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唐雎说信陵君

唐雎说信陵君

宋代 安道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安道唐雎说信陵君译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使赵国得以幸存。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信陵君说:“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王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无忌我敬遵你的教诲。”

安道唐雎说信陵君注释

注释
唐雎:唐雎(jū),战国时代魏国著名策士。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并敢于为国献身。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曾经在魏国灭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吞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
说:游说之意。
信陵君杀晋鄙:指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之事。
破:打败,打垮。
存:存在,存活。这里是使......幸存。
憎:憎恨,讨厌,厌烦等不好的方面。
德:恩惠。这里指别人对自己好的的方面。
卒然:“卒”通“猝”,突然。
谨:郑重。
受教:接受教诲。

安道唐雎说信陵君创作背景

  我国战国时代,诸侯逐鹿,相与争锋,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个领域,都需要大批人才。此时,“士”便应运而生。“各国统治者便招募这些人,收于门下,被称为“门客”。“门客”在那个时期发挥着异乎寻常的作用,他们可以掌握政策、运用策略,掌管外交和军队。

安道唐雎说信陵君评析

  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不应放在心上的主旨。
  文章在表现这一主旨时,不是用直白方法,而是迂回切入。唐雎先从事情有不可知、不可不知,不可忘、不可不忘四种情况说起,再具体为人之憎我、我之憎人,人有德于我、我有德于人而应采取的不可不知、不可得而知,不可忘和不可不忘的四种态度,最后才落实到信陵君救赵一事上,说明这是有德于赵、不可不忘之事。辩证说来,环环相扣,严谨有致;语句反复,却不刻板,回环有味,令人深思。
  这篇文章,篇幅至短,而文气则甚宽舒,在简单交代信陵君窃符救赵,赵王郊迎的背景之后,重点写唐雎与信陵君的对话。唐雎先对信陵君说:“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这四句话,没头没脑,看似不着边际,不知所云,信陵君也的确不明白,难怪他会问:“何谓也?”于是唐雎不慌不忙,就信陵君的疑问,为他解释这四句话:“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这四句话可分两层,前二句为上层,后二句为下层,上层为宾,下层为主;在下层中,前句为宾,后句为主,宾主相衬,顿挫有致。“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是唐雎这番话的主旨,于是由泛言“可忘”与“不可忘”,自然而然地引出要规劝的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水到渠成,情理自现。对唐雎之谏,信陵君欣然接受。这段对话,前半为虚笔,后半才落实,虚笔作铺垫,实写见真意,虚实结合,宽缓从容,不急不懈,飘逸有致。

诗人安道的古诗

济南杂诗八首选四 其一

宋代 安道

齐疆多海鲁多山,风土中和是此间。济汶黄河三水会,重扃不在穆陵关。

赐淳亲王

宋代 安道

满树繁花应候荣,蟠根奕叶托瑶京。试看花萼奕承意,更听埙篪迭和声。

带砺永存苗裔业,豆笾有践弟昆情。天朝屏翰家庭事,莫负皇心眷顾诚。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五十二

宋代 安道

身心一如,身外无馀。长安虽乐,不是久居。

小满后偶旱涂中祈雨四月二十三日甘霖大霈

宋代 安道

夙夜愁怀春夏间,天时难信未怡颜。平原晚麦难茎槁,四野新禾旱色殷。

乍起云光连岭岫,先垂雨脚遍人寰。共沾甘澍敷膏泽,民食方知稼穑艰。

倾杯乐 次柳屯田韵,自寿

宋代 安道

韶华朗媚,爱初秋也,晴光永。雅会良朋欢晴,金风送爽,又值河明汉净。

正人语盈盈,乍当窗雨,临佳景。喜道如今无病。丹炉渐远,去日艰危还省。

最是十年乱绪,云移梦徙,伤情荀倩。祗家常抱素修眉,记淡约、离怀多耿耿。

味炎味冷。犹消得、自在迢迢,图史閒来整。映带一片,梅花旧影。

閒居杂咏 其十九

宋代 安道

蟹眼声初咽,跳珠雪乱翻。清神与涤兴,玉水洒灵源。

铁砚

宋代 安道

含毫绵渺墨光中,鼓铸当年认化工。未许一焚俱玉石,应知百鍊胜金铜。

茂先博志承恩重,宗可閒题寄意雄。付与横空盘硬语,铮铮文字有声同。

乾采庄书事

宋代 安道

水落初冬晚稻收,杖藜徐步望平畴。村童挂笠闲招鸭,牧竖讴歌散放牛。

乡约尽扳红日待,隐窝无奈白云留。寄书转托王承事,早晚诗传杜若洲。

月夜过元弘山房

宋代 安道

忽动幽人思,昏黄过草堂。江明初上月,地白已凝霜。

相见更何事,岁寒心不忘。石床终夕语,松隙又晨光。

题济源龙潭寺

宋代 安道

树围修竹竹围庵,庵下泓然碧一潭。极目荷花半秋色,小横图上看江南。

次唐彦猷愿亭林韻

宋代 安道

烟雨三家市,黄门卜此居。
著书千纸在,祠宇几掾疏。
潮汐成今古,牛羊有里墟。
举兵鉏逆节,风烈照无馀。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 其九十五

宋代 安道

见得彻,用得亲。阳春不同调,入水见长人。可惜黄金如粪土,撒向阎浮人不顾。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 其一三六

宋代 安道

黄檗树头蜜果,破席袋里珠珍,愈藏愈显,日久日新。

争似飏从闲壁角,听教人道不逢春。

贺新居一首

宋代 安道

大都名世士,出处俱不妄。不读万卷书,岂足成高尚。

羡子烟霞骨,身情复奇旷。结屋小溪口,溪水清且漾。

几案自楚洁,轩窗垲以畅。晤言一室中,心足千古上。

讵比子云居,时吹太乙杖。我亦勇退者,岂曰恋禄养。

第以圣明时,未答苍生望。区区丘壑怀,念与风尘抗。

每听诵移文,北山果无恙。焉得归去来,依君共相向。

自闻汝东凶耗,怀人感事,日觉伤心;再作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一自沧桑变世尘,每闻时事辄伤神!已因故国肠将断,况为同侪泪满巾。

天地无情催梦客,江山残劫到閒人。不堪回首看云物,处处风烟散渚蘋。

鹊桥仙(采菱)

宋代 安道

连汀接渚,萦蒲带藻,万镜香浮光满。湿烟吹霁木兰轻,照波底、红娇翠婉。
玉纤采处,银笼携去,一曲山长水远。采鸳双惯贴人飞,恨南浦、离多梦短。

赠杨月湖先生

宋代 安道

尘外高踪何处

残稿

宋代 安道

古锦囊空喜见君,偏师亦足壮吾军。尚留声价三分重,未等诗书一炬焚。

死后长卿封禅草,生前瑕叔战场文。早知灰劫应藏腹,勿任词人醉墨薰。

海棠春 拟淮海流莺窗外啼声巧原韵

宋代 安道

啼莺似学歌喉巧。正睡里、一声听觉。风细绣帘间,押动情丝袅。

阁签几度声催报。意自警、看花趁早。触手玉笙寒,{臨/手}镜酲红少。

水龙吟 题箫史图 孙氏书钞

宋代 安道

倚天百尺高台,雕帘画栋撑云表。夜静无尘,秋魂万里,月明如扫。谁凭栏干,玉箫声起,乘鸾人到。信情缘有自,何须更说,?娥空老。我将醉眼摩挲,是谁人丹青图巧。为惜秦姬,堪怜箫史,写成烦恼。万古风流,传芳至此,交人倾倒。问双星有会,一年一度,那知清晓。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