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卿云歌

卿云歌

宋代 安道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明明月天,烂然星陈。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安道卿云歌译文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卿云灿烂如霞,瑞气缭绕呈祥。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日月光华照耀,辉煌而又辉煌。
明明月天,烂然星陈。
月天至明至尊,灿烂遍布星辰。
日月光华,弘于一人。
日月光华照耀,嘉祥降于圣人。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
日月依序交替,星辰循轨运行。
四时从经,万姓允诚。
四季变化有常,万民恭敬诚信。
于予论乐,配天之灵。
鼓乐铿锵和谐,祝祷月苍神灵。
迁于圣贤,莫不咸听。
帝位禅于贤圣,普天莫不欢欣。
鼚乎鼓之,轩乎舞之。
鼓声鼚鼚动听,舞姿翩翩轻盈。
菁华已竭,褰裳去之。
精力才华已竭,便当撩衣退隐。

安道卿云歌注释

注释
①卿云:一种彩云,古以为祥瑞的象征。卿,通“庆”。
②糺(jiū):即“纠”,结集、连合;缦缦,萦回舒卷貌。
③旦复旦:谓光明又复光明。旦,明亮。
④明明:明察。
⑤弘:大,光大。
⑥从经:遵从常道。
⑦允诚:确实诚信。
⑧论乐:论,通“伦”,有条理、有次序;论乐,器乐演奏整齐和谐。
⑨配:祭祀中的配飨礼。
⑩迁:禅让。
⑾鼚(chāng):鼓声。
⑿轩乎:翩然起舞貌。
⒀褰裳(qiān cháng)去之:指让贤退隐。褰裳,撩起下衣。

安道卿云歌鉴赏

  《卿云歌》,相传是舜禅位于禹时,同群臣互贺的唱和之作。始见旧题西汉伏生的《尚书大传》。据《大传》记载:舜在位第十四年,行祭礼,钟石笙筦变声。乐未罢,疾风发屋,天大雷雨。帝沉首而笑曰:“明哉,非一人天下也,乃见于钟石!”即荐禹使行天子事,并与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云云。钟石变声,暗示虞舜逊让;卿云呈祥,明兆夏禹受禅。这一传说故事,充满了奇异神话色彩,《卿云歌》的主题,则反映了先民向往的政治理想。 全诗三章,由舜帝首唱、八伯相和、舜帝续歌三部分构成。君臣互唱,情绪热烈,气象高浑,文采风流,辉映千古。
  首章是舜帝对“卿云”直接的赞美歌唱。关于“卿云”之名,《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见,喜气也。”在古人看来,卿云即是祥瑞之喜的象征。“卿云烂兮,糺缦缦兮”,若云若烟,卿云灿烂,萦回缭绕,瑞气呈祥;这祥瑞之兆,预示着又一位圣贤将顺天承运受禅即位。“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更明显寓有明明相代的禅代之旨。圣人的光辉如同日月。他的受禅即位,大地仍会像过去一样阳光普照、万里光明。这与其说是舜帝的歌唱,毋宁说是万民的心声和愿望。
  次章是“八伯”的和歌。八伯者,畿外八州的首领。这里当指舜帝周围的群臣百官。舜帝首唱“卿云”,八伯稽首相和:“明明月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于一人!”他们进而赞美月天的英明洞察,把执掌万民的大任,再次赋予一位至圣贤人。这里对“明明月天”的赞美,也是对尧舜美德的歌颂。《尚书·尧典》有云:“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而今者虞舜,效法先圣,荐禹于天,以为后嗣。没有尧舜的美德,就没有禅让的美谈。尧舜之举比起明明月天,更值得称颂。
  舜帝的赓歌,则表达了一位圣贤的崇高境界和伟大胸怀。十二句可分三层。前四句以“日月有常,星辰有行”作比,说明人间的让贤同宇宙的运行一样,是一种必然的规律。只有遵循这种规律,才能使国家昌盛,万民幸福。中四句叙述“迁于贤圣”的举动,既顺从天意也符合民心。可谓普天之下,莫不欢欣。最后四句表现了虞舜功成身退的无私胸怀:“鼚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已竭,褰裳去之。”正当人们击鼓鸣钟、载歌载舞,欢呼庆贺夏禹即位之时,自感“精华已竭”的虞舜,却毫无声息地泰然“褰裳去之”。只此两句,一位崇高伟大的圣贤形象,便跃然纸月。
  尧、舜禅让,载于《尚书》,《卿云》之歌,流传秦季。而尧、舜均属传说人物,舜歌《卿云》,颇难征信。很可能这是身处战国、秦季乱世,目睹争夺劫杀,而向往礼让治世者的代拟之作。不过,自战国、秦汉以来,禅让传说和《卿云》之歌,代代相传,深入人心,对形成以礼让为美德的民族精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柳诒徵论“唐虞之让国”时写道:“吾民初非不知竞争,第开化既早,经验较多,积千万年之竞争,熟睹惨杀纷乱之祸亡无已,则憬然觉悟,知人类非相让不能相安,而唐、虞之君臣遂身倡而力行之。后此数千年,虽曰争夺劫杀之事不绝于史策,然以逊让为美德之意,深中于人心,时时可以杀忿争之毒,而为和亲之媒。故国家与民族,遂历久而不敝”(《中国文化史》)。这对认识《卿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颇有启发。
  在艺术月,《卿云歌》辞藻华美,意境超迈,孕育骚赋句法,足可与《诗》之《雅》、《颂》媲美。

诗人安道的古诗

夜坐寄怀

宋代 安道

买山而隐乃无钱,富可求乎请执鞭。六载从官仍四壁,八年叨第也三迁。

高张白眼惭时态,细检青箱忆旧毡。夜告自堪苍冥对,天空灵物亦依然。

享祭降笔

宋代 安道

生居四代将门家,不幸遭逢被虏拿。死在瓜洲无葬地,幽魂夜夜到长沙。

西江月·多少外寻卦象

宋代 安道

多少外寻卦象,不知返照真元。此身元是易之门。昼夜坎离常运。鸟乌兔马牛龙虎,无非借喻为根。屯蒙既未定晨昏。定意专心为本。

增上神宗徽号一首

宋代 安道

于惟祢庙,乃圣乃神。秉文之士,作起惟新。建宫稽古,一视同仁。

庶几备号,以享天人。

李波小妹歌

宋代 安道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七月十六

宋代 安道

归眠秋寺钟,露气扑晴空。
丛翠安圆月,茎朱抗细风。
翻翻迁树鸟,唧唧傍灯虫。
坐想前年夜,清江泊钓篷。

晓起思家作书用东坡百步洪韵寄仲叔二弟

宋代 安道

津亭东望生风波,隤阳西下无停梭。几回思归归不得,日手短墨窗中磨。

偶逐闲游访水利,六井塞断亡东坡。凉风八月兼夜至,一洗花港稀留荷。

句留为此直无益,顾恋岂复缘黎涡。平生出门罕穷独,豪气画壁歌黄河。

此行有若随嫁媵,诗谶恰应乌投罗。三楹楼下鼠窥殡,夜见漆色黄成驼。

严官之途始畏绝,缩足退食甘委蛇。著书未半忽昏卧,仰见梁燕先辞窠。

起来绕屋唤佣仆,立意作达徵亡何。苍苔泠泠秋雨下,不饮恐被少陵呵。

螺青书屋

宋代 安道

湖海元龙气未除,乾坤宽大是吾庐。身閒不必买山隐,心静何妨近世居。

案少奇珍惟笔砚,囊无长物只琴书。螺青社里频开帐,潇洒襟怀定属余。

滇归寄答方楚卿

宋代 安道

旧游成梦寐,先辈独馀君。底事何劳问,天心未忍闻。

道情思就正,儒术笑从军。别绪知何似,松窗落叶纷。

五郊歌五首 其五 黑帝歌羽音

宋代 安道

玄英启候,冥陵初起。虹藏于天,雉化于水。严关重闭,星回日穷。

黄钟动律,广莫生风。玄樽示本,天产惟质。恩覃外区,福流京室。

续梅花百咏 其七十一 西湖梅

宋代 安道

精神耿耿骨标标,共道芳容胜灞桥。湖里寒香清且远,孤山鹤翅雪同飘。

霍州道中八首 其三

宋代 安道

韩侯岭上阵云苍,韩侯岭下衰草黄。行人下马拜祠宇,肃肃野风吹夕阳。

御街行(灯夕戏成)

宋代 安道

良宵无意贪游玩。奈邻友、闲呼唤。六街非是少人行,不似旧时风范。笙歌零落,绮罗销减,枉了心情看。
思量往事堪肠断。怕频到、帘儿畔。朦胧月下却归来,指望阿谁收管。低头注定,两汪儿泪,百计难销遣。

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 其十二

宋代 安道

大舜与人同,人心本无恶。未达为善资,凡民曾不若。

临深莫为高,见是方知错。出门有馀师,刍荛未应薄。

吴山秋望呈张侍御

宋代 安道

子胥庙前江日晡,越王城头云有无。
故宫台榭几黄叶,南度寝园今绿芜。
长笛关山瞻北固,清樽鱼鸟傍西湖。
萧萧落木苍郊外,几处寒烟破屋孤。

再游龙井作

宋代 安道

清跸重听龙井泉,明将归辔启华旃。
问山得路宜晴后,汲水烹茶正雨前。
入目光景真迅尔,向人花木似依然。
斯诚佳矣予无梦,天姥那希李谪仙。

临去箸诗三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天地自有常,人命最险毳。年若惊弦最,时犹轻矢逝。

虽有灼灼姿,玉为尘生秽。秋草无秋耀,绿叶岂终岁。

惜彼繁茂摧,哀彼寒霜厉。有存理必亡,有兴故有废。

真官戏玄津,与物无凝滞。神冲紫霄内,形栖山水际。

对虚忘有怀,游目托容裔。风尘将何来,真道故可大。

远期篇

宋代 安道

忆别春花飞,已见秋叶稀。泪粉羞明镜,愁带减宽衣。

得书言未反,梦见道应归。坐使红颜歇,独掩青楼扉。

送程孟阳楚游

宋代 安道

自君有楚役,离念日以旋。
今兹遂行迈,那免相迍邅。
接欢已成暂,后会方欲慳。
前夕把君诗,不觉为泫然。
平生相从乐,转为忧所缘。
子性快游览,杖屦本翩翩。
楚中况名胜,山水天下传。
此中亦聊尔,于子良亦便。
风景岁欲暮,放舟枫叶寒。
远寒晕晴颊,微霜点秋颠。
神闲妙磅礴,笔墨烟霞鲜。
胸中芥蒂心,荡尽为长川。
蹇予久落落,触途多拘牵。
终年缩身首,有似蚕营绵。
天地亦大矣,蹙蹙步武间。
人生欲何为,宁不亦可怜。
何当长相从,披云老谿岩。
愿子无他赠,愿子安食眠。
世路今方难,古心空自鞭。

江月晃重山 中秋

宋代 安道

人在江头离别,月来天上团圆。桂花香里玉箫寒。

残妆罢,无语泪阑干。

那夜三更同拜,今时两地相看。罗衣轻薄晚风酸。

直饶去,掷杖问婵娟。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