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

宋代 安道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成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安道朝三暮四译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成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很喜欢猴子,养的猴子成群,他能懂成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懂成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猴子们的食物,但又怕猴子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猴子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猴子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猴子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安道朝三暮四注释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成。
狙:猴子。
意:心意。
成:懂成。
成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安道朝三暮四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成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成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成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成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成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安道朝三暮四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优游自成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成其所、自行发展。

诗人安道的古诗

送徐君何

宋代 安道

英雄捧诏出樊笼,抖擞征衣趁晓风。
一笑相逢仪知在,明朝秋意满芙蓉。

西江月慢·烟笼细柳

宋代 安道

烟笼细柳,映粉墙、垂丝轻袅。正岁稍暖律风和,装点後苑台沼。见乍开、桃若燕脂染,便须信、江南春早。又数枝、零乱残花,飘满地、未曾扫。幸到此、芳菲时渐好。恨间阻、佳期尚杳。听几声、云里悲鸿,动感怨愁多少。谩送目、层阁天涯远,甚无人、音书来到。又只恐、别有深情,盟言忘了。

黑龙潭

宋代 安道

暗通山下草,流出涧边花。空潭深静处,洒翰动龙蛇。

怨歌

宋代 安道

百尺珠楼临狭斜,新妆能唱美人车。
皆言贱妾红颜好,要自狂夫不忆家。

过涧歇 次巽兄湘北捷后见慰之韵

宋代 安道

此际。对舂陵、隔断渺霭烟云,只把音书频递。休烟弟。

久困穷乡僻壤,无物为君寄。诉不尽、别梦诗怀见吾意。

更苦风尘憔悴。殊难问生计。万方多难,栖迟又何地。

纵有田园,摇落逢秋,一时凄绝,两袖复染相似泪。

朝中措 其一 月季,黄绯二色

宋代 安道

每逢月夕数花辰。杯酒袭芳尘。过尽东风不管,袭时占得清芬。

额黄涂蜡,颜红晕玉,望里如人。见惯东家娇小,墙头不待窥邻。

风入松 宿望海岭僧居

宋代 安道

满天星斗寺楼钟。门外白云封。禅房寂寞无人伴,一湾月与五更风。

莫道销魂未也,凄凄四壁鸣虫。

灯光微颤睡初浓。今夕在山中。梦回自觉萧疏甚,听千岩未壑号松。

定有寒林虎下,明朝迹认玲珑。

夹沟驿闻曹太仆舟过追候不及寄之

宋代 安道

沛江秋水驿门深,斜日扁舟度柳林。河汉易成千里隔,云山难寄万重心。

殉节诗

宋代 安道

昊天懵懵,四海汹汹。赵氏终衰,妖孽景从。

我生不辰,咨嗟风雨。一木难支,劝君解组。

妾身邀隐,君志尽忠。愿学仲连,甘蹈海东。

举世须眉,何殊巾帼。偏我妇人,尚知报国。

有女贞洁,有男才良。素解大义,不负纲常。

过青阳齐丘旧隐

宋代 安道

旧学从横术已精,不妨高卧且辞荣。
可怜三别秦淮路,不得终南处士名。

水心亭四景为文用题 其三

宋代 安道

何代灵龟下石潭,古藤疏竹小溪南。清光倒浸玻瓈影,剩照霜前颗颗柑。

八声甘州 子大丈属效湘社集体赋六忆词 其一 来

宋代 安道

忆来时点屟向回廊,低声怕郎知。喜笼灯渐近,金铃小犬,吠傍琼帷。

恼煞兰姨憨笑,玉手卷帘迟。行过阴丛里,花影参差。

已是秋千力困,又累卿纤步,百尺楼梯。说弓鞋未绣,明日踏青期。

被阑角尖风欺负,忍春寒只著茜罗衣。却赢得茜纱裙幅,微渍香泥。

苏幕遮 以上双照楼景元延佑本知常先生云山

宋代 安道

少追陪,稀赴会。本分随缘,一任人憎爱。勘破前程生死大。自究元初,昼夜休交昧。不妆高,不捏怪。卓尔身心,动止俱无碍。赢得逍遥长自在。行满功成,定是超三界。

戍妇四时词 其三

宋代 安道

霜信连朝故故催,清砧试处几徘徊。寒衣寄到边关去,可有平安信寄回。

步虚词二十三章 其八

宋代 安道

忏悔从心起,修持自道生。七签书日展,六甲义时明。

伏虎风常寂,降龙电自横。金箱图北岳,玉局运南征。

造化壶中转,星辰掌上行。神仙无所语,一曲颂升平。

哀应真李先生三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节行幽人正,林泉隐者居。忽歌东鲁梦,未上茂陵书。

世变还舟壑,门宏待驷车。众哀无以致,为托挽声纾。

神弦歌十一首 其二 道君曲

宋代 安道

中庭有树自语,梧桐推枝布叶。

寄费幼鹤表丈

宋代 安道

劣虎优龙总异才,自甘溷迹逐才埃。神君心有齐民术,廉吏今无避债台。

官阁鬓朋搜旧本,江村父老贳新醅。庙堂荐祢知何日,屈指谁为济世材。

奉怀钱宗伯受之海上

宋代 安道

东望叠璟霞,有山虞吐翠。
天和丙舍游,日穰庚居遂。
俗嶂壅文河,拓由灵掌负。
关龙感狩麟,金版徙穿地。
羹热雉膏登,羞寒鸡肋弃。
嫫嫱斗弄姿,定镜精裁伪。
著录布如云,何人丹漆器。
玄风白马谈,紫气青牛志。
食疏仰琼厨,先须征饼字。
膺门讵可阶,通好时交屣。
双阮秀参筠,两宗香品笥。
夙倾向若心,烟液终申譬。

六亲五法

宋代 安道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

  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於未形也,故祸不萌。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於时而察於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後於事;吝於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