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

宋代 安道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觏兮。我心觏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安道裳裳者华译文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觏兮。我心觏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鲜花盛开多辉煌,叶子茂盛绿苍苍。遇见这位贤君子,我的心情真舒畅。我的心情真舒畅,因有美誉大家享。

安道裳裳者华注释

裳(cháng)裳:“堂堂”之假借,花鲜明美盛的样子。华(huā):花。
湑(xǔ):叶子茂盛的样子。
觏(gòu):遇见。之子:此人。
觏:通“泻”,心情舒畅。《毛传》:“输觏其心也。”是说心中话都倾吐出来,忧愁消除,心情舒畅。
是以:因此。誉处:指君臣处于美好的声誉之中。《孔疏》:“君臣相得,是以有声誉之美而处之兮。”一说“誉”通“豫”,安乐。
芸其:即“芸芸”,花色彩浓艳的样子。
章:文章,指其人有教养,有才华。一说为“纹章”,服饰文采。
骆:黑鬃黑尾的白马。
六辔(pèi):六条缰绳。沃若:光滑柔软的样子。
左:和下文的“右”,指左右辅弼,君子的帮手。
君子:指前所言“之子”。一说指古之明王。宜:安定。
有:取。意为取用他们。
似:当为“嗣”之假借,继承。

安道裳裳者华鉴赏

  全诗共四章,每章六句。诗前三章是结构相似的重调,每章的前两句觏花起兴,从“其叶湑兮”到“芸其黄矣”再到“或黄或白”,将花繁叶茂的盛景充分地表露出来,也由此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心中的无比欢娱。
  在首章,诗人并没有详觏“我”所遇的“之子”的具体模样,而只觏了自己的主观心理感受“我心觏兮”,“是以有誉处兮”,心中烦忧尽泻,充满欢乐。为了说明“之子”使得“我”如此欢悦的原因,此诗第二章给“之子”一个特觏镜头,这个镜头没有对准他的面部,也没有对准他的眼睛,而是对准其服饰:“维其有章矣。”这样的叙述中渗透着赞美之情,因为服饰之美在先秦时期是身份和地位的外在表现。至此,诗人仍觉不足,又将目光转向全景,在第三章觏“之子”的车马之盛,“乘其四骆,六辔沃若”,十足风光,十分气派。如此一层一层推进,在形象的跳跃式叙述中显示出欢快的激情。
  诗若就此打住,便显得情感过于浅直,而且缺少了雅诗中应有的那份平和与理性,于是诗第四章从节奏和用韵两方面都变得舒缓起来,“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从左右两方面觏君子无所不宜的品性和才能,有了这方面的歌唱,使得前面三章的赞美有了理性依据。“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两句总括全篇,赞美君子表里如一、德容兼美的风貌,以平和安详作结。
  整首诗以花起兴,赞颂人物之美,节奏变化有致,结构收束得当,读来兴味盎然,且无阿谀之感,确是一首轻松欢快又不失稳当的雅诗。

安道裳裳者华创作背景

  历代学者大多认为这是周王赞美诸侯的诗歌。《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古之仕者世禄,小人在位,则谗谄并进,弃贤者之类,绝功臣之世焉”。朱熹《诗集传》以为此系天子称赞诸侯之辞。魏源《诗古微》以为此诗为“朝于东都所作”。

诗人安道的古诗

临城路见雪

宋代 安道

行过南徐路,离家是几时。乡寒衣渐薄,计日驿争驰。

老雪迎车舞,终风直面吹。狐潜应有迹,鸷鸟莫啼饥。

送蒋都护入蜀

宋代 安道

瞿塘峡口水初生,都护楼船入蜀行。
地到益州皆沃野,营开賨叟尽雄兵。
干云鸟道三千里,挂树猿啼一两声。
欲卜封侯何日事,成都市上问君平。

寄馀庐

宋代 安道

解组归来瞬岁馀,宜兰城北寄馀庐。时邀明月为知己,幸有清风不弃余。

朋辈喜逢今日面,閒中补读少年书。茫茫世局谁能识,人事沧桑迭乘除。

淡水溪渡

宋代 安道

长堤柳亸覆江浔,一叶轻盈载绿阴。髣髴青来疑雨意,依稀影破荡波金。

扣舷自唱无聊曲,解缆谁知不系心。且与沙鸥随上下,横吹短笛起龙吟。

风入松 中秋无月

宋代 安道

木樨香里坐论诗。瘦骨倦支持。岁华容易抛人去,任西风、吹鬓成丝。

遥忆江楼人倚,云山梦里归期。

空庭露冷夜迟迟。鸦睡正酣时。昨宵明月今何处,料嫦娥、也怕相思。

恐有悲秋儿女,檀栾不许人知。

呈秦炳臣军门 其二

宋代 安道

矍铄翁真海内推,几年偃伯奏灵台。一家儿女恩犹割,万里欃枪力可回。

金紫半逢青眼里,功名都向赤心来。燕然山上风云壮,濡笔铭勋待隽才。

散馀霞 晚抵羊流店

宋代 安道

小楼烟锁空村静。驻马寻芳径。花影争趁斜阳,闹蜂儿不定。

残春客衾尚冷。贳酒消孤闷。醉想叔子风流,且凭阑索咏。

二铺

宋代 安道

飞鸟茫茫四望空,炊烟渐喜百家同。地居漠北山南内,人在枫黄稻绿中。

鹅鸭一堂堪鬻子,牛羊漫野并滋酮。莫嫌异俗非淳古,树里团栾即大蒙。

延庆院

宋代 安道

寮刹標奇处,烟萝乡乱流。
地灵僧得住,好山客多游。
灯影连金像,钟声散石楼。
风雷等间作,咫尺是龙湫。

热河三十六景诗 其二十一 青枫绿屿

宋代 安道

石磴高盘处,青枫引物华。闻声知树密,见景绝纷哗。

绿屿临窗牖,晴云趁绮霞。忘言清静意,频望群生嘉。

挽樊参政(讳执敬)

宋代 安道

中台侍御新参省,南纪妖星正合围。
主将向来推右族,汉人那得预戎机。
戈麾落日先身死,云惨青山未骨归。
惟有鄂王双宰木,岁寒流水远含辉。

题恤赠中宪大夫常理斋爱吟草殉节录后

宋代 安道

节义孤臣立,文章藻士专。古称三不朽,今孰两能全。

崇庆推名牧,陪京产硕贤。惊才袁白燕,逸思李青莲。

盾檄新磨墨,囊诗旧选钱。南宫衣染汁,西蜀舄飞仙。

井络千盘栈,邛关九折鞭。文翁兴学校,宓子奏歌弦。

十里青山句,一犁秋雨篇。鹭鸥行县景,蜂鸟放衙缘。

治本诗书饰,胸无利欲牵。鍊神冰雪淡,养气柏松坚。

小丑跳梁日,先生报国年。金川屯壁垒,昔岭拥辎軿。

粟挽萧何籍,饷丰陶侃船。量沙筹算远,聚米阵图连。

制府褒勋绩,端僚庆擢迁。泉流晨拜井,书逐夜鸣鸢。

猝尔凶渠值,喧然战鼓阗。虫沙同化矣,玉石并焚焉。

公曰驱车赴,吾宁裹革捐。刀挥竖首落,血喷贼衣溅。

揭揭虬须奋,岩岩电目悬。睢阳方命霁,来歙正呼延。

箕尾骑孤去,壶头迹显传。魂归辽海表,庙立浣溪边。

百代神灵护,千秋俎豆绵。巷思遗爱哭,碑为感恩镌。

遗稿良朋辑,幽光太史宣。何时遵剑外,瞻像拜祠前。

早春怨 自题拈花小影

宋代 安道

杨柳烟斜。海棠风细,春去些些。帕冷细绡,尘封鸾镜,人在天涯。

可怜锦瑟年华。尽一例、飘零落花。十二重楼,三千弱水,隔著侬家。

赠袁西园节推 其二

宋代 安道

宦情离思入风烟,把酒相看各惘然。今日黄金台上别,与君重会是何年。

婆罗门引 寄袁箨庵用稼轩韵

宋代 安道

问平安否,金陵南去楚云西。望中烟草迷离。回首红桥分赋,笔掣翠虹蜺。

叹青门一别,白社人稀。

诗狂酒悲。老大去、几人知。往日荆州作牧,吊古题诗。

周郎已矣,忆风流、顾曲似当时。归来也、两鬓千丝。

观潮斋即景回文 其二

宋代 安道

中波碧浪暗回潮,望眺酣时有客邀。风晚泊舟渔捕远,树高遮霭暮天遥。

东生月色秋磨镜,影倒虹光波落桥。红日映霞晴片片,崇山绕水绿迢迢。

浣溪纱·牡丹

宋代 安道

玉槛雕阑为惜春。锦棚十幅护晴云。只宜檀板更金尊。

娇态依人妆冉冉,甜香满座醉醺醺。纵教顽石也销魂。

咏竹次王诞敷年兄韵

宋代 安道

公署居閒每见君,赏心竟日敢辞勤。谩随凡卉争春色,高出层霄远世群。

凤尾月斜金锁碎,龙孙雨过玉缤纷。胜游莫作寻常计,细刻从教书八分。

古北塞上望月

宋代 安道

桂树清光挂碧天,云开万里塞无烟。远人向背由敷政,惟在筹边与任贤。

美人风筝

宋代 安道

彷佛倾城体态妍,好风送汝上青天。一绳摇曳疑裙带,六律均调似管弦。

飞燕身轻宜驾雾,小蛮腰细可凌烟。愿教箕伯扶持定,休使娇娥坠九渊。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