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宋代 安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安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译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安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平民,一切都以修身为根本。

安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释

欲:想要。
治:治理。
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
诚意: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安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赏析

  全文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如孔子对季康子说:“当政者的德行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只要风吹草上,草必然随风倒伏。”(《论语-颜渊》)世道人心,上行下效。关键是看你说什么,提倡什么,做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领袖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絜矩之道”。
  关于民心的重要性,已经是古往今来都勿庸置疑的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不过,启发虽然是勿庸置疑的,但纵现历史,却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才会有王朝的更迭,江山的改姓,当政者“为天下僇”。
  德行是儒学反复记述、强调的中心问题之一。把德与财对举起来进行比较,提出“德本财未”的思想,尽管从儒学的全部治国方略来看,也有“先富后教”(《论语-子路》)、“有恒产者有恒心”(《孟子-膝文公上》)等强调经济基础的思想,但总的说来,重精神而轻物质,崇德而抑财的倾向仍是非常突出的。
  正因为“德本财末”,因为德行对于治国平天下有第一位的重要作用,所以就牵涉到一个用人的问题。而在用人的问题上,同样是品德第一,才能第二。对于这一点,《大学》不厌其烦地引述了《尚书-秦誓》里的一大段话,说明一个人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只要心胸宽广能容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便可以重用。相反,即使你非常有才能,但如果你嫉贤妒能,容不得人,也是危害无穷,不能任用的。所以,“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当政治国的人必须要有识别人才的本领。
  与“德本财末 ”密切相关的另一对范畴便是“利”与“义”的问题。
  为了阐迷“利”与“义”的关系问题,《大学》提出了“生财有大道”的看法,即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这是一段很富于经济学色彩的论述,浅显易懂而勿庸置疑。值得我们注意的倒是下面的两句话:“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以财发身”的人把财产看作身外之物,所以能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的德行。就像著名的列夫-托尔斯泰那样,解散农奴,实行自身禁欲,以实现良心与道德的自我完善,“以身发财”的人爱财如命,奉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原则,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或贪赃枉法,铤而走险,或贪婪吝啬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等。都是“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所以,还是“以财发身”,超脱一点好。
  总起来说,这一章收束《大学》全篇,内容丰富,包含了儒学的不少重要思想。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思想在《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中还有反复的论述和展开。

诗人安道的古诗

清平乐 其一 元夜观牡丹

宋代 安道

春寒料峭。晓梦啼莺少。银市华镫相映照。明月今宵更好。

荧荧一朵花王。上元千载无双。风靡人间紫陌,魂消天下红妆。

西江月·一种何其轻薄

宋代 安道

一种何其轻薄,三眠情意偏多。飞花舞絮弄春和。全没些儿定个。踪迹岂容收拾,风流无处消磨。依依接取手亲挼。永结同心向我。

太皇太后驾到温泉

宋代 安道

温谷神丹力不穷,五云暖溜绕行宫。圣躬喜得今康豫,宇宙欢忻旧日同。

杂言寄杜羔

宋代 安道

君从淮海游,再过兰杜秋。归来未须臾,又欲向梁州。
梁州秦岭西,栈道与云齐。羌蛮万馀落,矛戟自高低。
已念寡俦侣,复虑劳攀跻。丈夫重志气,儿女空悲啼。
临邛滞游地,肯顾浊水泥。人生赋命有厚薄,
君但遨游我寂寞。

洞仙歌·闰重午

宋代 安道

画船箫鼓,记年时佳节。漫衍鱼龙正奇绝。但而今、却向梦里家山,凭记取、一水潇湘呜咽。

当门悬艾虎,彩线香菰,谁更投诗吊忠烈。千古最伤心,脉脉高情,祗付与、金瓯残缺。

恨闰月、经年恰迟来,算带得骄阳,恼人情热。

晓发芦沟

宋代 安道

有闰春深淑景迟,长桥冰泮未流澌。徘徊风景思畴昔,千里金堤保旧规。

游仙窟诗 咏双树荅文成

宋代 安道

暂游双树下,遥见两枝芳。向日俱翻影,迎风并散香。

戏蝶扶丹萼,游蜂入紫房。人今总摘取,各著一边箱。

花光十梅·幻花灭尽

宋代 安道

花分枝北志枝南,向背横斜有许般。
何待支郎强描邈,开时便作谢时看。

赠子亦仙根用七十二峰羁客韵

宋代 安道

著作从来欲等身,何妨樽酒话良辰。诗宗李杜原无忝,气臭芝兰契有因。

笔墨风流归韵士,江山管领属才人。坐久不知新月上,满窗纸色净如银。

浣溪沙 春日游古澹园

宋代 安道

夹岸澄波拟若耶。绕堤门径一溪斜。畏人犬吠门篱笆。

丞相祠前孤石立,紫薇堂外乱峰遮。小楼开遍玉兰花。

卜算子(离念)

宋代 安道

书是玉关来,泪向松江随。梅自飘香柳自青,嘹唳征鸿过。
沙漠暗尘飞,嵩岳愁云锁。淮上千营夜枕戈,此恨凭谁破。

送六坦归江阴

宋代 安道

公纪观先至,思家又欲归。香凝怀橘柚,春上舞莱衣。

楚甸山容净,澄江树色微。舟行莫停滞,新□正双扉。

赐云南法界寺讲经溥畹

宋代 安道

昆明度法语,滇海论新禅。万里虽云远,金经自有传。

东坡祠

宋代 安道

溪水澄鲜洗蜀丝,溪山飞翠扫峨眉。文长垂世如悬日,人不忘公故立祠。

种橘无亭题楚颂,求田有帖勒吴碑。游踪到处留遗爱,岭表湖南并去思。

题双松卷

宋代 安道

庭中双松树,柯叶何青青。岁晚岩居子,相期来斸苓。

昭君怨·前题

宋代 安道

谁信红鸾照就。换了孤辰寡宿。合起万閒楼。贮春愁。

满院落花谁扫。寂寞一原荒草。同穴始甘心。负情深。

月庵

宋代 安道

羽人萧散月庵深,问月青天无古今。
但放虚庵如月样,更教月信在庵心。

七绝

宋代 安道

天公丧母地丁忧,万里江山尽白头。
明日太阳来作吊,家家檐下泪珠流。

薄幸 枫桥访旧不遇

宋代 安道

竹扉双扇,乍草没、银筝小院。赋别凤、三年萦系,鬓影欲吹尘面。

料有时,慵却金虫,愁浓不耐檀痕浅。待小叠蓉笺,重投鱼素,无奈蓬山更远。

怪巷陌,寻常境,翻误却、阮郎寻遍。尽晨钲频促,夜钟重打,做将离恨镕成片。

客衾温暖。怕青奴、梦醒微颦,款笑模糊见。空弹锦泪,染就江枫红茜。

送同年伊翕庵中丞巡抚云南 其二

宋代 安道

柏台新命帝亲除,重译西南罢羽书。雒将朱鸢皆内属,越人黄屋竟何如。

赐来天厩飞龙马,行避中丞赤棒车。荒服祇今劳睿虑,要令绝域化耕锄。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