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麟之趾

麟之趾

宋代 安道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安道麟之趾译文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的脚趾呵,仁厚的公子呵。哎哟麟呵!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的额头呵,仁厚的公姓呵。哎哟麟呵!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的尖角呵,仁厚的公族呵。哎哟麟呵!

安道麟之趾注释

注释
麟:麒麟,传说动物。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野兽,因而把它比作公子、公姓、公族的所谓仁厚、诚实。趾:足,指麒麟的蹄。
振振(zhēn真):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与公姓、公族皆指贵族子孙。
于(xū虚):通吁,叹词。 于嗟:叹美声。
定:通“顁”,额。
公姓:诸侯之子为公子,公子之孙为公姓。或曰公姓犹言公子,变文以协韵。
公族:与公姓义同。

安道麟之趾鉴赏

  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诗。但这公子究竟是作为商纣“西伯”的文王之子,还是爵封“鲁公”的周公旦之子,抑或是一般的贵族公子,就不得而知了。按朱熹《诗集传》“文王后妃德修于身,而子孙宗族皆化于善,故诗人以‘麟之趾’兴公之子”的解说看,似指周文王的“子孙”而言;但《毛诗序》则有“《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之说。既为“衰世”,就非必定为文王或周公之子了。
  赞美贵族公子,而以“麟”起兴,这在今天的读者,或许会感到奇怪,但在古代却是一桩异常庄重和动情的事。所谓“麟”,其实就是糜,鹿之一种而已。不过古代传说中的“麟”,却非同寻常:据汉刘向《说苑》称,“麒麟,麕身牛尾,圜头一角,含信怀义,音中律吕,步中规矩,择土而践,彬彬然动则有容仪”;《春秋感应符》更发挥“一角”之义曰:“麟一角,明海内共一主也。”《荀子》亦云:“古之王者,其政好生恶杀,麟在郊野。”大抵是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所以后儒赞先王之圣明,则眉飞色舞于“麒麟在圃,鸾凤来仪”;孔子生春秋乱世,则为鲁哀公之“获麟”而泣,以为麟出非时也。
  明白了“麟”在古人心目中的尊崇地位,即可把握此诗所传达的热烈赞美之情了。首章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正如两幅美好画面的化出和叠印:眼间刚出现那“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的仁兽麒麟,悠闲地行走在绿野翠林,却又恍然流动,化作了一位仁厚(“振振”)公子,在麒麟的幻影中微笑走来。仁兽麒麟与仁厚公子,由此交相辉映,令人油然升起一股不可按抑的赞叹之情。于是“于嗟麟兮”的赞语,便带着全部热情冲口而出,刹那间振响了短短的诗行。二、三两章各改动二字,其含义并没有多大变化:由“麟”之趾,赞到“之定”、“之角”,是对仁兽麒麟赞美的复沓;至于“公子”、“公姓”、“公族”的变化,则正如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所说,“此诗公姓犹言公子,特变文以协韵耳。公族与公姓亦同义”。如此三章回旋往复,眼前是麒麟、公子形象的不断交替闪现,耳际是“于嗟麟兮”赞美之声的不断激扬回荡。视觉意象和听觉效果的交汇,经了叠章的反覆唱叹,所造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兴奋、热烈的画意和诗情。
  前文说到这是一首赞美贵族公子的诗,似乎已没有异议。但它究竟歌唱于何种场合,实在又很难判明。方玉润以为此乃“美公族龙种尽非常人也”(《诗经原始》),大抵为庆贺贵族生子的赞美诗,似乎较近原意。古代的王公贵族,总要自夸其身世尊崇不同凡俗,所以他们的后代,也定是“龙种”、“麟子”。这首诗用于恭贺贵族得子的场合,大约正能满足那些王公大人的虚荣、自尊之心。然而,自从卑贱如陈胜、吴广这样的氓隶之徒,曾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不平之语揭竿而起以后,凡俗之家便也有了愿得“麟子”的希冀。在这样的背景上反观“麟之趾”,则能与仁兽麒麟媲美,而可热情赞美的,就决非只有“公族”、“公姓”了——既然有不少贵族“龙种”,最终被历史证明只是王冠落地的不肖“跳蚤”;那么凡俗之家,就也能崛起叱咤风云的一代“麟子”。

安道麟之趾创作背景

  鲁哀公十四年,鲁人去西郊打猎,猎获一只麒麟,而不识为何物。孔子见了,说道:“这是麒麟呀!”获麟一事对于孔子刺激很大,他记在他所作的《春秋》上,而且停笔不再往下写了。并又作了一首《获麟歌》。这首诗很像是孔子的《获麟歌》。

诗人安道的古诗

熙宁望祭岳镇海渎十七首 其二 升降用《同安》。

宋代 安道

绅韠襜兮,玉佩橤兮。于我将事,神燕喜兮。帝命望祀,敢有不共。

往返于位,肃肃雍雍。

题沈克全鹤沙八咏 其四 咸塘晚棹

宋代 安道

寒塘潮渐满,暮艇赴潮归。人语烟中集,鸟惊树上飞。

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宋代 安道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悼友父

宋代 安道

白首朱门客,言从地下游。平生醉罗绮,今夕卧松楸。

月照泉台夜,风生陇岸秋。一嗟流水恨,千载共悠悠。

折杨柳枝歌

宋代 安道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和钱太博见寄觅山药 其一

宋代 安道

文柄谁持合自持,忧民风槩乍清羸。禅林草药如为效,愿见皇家急诏时。

嘲廉访司官

宋代 安道

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顾君际号梅山

宋代 安道

数亩萧疏一径宽,散飞香雪遍林端。
应思处士桥边路,吟绕横枝月影寒。

寿开府

宋代 安道

季冬两十鸡鸣初,僚吏府造如云趋。
绣轴捧星府拥炉,共庆此日生真儒。
玉堂金印守此都,今日为城镇匈奴。
坐安天下犹覆盂,祝公之寿宜何如。
欲祝公如刀皋鹤,鹤颈虽长畏缯缴。
欲祝公如千岁龟,清江作使身亦危。
又祝公如松与柏,樵斧焉知岁寒色。
刚莫刚兮赤山铁,铁作干将有时缺。
坚莫坚兮泰山石,溜滴波穿有时泐。
不若祝公如太虚,包含千古无时无。
任驰玉兔飞金乌,暑往寒来速又徐。
发常如漆齿常固,太虚朱老君与俱。

念奴娇·怒涛驾雪

宋代 安道

怒涛驾雪,*千骑、争赴危千奔注。高阁凌空图画出,邈邈荆扬佳趣。梦泽云宽,邗沟霜净,影落晴檐柱。南来王气,消沉榛莽深处。堪笑亡国危机,沉江铁锁,欲把东吴拒。司马家儿那解事,神算真成天遇。商意悲凉,宫词凄苦。忍听临风句。无情江水,不将遗恨流去。

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九六

宋代 安道

若恁么,也难得,清光浩荡无瑕隙。人言千里本同风,我道十方浑一色。

浑一色,须转侧。才转侧,透关隔。透关隔,酬尔平生今脱白。

侬家龟鹤自成仙,昨夜龙门无宿客。

和宫祠五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绿云鬟鬓绣罗裳,新学含章点额妆。长乐宫中陪女伴,蓬莱岛上看仙行。

内家事体元无别,玉殿初心未肯忘。卫赵也从微贱起,暗将衣袖夜薰香。

次韵奉和涵字词伯即席之作 其二

宋代 安道

千里吟旌海上行,文章鲲岛有同声。人思故国衣冠旧,水浅蓬莱岁月更。

历劫神鼍盘石烂,忍笞老马伏槽鸣。桑榆未晚收何日,为谢闽中老父兄。

西江月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回忆红窗翠幕,偏教雨断云残。梦痕无据却成闲。

可奈今宵更懒。

万事情深若浅,一时酒殢如寒。匆匆轻别恣怜难。

珍重前程未晚。

束装有感

宋代 安道

块磊仍非酒可浇,吒闻喝落厦门潮。圣人西海还东海,大局南朝与北朝。

衣服一均从赵改,诗书何罪继秦烧。毛锥我亦嫌无用,入市先求八尺刀。

讷堂

宋代 安道

德山无语归方丈,象骨低头入草庵。
大鹏一举九万里,篱边燕雀空呢喃。

答客诮

宋代 安道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谒金门 画梅

宋代 安道

偷造化。秀出含章檐下。为问花中谁可嫁。海棠开已罢。占了十分闲雅。占了十分潇洒。若使画工能此画。九方皋相马。

赠洪弃生 其三

宋代 安道

如生为弃朕,朕亦弃生为。无路陈三策,思京赋五噫。

愁怀形比块,恸哭血成诗。苦语声酸鼻,长吟猛虎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