上五首见蒲县志卷一

宋代 安道

人说泰山神庙,金碧炫似皇宫。对仁圣天齐,每年三月,云雨雷风。独笑疏狂学士,醉归来得共倒骑骢。有客访予不遇,书门屐齿留踪。气吞北海志盘胸。怜老背龙钟。说即日时光,人民困竭,囤乏囊空。满地旌旗无数,楼头鼓角仗兵戎。若识往来兴废,六爻细细推穷。

明妃出塞图

宋代 安道

昭君生长昭君村,汉宫选入昭阳门。倾城自负颜色好,薄命不得承君恩。

朔风吹动毡车发,万里远嫁单于国。香梦空迷紫塞云,蛾眉愁对穹庐月。

关山阻隔归无缘,含情掩抑鸣哀弦。虎头将军骨已朽,独馀青冢留千年。

风雨图

宋代 安道

雨气浓遮万岭巅,苍茫树拥远村边。渔翁只作寻常看,如此风波不系船。

浪淘沙 吟黄菊

宋代 安道

品性傲秋霜。晚节寒香。迎风带露短篱旁。恰似孤高标正色,胜似春芳。

瘦断俨清妆。狂态无双。怎生描写好秋光。一片金清筛月影,点缀重阳。

幸西省至太原

宋代 安道

黎元瞻翠盖,三晋力桑麻。纳稼知丰稔,祈年意静嘉。

边无戍卒苦,巷有读书家。此幸非游玩,隆冬见玉花。

宁宗朝享三十五首 诣室用《乾安》。

宋代 安道

丹楹云深,芳勺宵奠。乐华淳鬯,礼文炳绚。有容有仪,载肃载见。

维时缉熙,世世以燕。

桂殿秋 晚眺

宋代 安道

帆影去,绿潺湲。鸬鹚飞破白芦烟。闲云来去浑无定,山影依稀日半衔。

羯鼓绦

宋代 安道

长安宫阙半蓬蒿,尘暗红梁羯鼓绦。惟有水天明月夜,一条空碧见秋毫。

天人

宋代 安道

天上分明暗,人间涩喜嗔。
及鱼殃本妄,得马福非真。
酒薄还围赵,渠成适利秦。
圣贤惟任道,两不系天人。

聊赋短歌即当恸哭四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虎臣真矫矫,将军岭南张。只手撑乾坤,半壁坚金汤。

一朝落陷阱,命尽鼓不扬。战马失主归,悲鸣春草凉。

云车逐风马,披发叩九阊。自愿为厉鬼,随众扫欃枪。

天子亦震惊,览表泪浪浪。申甫期复生,宣力为疆场。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