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白华

白华

宋代 安道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安道白华译文

白华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远,俾我独兮。


英英白云,露彼菅茅。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滮池北流,浸彼稻田。啸歌伤怀,念彼硕人。


樵彼桑薪,卬烘于煁。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念子懆懆,视我迈迈。


有鹙在梁,有鹤在林。维彼硕人,实劳我心。


鸳鸯在梁,戢其左翼。之子无良,二三其德。


有扁斯石,履之卑兮。之子之远,俾我疧兮。


芬芳菅草开白花,白茅束好送给他。如今这人去远方,使我孤独守空房。

安道白华注释

白华:即“白花”。
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芦芒。
白茅:又名丝茅,因叶似矛得名。
之远:往远方。
俾(bǐ):使。
英英:又作“泱泱”,云洁白之貌。
露:指水气下降为露珠,兼有沾濡之意。
天步:天运,命运。
不犹:不如。一说不良。
滮(biāo):水名,在今陕西西安市北。
啸歌:谓号哭而歌。伤怀:忧伤而思。
硕人:高大的人,犹“美人”。此处当指其心中的英俊男子。
樵:薪柴,此处指采木为樵。桑薪:桑木柴火。
卬(áng):我。女子自称。煁(shén):越冬烘火之行灶。
劳:忧愁。
鼓钟:敲钟。鼓,敲。
懆(cǎo)懆:愁苦不安。
迈迈:不高兴。
鹙(qīu):水鸟名,头与颈无毛,似鹤,又称秃鹫。梁:鱼梁,拦鱼的水坝。
鹤在林:鹤为高洁之鸟,反在林,比喻所爱之人已远离去。
戢(jí)其左翼:鸳鸯把嘴插在左翼休息。
二三其德:三心二意,指感情不专一。
有扁:即“扁扁”,乘石的样子。乘石是乘车时所踩的石头。
履:踩,指乘车时踩在脚下。
疧(qí):因忧愁而得相思病。

安道白华鉴赏

  此诗八章,每四句为一章。第一章以菅草和白茅相束起兴,映射夫妇之间相亲相爱正是人间常理。其中的菅草白华和茅草之白有象征纯洁与和谐的爱情意义,与《召南·野有死麕》中的“白茅包之”“白茅纯束”相参证,可见“白茅”在当时是一个常用的带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本来常理不言自明,可是这里偏偏是“之子之远,俾我独兮”。一正一反,奠定全诗凄婉哀伤的悲剧基调。
  第二章以白云普降甘露滋润那些菅草和茅草,反兴丈夫违背常理,不能与妻子休戚与共。虽然从字面上看是白云甘露对菅草茅草的滋润与命运之神对被弃女主人公的不公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对应和映射关系,但实际上看似怨天实为尤人,矛头所向实际是这不遵天理的负心丈夫。
  诗的第三章以北流的滮池灌溉稻田,反向对应无情丈夫对妻子的薄情寡义。此章虽然在起兴方法上与前两章一样,以物喻人,以天道常理反兴人情乖戾,故郑笺解释曰:“池水之泽,浸润稻田使之生殖,喻王无恩于申后,滮池之不如也。”但是紧接着长歌当哭的女主人公话锋一转,由“之子”转向“硕人”。关于“硕人”,前人如孔颖达疏引王肃、孙毓说,以为硕人指申后,朱熹《诗集传》以为硕人指幽王。揆诸原诗,以下提及硕人的两章都以物不得其所为喻,暗指人所处位置不当。郑玄笺解“硕人”为“妖大之人,谓褒姒”,与诗意合。话锋既转,下一章的感叹就显得自然而贴切了。
  第四章承前三章反兴之意,以桑薪不得其用,兴女主人公美德不被丈夫欣赏,反遭遗弃的命运。与自身命运相反,“维彼硕人”,想起那个“妖大之人”却媚惑丈夫取代了自己的位置,这一切实在是煎熬人心的事情。
  第五章以钟声闻于外,兴申后被废之事必然国人皆知。俗语“没有不透风的墙”,此之谓也。自己已经被废,心却念念不忘,于是有了“念子懆懆”的弃妇;既已弃之,必先厌之,于是有了“视我迈迈”的无情丈夫。对比中弃妇的善良和顺、丈夫的轻薄无情显得更为鲜明。
  第六章诗意与第四章相近,以鹤鹙失所兴后妾易位。同时鹤的洁白柔顺和鹙的贪婪险恶与申后和褒姒之间存在着隐喻关系。“妖大之人”的媚惑实在是女主人公被弃的一个重要原因,难怪她一次次地“维彼硕人,实劳我心”,想起那个妖冶之人就不能不心情沉痛了。
  第七章以总是偶居不离的鸳鸯相亲相爱,适得其所,反兴无情无德的丈夫不能与自己白头偕老的悖德举动。这一章要与第四、五、六章连起来读才会更深一层地理解弃妇的怨恨。她实际上是在说:虽然那个妖冶的女人很有诱惑力,如果做丈夫的考虑天理人情而不是“二三其德”,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
  诗最后一章以扁石被踩的低下地位兴申后被黜之后的悲苦命运。被遗弃的妇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之子之远,俾我疧兮”。面对茫然不知的前途,必然忧思成疾。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诗的首章以咏叹始,三句以“兮”煞尾,末章以咏叹终,亦以“兮”字结句。中间各章语气急促,大有将心中苦痛一口气宣泄干净的气势。缓急之间,颇有章法,诵读之时有余音绕梁之感。

安道白华创作背景

  从《诗经》保存的众多弃妇诗可以看出,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上层,婚姻中的女性都处于极不平等的地位,如果遇人不良,被遗弃的命运就在所难免。《邶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以及此诗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表现了这样的史实。

诗人安道的古诗

仙人隐迹 其一

宋代 安道

上古有神仙,一去无消息。峨峨碧岩前,独遗隐仙迹。

敬谒房师晓亭夫子并叩见太师母太夫人及二世兄三世兄退而志喜 其 ...

宋代 安道

衣钵和凝孰嗣徽,扶风绛帐两暌违。迩来自问无贪取,只算师门具体微。

渌水词

宋代 安道

红船压秋绿,水涩藕根香。
昨夜龙沙月,鸳鸯梦薄霜。
秋弯扫蛾翠,生色染丝黄。
为报浔阳客,行云不下堂。

过修诚馆

宋代 安道

败馆冷如许,修诚志已非。
风光不曾改,人事故相违。
寸碧雪山出,争喧风叶飞。
伤心旧时月,长是送人归。

景祐祭文宣王庙六首 初献升降用《同安》。

宋代 安道

右文兴化,宪古师今。明祀有典,吉日惟丁。丰牺在俎,雅奏来庭。

周旋陟降,福祉是膺。

鹧鸪天十九首 其十七

宋代 安道

脂印心田一点红。丹青引里早生逢。西楼酒赌花间句,南陌香吹带角风。

潘令老,步兵穷。青衫纨扇赋情同。从今不许寻常见,缥缈巫云十二峰。

偈颂六十七首 其九

宋代 安道

归宗拭却眼睛,二祖安心断臂。云门拶折一足,玄沙

题四川崇庆牧常君殉节纪略后 其二

宋代 安道

蜂聚蚁屯万马喧,阿谁裂眦在军门。鸿毛己掷孤臣命,凤诰频颁圣主恩。

昔岭干戈飞碧血,浣花俎豆慰忠魂。年年巫峡行人泪,听彻啼鹃日易昏。

寿王一如先生七十,即次其自寿诗韵二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蓬岛秋深胜似春,天开寿宇證全神。杖宜在国华年永,矩到从心耄学新。

小隐未恢经世业,长生弥懋读书身。即今嘉树勤封殖,吾爱吾庐志亦伸。

重过大梁坡台废寺有感

宋代 安道

古寺无僧门半扃,重来往事暗伤神。
一株残柳犹青眼,似识当年系马人。

感皇恩(钱参政)

宋代 安道

华表鹤重来,嘉禾合穗。天嘉真人救斯世。故仙子来佐,中兴之际。这回真是个,风云会。
天水庆源,钱塘潮势。主圣臣贤千岁。半钩月小,一剪梅花香细。太平无事也,休辞醉。

慈湖道中

宋代 安道

路绕清溪转绿阴,村村麦垄对桑林。吴蚕老去还成茧,蜀鸟南来未改音。

匮玉无媒怀往事,还山有约负初心。翻思今古情何限,却付青驴背上唫。

摸鱼儿 苏堤春晓

宋代 安道

望西湖、柳烟花雾,楼台非远非近。苏堤十里笼春晓,山色空濛难认。

风渐顺,忽听得、鸣榔惊起沙鸥阵。瑶阶露润,把绣幕微搴,纱窗半启,未审甚时分。

凭阑处,水影初浮日晕,游船未许开尽。卖花声里香尘起,罗帐玉人犹困。

君莫问,君不见、繁华易觉光阴迅。先寻芳信,怕绿叶成阴,红英结子,留作异时恨。

用韵答钱邑博孔易三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官廉争爱得閒偏,乌帽青閒未老年。静儗诗篇酬暇日,漫怜花鸟竞春天。

韩公兴剧盘中赏,贺监狂嘲水底眠。今日人才君独美,何如朗月映星缠。

眉峰碧 舟过青山

宋代 安道

水是秋波送。山是春螺动。行舟回曲近山前,林入桃花源梦。

雨带烟霞弄。翠压林梢重。相逢无此好湖山,阿谁不爱青岩洞。

载驰

宋代 安道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大慧赞

宋代 安道

僧中之龙,法中之王。
赞不及处,衡阳梅阳。

游瑞岩

宋代 安道

岩半松门敞不关,芒鞋竹杖重跻攀。
天涵鉴水澄清里,人入披云杳蔼间。
烧药炉寒烟草碧,镌诗石古雨苔斑。
干戈满目何从适,日日青山共往还。

秋晚睡觉

宋代 安道

海水盈盈漏转筹,霜风吹角出谯楼。梦残淡月五更晓,心远孤云万里秋。

玉帛几年宾上国,诗书半出老中州。平生事业浑如昨,无奈青灯照白头。

祭九鼎十二首 其五 立夏,冈鼎迎神用《凝安》。

宋代 安道

我方东南,我日朱明。爰因其时,鼎以冈名。粢盛既馨,牲牷既盈。

佑我皇家,巽令风行。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