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鹊巢

鹊巢

宋代 安道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安道鹊巢译文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安道鹊巢注释

注释
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
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居:侵占。
归:嫁。
百:虚数,指数量多。两:同辆。御(yà):同“迓”,迎接。
方:并,比,此指占居。
将(jiāng):送。
盈:满。此指陪嫁的人很多。
成:迎送成礼,此指结婚礼成。

安道鹊巢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毛诗序》以此诗为国君之婚礼。朱熹《诗集传》以此诗为诸侯之婚礼。从诗中描写的送迎车辆之盛可以知道,应为贵族的婚礼,而不是一般民间的婚礼。
  关于此诗诗旨历来争议较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鹊喻新郎,鸠喻新娘。这个观点又分两种意见:(一)这首诗是诗人代新郎言说,表达了诗人对男子的同情。喜鹊搭好了窝,鸠来居住。新郎准备好了房子,新娘来居住。以鸠居鹊巢比喻女居男室。此说以姚际恒为代表。姚际恒《诗经通论》言:“按此诗之意,其言鹊鸠者,以鸟之异类况人之异类也。其言巢与居者,以鸠之居鹊巢,况女之居男室也。”姚氏之说,尊者甚众。但是清代另一位善说《诗》者方玉润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方玉润《诗经原始》辨驳说:“自《序》《传》来,说《诗》者无不以鹊巢鸠居况女居男室矣,夫男女同类也,鹊鸠异物也,而何以为配乎?”意思是说:用鸠居鹊巢比喻女居男室,就像是说鸠婚配给了鹊犹如女嫁给了男。但是男女同类可以婚配,鸠鹊异类又怎么能相配昵?方玉润又说:“姚氏际恒最攻《序》《传》,乃其自解诗意,又以为‘言鹊鸠者,以鸟之异类况人之异类也,其言巢居者,况女之居男室也'则与旧说何异?且谓'以鸟之异类况人之异类’,男女纵不同体,而谓之异类可乎哉?此不通之论也。”(二)这首诗是新娘家人在唱赞歌,是一首新婚礼赞诗。如果以鹊喻新郎,以鸠(布谷)喻新娘,则此诗为新婿礼赞诗。朱熹将《鹊巢》的诗旨强解为以鸠比喻文王之化,行后妃之德盛而赞颂之。此一说出现最早,流传最久,影响也最大,而批评者亦最多。这种赞颂文王之化,后妃之德的说法,虽然历来因为牵强附会而被指责为完全是一种背离诗义的经学化理学化的臆断,但是他将这首诗解释为是一首新娘家人赞美婚礼的诗,是值得肯定的。
  二、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如果以鹊喻弃妇,以鸠(布谷)喻新妇,则此诗的作者是代弃妇立言或作者本人就是弃妇,那么这是一首深切沉痛的弃妇诗。弃妇的丈夫遗弃了同他一起艰苦经营,创立家室的结发妻子,却用百辆盛车的热闹场面迎娶新妇,致使新妇占了旧妇之位,恰如”鸠占鹊巢“一般。弃妇心生嫉恨,因作此诗,以责备丈夫另娶新妇,新妇占据其家:我辛辛苦苦终于经营了一个家,现 在丈夫却将我抛弃,用盛大的车队去接新人了,而有个新妇要霸占我的家了。表达了一个为家操劳,却遭丈夫遗弃的妇女内心无比哀怨的心情。《诗经》中这类妇女很多,如《国风·邶风·谷风》。《召南·鹊巢》中这位妇女的遭遇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这首诗就是古代毫无话语权的妇女对喜新厌旧的丈夫的指责和对自己悲惨命运的无奈叙述。这实际上也是对男权社会里痴心女子负心汉婚姻现象的一种沉痛控诉,获得了强烈的社会意义。高亨在其《诗经今注》对此表示了相同的看法:”诗以鸠侵占鹊巢比喻新夫人夺去原配夫人的宫室。“同时高亨说:”(这是)召南的一个国君废了原配夫人,另娶一个新夫人,作者写这首诗叙其事,有讽刺的意味。“将这首诗的当事人具体地指为:召南的一个国君和他的两个夫人。
  三、鹊与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且此诗的叙述者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这首诗也可能只是一个与婚礼毫无关系的路人所作,诗人无意中看到一场婚礼,于是有所联想有所感触,便作了此诗。
  全诗三章,都以鸠居鹊巢起兴。喜鹊筑好巢,鳲鸠住了进去,这是二鸟的天性。《齐诗》曰:“鹊以夏至之月始作室家,鳲鸠因成事,天性然也。”诗中还点明成婚的季节,郑笺云:“鹊之作巢,冬至架之,至春乃成。”这也是当时婚嫁的季节。各章二句写鳲住鹊巢分别用了“居”“方”“盈”三字,有一种数量上的递进的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住满为止。因此诗三章不是简单的重章叠唱。
  一章“百两御之”,是写成婚过程的第一环,新郎来迎亲。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二、三章继续写成婚过程第二、三环:迎回与礼成。“百两将之”是写男方已接亲在返回路上,“百两成之”是迎回家而成婚了。“御”“将”“成”三字就概述了成婚的整个过程。“子之于归”,点明其女子出嫁的主题。因此,三章是选取了三个典型的场面加以概括,真实地传达出新婚喜庆的热闹。仅使用车辆之多就可以渲染出婚事的隆重。
  这首诗以平浅的语言写成婚的过程,没有如《周南·桃夭》里以桃花来衬托新娘的艳丽,更没有直接去描写新娘的容貌。如果说“之子于归”一句还点出新娘这一主角,让人在迎亲的车队之中找出新娘来,那么,另一位主角新郎则完全隐在诗中场景的幕后,他是否来迎亲,就留给读者去想像了。细味诗中所写,往返的迎亲车队给画面以较强的时空感,短短三章,却回味悠长。

安道鹊巢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背景历来争议较大。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一、鹊喻新郎,鸠喻新娘。二、鹊喻弃妇,鸠喻新妇,这是一首弃妇诗。三、鹊与鸠并无明确所指,只是自然界的两种鸟,且此诗的叙述者是与婚礼无关的他者。这首诗也可能只是一个与婚礼毫无关系的路人所作。

诗人安道的古诗

赠南昌朱鍊师

宋代 安道

南昌巍巍紫极宫,楼阁缥缈如方蓬。中有一人神气充,道与许逊相恭仝。

追逐宋伦彭谌宗,名籍早入丹台中。鬓髭皓皓颜如童,电光炯炯双青瞳。

羽衣五綵云霞烘,峨峨冠戴金芙蓉。袖藏神剑苍精龙,一挥妖魅俱潜踪。

呵叱雨师鞭雷公,驱送将吏如奴僮。群迷普济德愈崇,下与尘世苏疲癃。

凌摄梵气邀苍穹,斡旋造化多奇功。昨闻游闽访仙翁,山川历览兴莫穷。

逍遥未欲栖崆峒,还来玉京朝九重。相依弟子圜邱东,借榻霞房金碧丛。

广庭香爇烟洪濛,满座喜气排寒冬。我尝问道恭仪容,欣然接引坐高舂。

致言授我启愚蒙,顿除凡火烧心胸。春光淡沲天宇融,倏焉归思如春浓。

清宵飞梦依岩松,丹炉火伏微生红。朝来别去何匆匆,飘然骑鹤凌太空。

空中环佩声珑珑,招我共往那能从。何当远驾洞庭风,膝王阁下重相逢。

萧寺养疴焚香枯坐怀人感旧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 其十 ...

宋代 安道

狎主敦槃会,惟君律最严。忠言争药石,俗耳仗针砭。

家计殊难遣,粗官亦不嫌。春明风雪冷,应否斗叉尖。

恭读理斋常太翁殉节录 其五

宋代 安道

谩说人生土一邱,昭忠祀典重千秋。更称荫子辉堂构,不尽英名照巨流。

桃花鱼

宋代 安道

花开溪鱼生,鱼戏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看。

吉祥寺薛宪副拈出韵

宋代 安道

竹声清与鸟声兼,花影重重转过帘。更是隔溪山顶上,白云如笠半垂檐。

过村家

宋代 安道

细莎村路绕山斜,涧水西头一两家。
桑柘叶干鸠雨歇,茅檐索索响缫车。

绣停针 呜鹤余音卷六

宋代 安道

道难说。要□悟般般,尽皆明彻。剔透玲珑,回光返照,不在拈花摘叶。动生差别。休举念、强生枝节。本来模样,清清净净,有何言说。须凭志猛烈。仗慧剑落处,斩钉截铁。击碎恩山,跳出爱海,打破虚空休歇。气神欢悦。运九阳、炼成红雪。彩霞影里,捧出一轮皓月。

江城子 春昼

宋代 安道

黄金柳线蘸轻烟。舞窗前。惹情牵。坐过清宵,白日转思眠。

睡起玉钗横枕畔,浑不觉,鬓云偏。

几回细阅寄来笺。不归鞭。也徒然。庭院深深,閒煞好秋千。

绣幕低垂防燕扰,惟独自,捧心怜。

晓起散策

宋代 安道

晓起出门行,逍遥步紫陌。冷风吹葛衣,凉露湿桐屐。

炊烟绕树青,流水护田碧。戍垒角声催,前溪人语隔。

寻芳过竹桥,觅句蹲苔石。数里足忘疲,终朝情自怿。

壮犹不如人,心苦为形役。有钱须买山,结构幽人宅。

菩萨蛮 其十三

宋代 安道

楼上阑干楼外道。春魂常被风吹倒。何处最关情。娥眉淡扫成。

夜明同弄月。微露金条脱。垂手五更寒。怜他衫子单。

入京见百官耆民童稚欢迎道周

宋代 安道

星斿葆羽禁城闉,雨霁郊坰不动尘。旭日薰风归凯路,黄童白叟太平人。

正逢师至经三月,敢比苗顽格七旬。从此普天无战斗,更将休养勖臣邻。

摸鱼儿 苏堤春晓

宋代 安道

望西湖、柳烟花雾,楼台非远非近。苏堤十里笼春晓,山色空濛难认。

风渐顺,忽听得、鸣榔惊起沙鸥阵。瑶阶露润,把绣幕微搴,纱窗半启,未审甚时分。

凭阑处,水影初浮日晕,游船未许开尽。卖花声里香尘起,罗帐玉人犹困。

君莫问,君不见、繁华易觉光阴迅。先寻芳信,怕绿叶成阴,红英结子,留作异时恨。

西征军行遇风

宋代 安道

北风卷尘沙,左右不相识。飒飒吹万里,昏昏同一色。
马烦莫敢进,人急未遑食。草木春更悲,天景昼相匿。
夙龄慕忠义,雅尚存孤直。览史怀浸骄,读诗叹孔棘。
及兹戎旅地,忝从书记职。兵气腾北荒,军声振西极。
坐觉威灵远,行看氛祲息。愚臣何以报,倚马申微力。

别山戏题

宋代 安道

故园别业别离久,别去东风别恨长。别路感怀牵别绪,别人道出别山阳。

谒杨廉夫

宋代 安道

扬雄宅上好修竹,黄妃塔前多翠微。自爱高文每相见,莫怪短筇来叩扉。

满庭芳(寿京尹)

宋代 安道

台衮筹边,京师蒙福,两淮谈笑尘清。正銗两无讼,桴鼓亦稀鸣。阅武分弓角射,催春事、亲劝农耕。何须付,寻花问柳,小队出郊坰。
功名。今已就,九重近天,好去辞荣。算人间极贵,何似长生。刺占梅山日月,观二妙,玉纹枰休辞醉,洛阳花信,香到露华亭。

昭顺老人

宋代 安道

的皪堪为席上珍。银铛百沸麝脐熏。萧娘欲饵意中人。
拈处玉纤笼蚌颗,剥时琼齿嚼香津。仙郎入口即轻身。

宴张总戎宅

宋代 安道

棨戟元戎第,文觞得暂过。鸟吟春树遍,花映夕堂多。

家世张车骑,勋名马伏波。淮洲见明月,其奈别离何。

访严隐士

宋代 安道

草香烟碧路高低,偶兴寻君水竹西。情洽不知延坐久,半林风雨午鸠啼。

西山杂诗 其六

宋代 安道

金代遗踪寄草莱,湖边犹识钓鱼台。沙鸥汀鹭寻常在,曾见龙舟凤舸来。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