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

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

宋代 余靖

日暮倦行役,解鞍初息肩。
雾昏临水寺,风劲欲霜天。
蓼浦初闻雁,人家半在船。
思君正怊怅,黄叶正翩翩。

诗人余靖的古诗

先赏牡丹寄提刑考功

宋代 余靖

花期何事早追陪,莺未迁乔燕未来。
曲槛为逢春日暖,香苞先逐晓风开。
旋邀歌舞同侪乐,却叹光阴急景催。
可惜韶妍莫虚掷,馀芳留待使车回。

次韵奉和到塞下有怀青社之作

宋代 余靖

十二山河壮东夏,黄扉当日建行台。
封陲自此赭衣尽,黌校于今绛帐开。
负海遂成安堵俗,济川元是代天才。
耆明虽乐归閒趣,睿睠岩廊徯再来。

酬和苏梦得运使

宋代 余靖

选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
远均天雨露,全抚越封疆。
早振连城价,尝陪照乘光。
宦途更险易,人事变炎凉。
遽喜輶轩至,同期远俗康。
交情重推致,民意乐舒长。
况有江山助,无怀节物伤。
罇前且欢醉,一别久相望。

享庙诗

宋代 余靖

裸献遵彜典,时思展圣谟。
猗那百世祀,孝爱万谟孚。
礼盛郊丘配,感因霜露濡。
承祧光德劭,进册报仁劬。
想见先猷远,恢弘介福俱。
明灵钦至治,纯嘏被欢呼。

送施屯田知太平州

宋代 余靖

天阁汉郎居,新荣刻兔符。
趋曹兰在握,到境弩先驱。
地望遥分楚,州封半入吴。
仙科存俊望,归路约蓬壶。

湖乡检旱回入南路夜宿江寺对望郛郭

宋代 余靖

高城锁夕霭,远水浮秋空。
此时行役心,展转如飞蓬。
路入浅沙断,堪恸车辙穷。
岂无舟楫利,枉道非所从。
虽有泉石趣,暂到徒匆匆。
儿啼不入门,敢辞身狥公。
梦归身未归,薄宦真池龙。
披衣复起坐,惊鸿鸣西风。

冬月茹青台子有感

宋代 余靖

雪霜不到海山隅,随分园蔬助醊餔。
万物无情乘暖长,秦皇何事枉坑儒。

桂源晓别秦珏河堤

宋代 余靖

回馆逢清论,长亭惨别襟。
亡羊南北路,躍马利名心。
酒市摇风帜,花村锁雾林。
行行俱得意,结绶有知音。

恩守赣上谢和叔见寄次韵

宋代 余靖

六载心闲类死灰,岂期朝奖念粗材。
凤衔君命从天降,鹊喜邮音度岭来。
恩重乍惊三采绶,使专仍咏一枝梅。
切磋甫得依贤检,疾恶刚肠愈不回。

送薛秀才归乡

宋代 余靖

半岁接高论,一朝归故关。
道存慙设醴,别易忍登山。
进即龟龙瑞,退当江海闲。
无为牵俗趣,碌碌利名间。

答祖太博借山居要术

宋代 余靖

经济谅周当世务,收藏敢秘老农书。
相逢莫羡山居好,归去蓬山有直庐。

谢邕倅王寺丞惠韩柳碑文

宋代 余靖

南方异产足珠珍,薏苡兴谗不忍闻。
一见知君清白节,箧中惟贮色丝文。

慧照大师

宋代 余靖

已向南宗悟,尤於外学精。
士林传字法,僧国主诗盟。
初地形容古,弥天语论清。
因君支遁辈,徒擅养鹰名。

送张屯田通判益州

宋代 余靖

数载关中闻美名,可怜随调却西征。
天台晚帐含香别,栈阁秋霜叱驭行。
杜曲尚逢樽酒乐,回溪应望白去生。
相期勉力宣新政,侧耳民谣起少城。

游山五题·题白莲庵

宋代 余靖

掩室昔宴居,冥心遗万化。
菡萏本无染,纷华共高谢。
夜禅杉月落,晨斋庭鸟下。
栋间云气浮,地面秋香诧。
演法辞故栖,幽踪贲寒野。
蜡屐此同游,愿结宗雷社。

思寿阳寓居高氏园亭

宋代 余靖

尝借芳园石友家,幽栖无复羡纷华。
敞扉气爽云生栋,卷箔香微露泫花。
桂向淮山分月魄,桃从秦洞得仙葩。
别来追想清闲境,悔褫方中走栈车。

谢连州沈殿丞惠石

宋代 余靖

遗我岩岩石,拜嘉贤使君。
何当天共补,应免玉偕焚。
想自乘槎得,知从饮羽分。
试将簷畔累,尚带故山云。

送苏祠部通判洪州

宋代 余靖

天家顿纲极详延,果见鸿风颂得贤。
庭拜外官聊试治,史分新策入编年。
江淹赋笔虽伤别,郭泰归舟只恐仙。
南国勿思终计最,蓬丘番直即和铅。

送舒太博通判眉州

宋代 余靖

通守方忻再命新,东风疏雨拂行尘。
封疆远入鱼凫国,岐路正逢蚕市春。
彭岫晓岚迎画隼,锦江晴绿照朱轮。
归期不待更书至,旧有清名在缙绅。

酬萧阁副惠末利花栽

宋代 余靖

素艳南方独出群,只应琼树是前身。
自缘香极宜晨露,勿谓开迟怨晚春。
栏槛故将宾榻近,丹青重整画图新。
移根得地无华裔,从此飞觞不厌频。
余靖

余靖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 10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