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蓼萧

蓼萧

宋代 安道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安道蓼萧译文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晶晶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我的心情真舒畅。一边宴饮边谈笑,因此大家喜洋洋。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感到恩宠又荣光。您的德行洁无瑕,祝您长寿永无疆。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润又亮。既已见到周天子,快乐非常心悦畅。如同兄弟情意浓,美德无瑕寿且长。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艾蒿长得高又长,叶上露珠浓又浓。既已见到周天子,精致马勒饰黄铜。銮铃悦耳响叮当,万般福祉归圣躬。

安道蓼萧注释

蓼(lù):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斯:语气词,犹“兮”。
零:滴落。湑(xǔ):湑然,萧上露貌。即叶子上沾着水珠。
写(xiè):舒畅。
燕:通“宴”,宴饮。
誉处:安乐愉悦。朱熹《诗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乐也。
瀼(ráng)瀼:露繁貌,露水很多。
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喜其德之辞。龙,古“宠”字。
不爽:不差。
不忘:没有止期。忘,“止”的假借。
泥泥:露濡貌,露水很重。
孔燕:非常安详。岂(kǎi)弟(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宜兄宜弟:形容关系和睦,犹如兄弟。宜,适宜。
令德:美德。岂(kǎi):快乐。
浓浓:同“瀼瀼”,露盛多貌。
鞗(tiáo)革:鞗,辔头;革,马辔所余而垂者也。冲冲:饰物下垂貌。
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皆诸侯车马之饰也。《小雅·庭燎》亦以君子目诸侯,而称其鸾旗之美,正此类也。雝(yōng)雝:和谐的铜铃声。
攸:所。同:会聚。

安道蓼萧鉴赏

  全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自古以来,阳光雨露多是皇恩浩荡的象征和比喻,而微臣小民多以草芥自比,因此,这开头两句可以是兴,也可以看作比。有幸见到了君王,或是得到了君王的恩宠,当然是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心里有多高兴自不待言,因此说:“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境由心造,心情舒畅当然见什么都高兴。和君王在一起宴饮谈笑,如坐春风,因此,自然会得到君王的首肯、赞许,尽情享受那种恩遇带来的精神愉悦。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全诗以“和鸾雍雍,万福攸同”作结,为读者描绘了一派其乐融融的大祝福场面:四方车马齐聚,鸾铃叮当悦耳,臣民齐祝君王,万福万寿无疆!想来真是令人激动满怀,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此诗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安道蓼萧创作背景

  此诗当为诸侯朝见周天子时歌颂天子的诗歌。《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

诗人安道的古诗

过羊二桥

宋代 安道

突兀此溪亭,伊谁博济心。野禽时送语,绿树昼交阴。

流水有深浅,青山无古今。我来成小憩,秋气净烦襟。

题旗亭

宋代 安道

日日草重生,悠悠傍秦城。诸侯逐兔白,夏满镜湖平。

水调歌头 寿曹太守

宋代 安道

近畿贤太守,陆地隐神仙。功高玉记,名通紫府自长年。

拂拭壶中光景,游戏人间风月,富贵本青毡。十载五分牧,惠泽浸江天。

把文章,做勋业,德才全。龟峰堂上,满城和气入歌筵。

春在百花庭院,坐拥十眉珠翠,寿酒吸长川。来岁称觞处,稳向凤池边。

崇庆州牧加赠中宪大夫常公殉节诗

宋代 安道

血染征袍赤,戈挥午日低。芳名标汗简,大节重璇题。

华表应归鹤,雄关想听鼙。两川遗老在,泪堕浣花溪。

龙溪仙蜕

宋代 安道

神仙之事何渺然,龙溪蜕骨至今传。此去蓬莱应几许,寻真采药定何年。

悼亡诗三首

宋代 安道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
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
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
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
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
展转盻枕席,长簟竟床空。
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
独无李氏灵,髣髴覩尔容。
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沾胸安能已,悲怀从中起。
寝兴目存形,遗音犹在耳。
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
赋诗欲言志,此志难具纪。
命也可奈何,长戚自令鄙。

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
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
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
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
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
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
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
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
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
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
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蹰。
落叶委埏侧,枯荄带坟隅。
孤魂独茕茕,安知灵与无。
投心遵朝命,挥涕强就车。
谁谓帝宫远,路极悲有余。

陶渊明田居

宋代 安道

吾慕陶徵君,拂衣轻去就。栖鸟恋旧林,归云忘出岫。

巾车返柴荆,环堵植松柳。东皋课种苗,南山歌种豆。

田父时过门,葛巾与漉酒。五斗愧折腰,浮名果何有。

菩萨蛮(戏菱生)

宋代 安道

红娇翠溜歌喉急。旧弦拨喉新腔入。往事水东流。菱花晓带秋。
帏香双凤集。清泪层绡湿。残萝五更头。酒醒依旧愁。

泗亭落照

宋代 安道

芒砀英雄几劫灰,泗亭斜日下荒台。水声已带馀光落,山色犹迎返照来。

门外孤烟人语静,林端初暝鸟飞回。仙舟际此应停棹,吊古凭君作赋才。

和答孙兰畹五言律四首 其一

宋代 安道

昔读天台赋,知君实象贤。金声堪继响,珠彩定惊筵。

吐凤休还笔,敲门不弃砖。鸳针须自有,何事倩人传。

减字木兰花 春怀

宋代 安道

东风犹冻。暗忆窗前前夜梦。有甚心情。人与孤灯等到明。

几年磨折。衷曲拚将倾桶说。莫便风狂。共坐徐容细较量。

奉寄沈公介石老仙

宋代 安道

不贪富贵即神仙,茗碗香炉古易编。
谁向急流能勇退,方知介石是几先。
三危露下闻清唳,九锁山中断俗缘。
喜有诗有相共住,何时一笑醉丹泉。

沐浴颂

宋代 安道

沐浴无他术,休寻卯酉中。
困眠饥吃饭,无日不春风。

观钱谦益初学集因题句

宋代 安道

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
进退都无据,文章那有光。
真堪覆酒瓮,屡见咏香囊。
末路逃禅去,原为孟八郎。

齐天乐 虎皮鹦哥,为李释戡赋

宋代 安道

正平才艳何曾赋。金笼又翻新谱。博臆刊红,轻襟夺翠,依旧缃帘呼侣。

迎人欲语。认诗里文茵,曲中金缕。鼓翼风生南山,甚日借毛羽。

惊寒夜来应诉。花台闻号凤,今更飞虎。汉骑单衣,唐宫噩梦,问香疑班似武。

狸奴漫妒。羡奇服堪描,拟骚仍许。入穴难同,有终军办鼠。

鹧鸪天十九首 其十

宋代 安道

群玉山头佩响传。瑶台花影分神仙。东坡芳草朝云伴,西子吴宫夜月前。

消永昼,怯流年。落霞秋水共长天。多缘凤股分钗恨,重试鸾妆对镜圆。

春日泛湖忆旧 其四

宋代 安道

若个钗行忆昔招,曲池阡水渐萧萧。曲翻金锦犹馀丽,花落胭脂尚带娇。

绮席已更莲叶舸,彩绳又挂绿杨桥。相逢此后欣非晚,荡桨从君不记朝。

家鹤

宋代 安道

家鹤唳松荫,声凄故不扬,
野雁叫洲渚,春宇随翱翔。
胡为凌云姿,逊彼栖芦行,
由来受羁束,只为饱稻粱。
垂飞翅己剪,待饲颈空长,
弹舌吊水月,念结烟霞乡。
世事有如此,对之增慨慷。

颂古四十四首 其四

宋代 安道

大士错解注,志公错注解。臭肉积屠门,堪笑无人买。

抽添颂

宋代 安道

识得真心无不遍,自己不明被物转。
可怜无限守株人,退铅进汞错方便。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