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干旄

干旄

宋代 安道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安道干旄译文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牛尾之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邑郊。素丝束束理分明,良马四匹礼不轻。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敬?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鹰纹大旗高高飘,人马来到浚近郊。束帛层层堆得好,良马五匹选得妙。那位忠顺的贤士,你用什么来回报?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鸟羽旗帜高高飘,人马来到浚城郊。束帛捆捆堆得好,良马六匹真不少。那位忠顺的贤士,有何良策来回报?

安道干旄注释

鄘(yōng):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汲县北。
干旄(máo):以牦牛尾饰旗杆,树于车后,以状威仪。干,通“竿”“杆”。旄,同“牦”,牦牛尾。
孑(jié)孑:旗帜高举的样子。
浚(xùn):卫国城邑,故址在今河南浚县。
素丝:白丝,一说束帛。纰(pí):连缀,束丝之法。在衣冠或旗帜上镶边。
良马四之:这里指四匹马为聘礼。下文“五之”“六之”用法相同。
彼:那。姝(shū):美好。一说顺从貌。子:贤者。
畀(bì):给,予。
旟(yú):画有鹰雕纹饰的旗帜。
都:古时地方的区域名。《毛传》:“下邑曰都。”下邑,近城。
组:编织,束丝之法。
予:给予。
旌(jīng):旗的一种。挂牦牛尾于竿头,下有五彩鸟羽。
祝:“属”的假借字,编连缝合。一说厚积之状。
告(gǔ):作名词用,忠言也。一说同“予”。

安道干旄鉴赏

  此诗写一位尊贵的男子驾车驱驰在浚邑郊外的大道上,车马隆隆,旗帜飘扬。接下来是对旗帜和车马的特写:旄是“素丝纰之”,用素丝织的流苏镶在旗帜的边上,可见其色彩鲜明及飘扬姿态;马是“良马四之”,四匹高头大马驾车而行,十分气派,意气风发。
  第二、三章意思相近,但比第一章旗帜越来越漂亮,距离浚邑越来越近,车马排场越来越盛。而离目的地越近,其情越怯。
  此诗全用赋体,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但完全重复的句子仅“彼姝者子”一句,这似乎也突出了那位“姝者”在全诗中的重要性。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西方美人’,亦称圣王,则称贤以姝,亦无所疑。”持“美好善说”的毛诗说以为“姝者”是卫国好美善的大夫,持“访贤说”的朱熹则以为“姝者”是卫国的贤人,但他们都认为“之”指代的是卫大夫。毛诗说以“之”为“贤者乐告以善道”(《毛诗序》)的对象,朱熹以“之”为“答其礼意之勤”(《诗集传》)的对象。“之”指代的应是上文的“彼姝者子”,若取“访贤说”,那“之”必然是指被访的贤人。“何以畀(予,告)之”,正是访贤大夫心中所想的问题:将赠送他们什么东西以示礼敬?将告诉他们哪些事需要请教?
  关于诗中是“四之”“五之”“六之”,《毛传》解为“御四马也”“骖马五辔”“四马六辔”,认为“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是说大夫驾车建旌旄而行。对此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服马四辔皆在手,两骖马内辔纳于觖,故四马皆言六辔,经未有言五辔者。”又引孔广森语曰:“四之、五之、六之,不当以辔为解,乃谓聘贤者用马为礼。三章转益,见其多庶。《觐礼》曰:‘匹马卓上,九马随之。’《春秋左传》曰:‘王赐虢公、晋侯马三匹。’‘楚公子弃疾见郑子皮以马六匹。’是以马者不必成双,故或五或六矣。”
  从诗艺上说,“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由远而近,“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由少而多,章法是很严谨的,而“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用疑问句代陈述句,摇曳生姿。如果按“访贤说”,那么此诗反映访贤大夫求贤若渴的心理可谓妙笔生花。

安道干旄创作背景

  《鄘风·干旄》一诗,古今解其主旨之说甚多,各家之说,可谓洋洋大观,但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二是以《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三是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

诗人安道的古诗

咏盆中松竹梅各一首 其一 松

宋代 安道

岁寒坚后雕,秀萼山林性。移根黼座傍,可托青松柄。

五月十日发俞潭先寄王潜江

宋代 安道

雨过长风吹野塘,水深川路白泱泱。人如泽畔穷吟客,天似江南八月凉。

陂下卧轮车乍歇,田间鸣鼓稻齐秧。长官应为斯民喜,准备新诗赋万箱。

庚辰恭读仁宗大行皇帝七月二十五日遗诏谨纪

宋代 安道

高庙倦勤日,先皇御极年。寅清开宝历,申命绍心传。

骏烈销兵革,鸿文范简编。箴言悬吏镜,科律应薰弦。

疏导河源活,澄明海气鲜。丰镐勤再幸,岳渎表孤虔。

番舶遥修贡,民瘝屡沛蠲。尊亲同血气,化育溥渊泉。

讵意成功退,乃闻遗诏宣。旌旗空想像,弓鼎莫攀缘。

云拥苍梧驾,风高榆木川。乌号当跸路,龙驭己宾天。

哭奠盈三辅,威灵震九边。至尊本无外,馀泽犹广延。

昔岁明光里,微臣对越前。桥山安可仰,涕泪亦潸然。

苏幕遮 自遣

宋代 安道

小楼幽,三径曲。深院无人,怕损苔痕绿。我本是、无心荣辱。

傲骨支离,不自偕流俗。

老安贫,无局促。知命何求,有一瓯余粟。潦倒风尘能自足。

抱膝长吟,夜剪西窗烛。

木兰花慢(纪梦)

宋代 安道

驾飙车直上,绛衣惹、彩云轻。过宝树千峰,东逾绿海,宫殿峥嵘。檐楹万花灿倚,映阶层、十二总雕琼。剑佩簪裳卫肃,序班真辅仙卿。
瑶京。谁解有神升。为秘授玄经。拜九光霞里,轮金日耀,丹篆符明。龙鸾再催羽仗,报帝皇、新御紫阳城。归路梅花弄玉,数声月冷风清。

续梅花百咏 其七十六 汉宫梅

宋代 安道

满树开来白玉同,何人移置未央宫。纵然雨露恩多沐,不及西湖月与风。

柳叹

宋代 安道

门前谁种青青柳,竟与苍松势比高。一夕狂风尽吹倒,松声依旧作波涛。

拾得指空笑赞

宋代 安道

木屐竹帚,粘脚缀手。
古佛家风,泥猪疥狗。
指天大笑一声,惊得虚空倒走。

偈颂二十五首

宋代 安道

天地一东篱,万古一重九。
黄花三两枝,东湖随分有。
逢人不拈出,只麽空双手。
醉杀天下人,不是茱萸酒。

题高尚书彦敬画竹

宋代 安道

烟稍渐长拂云端,露叶高垂不可攀。遗墨未乾人去远,独留清节在人间。

禅人写真求赞 其五十九

宋代 安道

眉棱棱,眼烱烱。自爱情閒,人嫌面冷。片云出岫之心,孤月濯潭之影。

绝怜百亿分身,恰满三千化境。

书事十三绝 其四

宋代 安道

丹陛前头催设位,祠官祝币列参差。我皇肇举无前礼,亲率诸臣演大仪。

昌溪水

宋代 安道

险绝昌溪水,如何亦问津。
命分毫发地,利役古今人。

远观亭三首 其三

宋代 安道

远观亭上望,风物六朝馀。古寺荆王宅,荒墩谢傅居。

英灵传草树,冠盖逐丘墟。欲问当时事,飞云灭太虚。

李愬雪夜入蔡州四首 其二

宋代 安道

六出都缘兆岁丰,能邀天倖是元戎。休誇谋定由裴度,此夜应推滕六功。

寄张有功十六首 其十五

宋代 安道

自君之出不鸣琴,流水高山万里心。复道思君若流水,陇头呜咽到如今。

匡庐杂诗五首 其四

宋代 安道

修梅和尚大法力,归宗巨刹仍岿然。奈何不识黄山谷,孤负枚如与芋仙。

霜天晓角(泛池)

宋代 安道

荷花闲拨。撑破玻璃滑。拂拂香风微度,吹雪乱、数根发。
弄泉罗盖币。万颗真珠撒。唱我莲歌归去,凌波步、水仙袜。

拟古将进酒

宋代 安道

铜龙水涩蟾蜍泣,桂花参差夜云碧。
地上落叶何纷纷,花枝不似三春日。
鸿声渐远江水寒,百年转眼风月残。
夜深杯满君莫难。

留示同人

宋代 安道

梅花著色未求工,耐得孤寒质不同。谁把春光先泄漏,可将消息问东风。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