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蜉蝣

蜉蝣

宋代 安道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安道蜉蝣译文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微弱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漂亮的外衣色彩鲜明夺目。叹其生苦短我心溢满忧伤,我将如何安排人生的归宿?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细小蜉蝣在空中振翅飞舞,尽情展示着它华美的衣服。叹其生短促我心涌满忧郁,我人生的归宿将栖落何处?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柔嫩的蜉蝣刚刚破土而出,轻轻舞动雪白的麻纹衣服。叹其生命短暂我忧郁满怀,到哪里寻找我人生的归宿?


安道蜉蝣注释

蜉(fú)蝣(yóu):一种昆虫,寿命只有几个小时到一周左右。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
楚楚:鲜明貌。一说整齐干净。
於(wū):通“乌”,何,哪里。
采采:光洁鲜艳状。
掘阅(xué):挖穴而出。阅:通“穴”。
麻衣:古代诸侯、大夫等统治阶级日常衣服,用白麻皮缝制。
说(shuì):通“税”,止息,住,居住。

安道蜉蝣鉴赏

  蜉蝣是一种渺小的昆虫,生长于水泽地带。幼虫期稍长,个别种类有活到二三年的。但化为成虫,即不饮不食,在空中飞舞交配,完成其物种的延续后便结束生命,一般都是朝生暮死。蜉蝣又是漂亮的小虫。它身体软弱,有一对相对其身体而言显得很大、完全是透明的翅膀,还有两条长长的尾须,飘舞在空中时,那姿态是纤巧而动人的。而且,蜉蝣喜欢在日落时分成群飞舞,繁殖盛时,死后坠落地面,能积成一厚层。因而,这小东西的死,会引人瞩目,乃至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二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借这朝生暮死的小虫写出了脆弱的人生在消亡前的短暂美丽和对于终须面临的消亡的困惑。
  说起来,是“人生百年”——或者往少说,通常也有几十年。但相比于人对生命的贪恋程度,这远远是不够的。而且,人作为自觉的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就意识到死的阴影,于是人生短暂之感愈益强烈。当然,活着是美好的,而且人与其他一切生物不同,他们懂得以人的方式来装饰自己,懂得追求美的姿态。然而放在死亡的阴影下来看,短暂生命的装饰与姿态,实也是最大的无奈与最大的哀伤。于是,蜉蝣的朝生暮死的生命过程,它的弱小、美丽,以及它对自己鲜明的羽翼、鲜洁的容貌的炫耀,被诗人提取出来描画成人的上述生存状态的象征。
  此诗开篇即以“蜉蝣之羽”为比,这个小生命的翅膀,像一件华美的衣裳那样艳丽多彩。但这种美丽来之不易,且只有一天的美丽,宛如昙花一现。诗人见此情景生发感慨。一种珍惜生命、把握现在的紧迫感油然而生。第二章意思大致相同。第三章,描述蜉蝣的初生,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麻衣如雪,那薄如麻丝的翅羽好像初雪一样洁白柔嫩。但它很快就飞翔起来,尽情挥舞生命的光采。相比之下,人当然要学习蜉蝣精神,生之光华,死之绚烂。
  这诗的内容简单,结构更是单纯,却有很强的表现力。变化不多的诗句经过三个层次的反复以后给人的感染是浓重的:蜉蝣翅膀的小小美丽经这样处理,便有了一种不真实的艳光,那小虫的一生竟带上了铺张的华丽;但因这种描写之间相隔着对人生忧伤的深深感喟,所以对美的赞叹描画始终伴随着对消亡的无奈,那种昙花一现、浮生如梦的感觉就分外强烈。
  这诗的情调自然是有点消沉的。但人一旦追问自己:“你是谁?你往哪里去?”深入骨髓的忧伤根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特别是在缺乏强有力的宗教的古代中国,由于不能对生死的问题给出令人心安的解答,人心格外容易被忧伤笼罩。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死的忧伤、困惑、追问,归根结蒂是表现着对生的眷恋,这也是人心中最自然的要求。阮籍《咏怀诗》之七十一,写木槿花、蟋蟀、蟪蛄、蜉蝣这一系列短寿的生物在世间各自发出声音和光色,感叹说:“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但这也就是世界的基本面目。

安道蜉蝣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以为是讽刺曹昭公的奢侈,后人有赞同也有不赞同的。以蜉蝣来讽刺国君的奢侈,实在有点比拟不伦的感觉。不过从诗的内容来看,它所传达的是贵族阶层的情绪,应无疑问。

诗人安道的古诗

莺啼序 暮春水绘觞泛,用彭羡门先生闺情韵

宋代 安道

丽日烘晴,听柳外、数声黄鸟。却才过、岳降良辰,年时倏又春杪。

紫陌踏青春起晚,朱楼浮白贪眠晓。看朝来雪压,红褪海棠多少。

玉李花秾,碧桃萼破,一望如银缟。惜蒸霞、几树纤纷,乱随流水难扫。

啄苍苔、翠羽拚飞,掠晴波、红襟来了。美风光,不减武陵,渔郎谁到。

广寒深处,欲把嫦娥唤醒,驻清池曲沼。尽箫鼓中流,选妓徵歌,恣情欢笑。

玉屑分餐,金波长吸,吾侪痛饮为佳耳,怕更阑、月黑园亭悄。

十年心事,茫然暗自销魂,禁不住,柔肠搅。那堪重见,昔日何戡,宛转歌喉袅。

恍忆当年筵上,云母裁将,雪儿唱彻,红盐偏好。旧恨如丝,新愁似纤,瞢腾醉眼频回顾,只树底、残灯弄馀照。

蹒跚缓步归来,仰视中天,春星渐小。

王宗起城南溪屋

宋代 安道

水上小亭清更新,绿阴纨扇白纶巾。
岂无修竹娱佳客,却有清风来故人。
老树秋声凉入骨,澄江波影玉生鳞。
读书偏爱虚窗静,不管门前庾亮尘。

送蒋时举归养

宋代 安道

秋风起兮白云飞,南国远兮心欲归。
归心切兮亲庭闱,复相见兮在何时。

宿房村下

宋代 安道

历历数长亭,舟行晚未停。
归云衣叠嶂,落雁字寒汀。
古渡稀闻棹,孤村远见灯。
壮怀惭旅泊,禁漏忆晨兴。

陈烈妇郑氏挽诗 其一

宋代 安道

当年帝子泣湘灵,锦瑟凄凉不可听。一自英风传海峤,至今班竹有馀青。

题朱麋君舍人鉴成焦山酣睡图四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茗香步算知周鼎,文达多闻辩陆铭。争向山灵谈考据,禅床塞耳不能听。

南乡子 秋怀

宋代 安道

忽地秋催,又见黄花满径开。箕踞科头无个事,三杯,林下清风信快哉。

何必徘徊,收拾天涯宦迹回。艺圃自存经济意,归来,重把门前五柳栽。

脩竹坞访萧隐士

宋代 安道

草堂寂寞西涧坳,隔林犬吠声寥寥。幽人无事犬出户,送客有时还过桥。

溪上斜阳立将尽,莎间细路归仍遥。明朝秋风桂花发,卧稳东山谁见招。

斯干

宋代 安道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竹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碧桃春 己亥元旦

宋代 安道

烛消香透晓来天。东风入绣帘。一声恭祝画堂前。

椿萱眉寿添。调凤律,献羔筵。斑衣学古贤。融融春色报丰年。

书云忮睹先。

雨中发崇福院

宋代 安道

仆奴颇厌穿云路,老子方欣在眼山。
四面人家高下住,一川烟雨有无间。
时闻鸟语作歌吹,更遣泉声鸣佩环。
沮洳崎岖饱谙历,只余多病鬓毛斑。

缘识 其三十一

宋代 安道

大丈夫兮兼文武,君子能仁潜喜怒。强明非是尽周旋,满眼真如不自取。

三春花卉正芬芳,发作痴迷我也狂。道德修来长不断,云从龙变解舒张。

海浪无涯百川水,厚重高深难比拟。今古犹来世界宽,忻闻为善恶为耻。

舟车有利便通津,斟量难事日其新。勿笑我心孜孜化,贵为人主不尊身。

共爱巅峰高岌岌,烦恼之中常急急。先王典教是吾师,可以相宗后法则。

逍遥物外乐熙熙,松椿长养万年基。鹏翥引他鹪虻怒,凤皇争与燕雀期。

心猿意马须自缚,斯言之理还不若。僻学邪闻似虚空,日月贞明闲销铄。

阿谀顺旨察来情,瞽者匆匆不可行。亲亲友爱慈敦睦,凡言俗态谩缠萦。

修西方十劝 其五

宋代 安道

劝君五,莫辞念佛多辛苦。思惟长劫生死轮,更向何人求出路。

宋代 安道

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将兮。
衣锦褧衣,裳锦褧裳。叔兮伯兮,驾予与行。
裳锦褧裳,衣锦褧衣。叔兮伯兮,驾予与归。

秀华续咏 其十五 阴丽华

宋代 安道

愿作金吾薄帝王,生平愿又娶妻偿。缘何抛却微时剑?忍使糟糠怨下堂。

白云楼闲居

宋代 安道

世事惟尊酒,清狂寄海东。
濯缨千涧里,步屟万花中。
放杖留青草,将衣挂碧松。
西林云寂寂,到晚自鸣钟。

登泰山四首

宋代 安道

水行越沧海,陆行踰崤、函。日夜行万里,更披万仞岚。

初上泰山北,复下泰山南。既入岱宗坊,步步起巉岩。

登及岱盘九,峻甚华峰三。悬峰出天际,危峪入空嵌。

忆我近嵩高,回轸向关、陕。车行山隧中,忘却成皋险。

自入泰山来,险巘重重掩。一险方才过,一峰又当脸。

回首视前峰,地底见一点。迢递三天门,万山没深崦。

徘徊碧空中,白云为我敛。

懊侬歌

宋代 安道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
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羊城秋忆 其十二

宋代 安道

凄凄寒月照宫门,十二钗环掩泪痕。露草不沾仁义血,秋花空怨弟兄魂。

逆奴岂是封侯骨,烈女何曾解讼冤。子弟八千徒有力,青天无路报恩人。

舞月歌

宋代 安道

五华兮如织,照临兮一色。丽正兮中域,同乐兮万国。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