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

宋代 安道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安道东门之墠译文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附近的郊野平地,茜草沿着山坡生长。他家离我很近,人却像在远方。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东门附近种着栗树,房屋栋栋整齐排列。哪里是不想念你?是你不肯亲近我。

安道东门之墠注释

墠(shàn):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
茹藘(rú lǘ):草名。即茜草。
阪(bǎn):小山坡。
迩(ěr):近。
栗:木名。
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
家室:房舍;住宅。
不尔思:即不思尔。不想念你。
不我即:即不即我。我不想亲近你;即:走进,接近。

安道东门之墠赏析

  这首诗为先秦时代郑地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四句。这是一首男女对歌言情的诗篇。男子由茹藘起兴,表达了自己对心中女子的爱慕之情;女子巧妙地以思家室作答,从而表明自己正期待着男子的爱情。
  首章前二句,赋中有兴。点明了实地,展现了女家住所的特定环境。通过这幅明洁而富有生意的画面起兴,烘托出女主人公的端庄大度和丰盈美丽的风采。同时,也含蕴了小伙子凝神相望、思潮起伏的情态;广场空阔,毫无遮掩,一切景象,尽收眼底,从中得到了莫大的慰藉,又生发出无限的惆怅。因之后二句由景人情,展示小伙子烦忧的心境。“其室则迩,其人甚远“,正是咫尺天涯,莫能相近,其中自有无限的难言之痛
  有践家室,犹今谚语所称“好好人家”。次章变换场地,由女主人公登场,另是一番景象。前二句写景,一排排屋舍俨然的美好人家就坐落在城东那片高大的栗树丛中。从姑娘心目中的这幅繁茂的、欣欣向荣的图景来看,自是景中有情,它暗示了恋人的英俊与善良,是个理想的对象。其中也蕴含着美好的憧憬热烈的期待。后二句转人言情,正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姑娘在向意中人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忠贞之志也在埋怨小伙子近来为什么不来到自己身边表明心迹,因而姑娘感到孤独彷徨,她在哭泣,她在忧伤,她在饱尝着爱情遭受挫折时的无限悲苦。
  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指出:“就首章而观,日室迩人远者,男求女之词也。就次章而论曰:‘子不我即’者,女望男之心也。一诗中自为赠答而均未谋面。”一方在追求,一方在盼望,两种图景,一样心愿。本来是好端端的美满姻缘,却遭到某种社会原因的阻挠,使得这对恋人深深地陷入烦恼与忧郁之中。男女青年热恋中可望不可及的内容,在《诗经》中是屡见不鲜的,但这首诗却通过两个不同的典型场景,让男女主人公分别登场,在望而不见的特定环境中倾诉衷曲,有境有情,充分表现了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真实情义。

安道东门之墠创作背景

  对于《东门之墠》的诗旨,古今认识较为一致,历来学者大都认为是男女之词。《毛诗序》说:“刺乱也,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但是《毛诗序》没有指明究竟是男奔女还是女奔男。郑笺就说:“女欲奔男之辞“。通常认为这首诗是女子一人所作,是女子对男子暗恋的倾诉。

诗人安道的古诗

如此江山 游慈湖有怀景姜

宋代 安道

一痕蛾岫迎人笑,鳞鳞绣漪摇碧。水面风皴,云头雨洗,此际尘襟都涤。

蘼芜一色。猛触起幽怀,殢人追忆。湖畔桥边,那年何处记同立。

于今重认旧迹。是同行过此,徘徊痴觅。梦里家山,望中云树,两地离愁应积。

关河目极。只方寸柔丝,往来难隔,待寄相思。绿波双鲤缺。

鳌栖观音院

宋代 安道

看山如论文,平淡须纡曲。我爱鳌栖山,蔚然秀拔俗。

铲地构佛堂,灵境豁心目。一水如襟带,交环漱鸣玉。

微雨从东来,群峰净如沐。古榕张翠幢,回互荫平麓。

山僧亦可人,煮茗然枯竹。对客誇清泉,淡然了无欲。

日暮钟磬鸣,满堂飞蝙蝠。

鹧鸪天(寿何簿乃尊)

宋代 安道

鸠杖庞眉鹤发仙。诗中有史笔如椽。爱莲自是平生趣,吟到梅花晚更坚。
珍九鼎,食万钱。谁如有子彩衣鲜。蜀陈旧事君须记,贵盛还当具庆年。

圣驾朝陵歌 其七

宋代 安道

遥望慈舆宝扇张,帷宫初进紫霞觞。圣人爱日心无倦,转觉铜龙昼漏长。

秋日病起即事

宋代 安道

林下萧疏秋气清,物华人意两难平。空庭霜扫桐千叶,远浦风飘雁一声。

老去悲秋偏作恶,病来对酒似无情。渊明已矣灵均远,坐看黄花忆友生。

棹歌曲

宋代 安道

朝棹歌,暮棹歌,江头风浪夜如何。荷花红兮荷叶绿,棹向浔阳江上宿。

浔阳少妇不禁愁,卧看长江水倒流。水底月明无处觅,恨绝鸳鸯也白头。

伊犁将军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率全部归顺诗事

宋代 安道

土尔扈特部,昔汗阿玉奇,
今来渥巴锡,明背俄罗斯。
向化非招致,颁恩应博施,
舍楞逃复返,彼亦合无辞。
卫拉昔相忌,携孥往海滨,
终焉怀故土,遂尔弃殊伦。
弗受将为盗,俾安皆我民,
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

续梅花百咏 其七十九 琴屋梅

宋代 安道

琼花枝畔展瑶琴,屡次弹来觅赏音。格调漫疑人不识,高山流水有知心。

回舟至常州府是夜甘霖大霈

宋代 安道

夏浅云高惜阪田,江南比岁赖丰年。麦秋遍野堪收穫,灵雨愆期倍惕乾。

夜半篷窗闻浙沥,晓来练浦听潺湲。此行往返无他事,益见民情远近虔。

夏日联句

宋代 安道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1
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柳公权

六十自遣二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大陆龙蛇夏变夷,出门一步路岖崎。关津严诘浑如盗,貔虎横行是可儿。

谄笑胁肩时务识,危言强项众人嗤。苟全性命于馀劫,敢浼亲朋进玉卮。

鹊桥仙 颂叶母沈夫人节寿

宋代 安道

人中麟虎,女中婴杵,轧轧机声月里。丸熊截发抚孤儿,四十载、一朝而已。

帝乡承旨,人间干蛊,有子人称不死。看他巾帼守纲常,惭愧杀、奸臣贼子。

蕙兰芳引·寄蕙兰姊

宋代 安道

滋兰树蕙,似当日、灵均幽抱。满掬芳馨,空谷深居窈窕。

芸编共读,喜黉舍、相逢偏早。祗故人别后,目断锦鳞青鸟。

道韫门庭,令晖才笔,更惊年少。诵万卷琳琅,应有绣窗新稿。

落梅花、风里几回吟眺。频伫思、何日画桡人到。

军中七夕歌

宋代 安道

人言今夕是七夕,夏去秋来若驹隙。天孙织就云锦囊,待我诗章贮冰雪。

我诗不作惊人语,戈挽斜晖马上得。四山出没惟閒云,千里徘徊有新月。

新月如钩碧空际,我心如月知何寄。烟霞冷落织女机,关河阻越牛郎意。

砧杵声声诉别离,征夫玉露又生衣。芙蓉剑气侵牛斗,铁马嘶风万木稀。

带甲貔貅皆稳睡,我独披襟不成寐。感时搔首问青天,试看将星明与昧。

天垣之将星正明,登坛乃是读书人。铜牙昼卧应何日,玉简宵征值此辰。

良辰俯仰谁与同,尚论千秋意气雄。倏忽浮云变今古,穿针乞巧非所工。

等閒将试薄罗裳,怡堂处处话新凉。赤日红尘谁氏子,重铠身被历战场。

乾坤杀运似未终,虎狼匝地路不通,银河碧汉驾长虹。

世态惊人愁不了,焚香夜告天知道。野鹤双飞亦白头,顾我何人能却老。

此身已许报君王,敢谓樗材作栋梁。百劫丛中真性在,白衣苍狗庸何妨。

乌沉兔起明月缺,安得长绳系日月。吁嗟乎夏去秋来若驹隙,人言今夕是七夕。

铜鼓春涛

宋代 安道

海晏春潮高接天,蛟龙吹浪拍山巅。暖风更拥洪崖雾,飞作越南万井烟。

扫花游 为汪旭初兄碧双楼论词图

宋代 安道

管双自碧,认换羽移宫,谱阑明楚。寸丝细缕。恁红牙按拍,紫箫合舞。

最是传觞倩影,囊云炼雨。问何去。倚朴学授衣,相系吟处。

同调仙吕许。对定论声腔,准绳词路。翠楼共俎。寄屯田片玉,梦窗情素。

宋格骚风,尽识心辛味苦。且延伫。等催花、座中挝鼓。

山寓怀归

宋代 安道

床头流水白云閒,匝耳松涛彻骨寒。纵有野人相对饮,杏花春雨满前山。

送长沙周司训之任四川

宋代 安道

漠漠蚕丛古蜀都,长沙西北向前途。人希尼父身为铎,世际羲皇马负图。

日落山城看白帝,草迷烟渚问黄姑。到官想在冬前后,慰彼诸生仰范模。

寄圣水照讲师

宋代 安道

圣水水深山亦深,寺前三十里清阴。
一僧趺坐松间石,不是安禅定苦吟。

踏莎行·湖心亭

宋代 安道

已老垂杨,初成野菼。荷花荷叶高于槛。便从槛上摘荷花,江亭即作沙棠舰。

天末风凉,湖心月澹。一声渔唱开诗胆。隔花似有可人来,新疴谁道狂情减。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