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祝英台近·北固亭

祝英台近·北固亭

宋代 岳珂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雄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译文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雄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这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月光下,风吹得江面怒雄汹涌,时而传来阵阵打鱼人的“鸣榔”声,无限美好山河却让人顿感凄凉的愁闷情绪,秋天的风尘又让两鬓雪白。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北边那曾经的万里疆场,事业未成却只能频频看剑。古往今来,滚滚长江天堑把神州南北分开。夜深人静,倚楼倾听,传来的不知谁在弹弄新作的乐曲和西州的更鼓之声。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注释

胜概分雄占: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
鸣榔:用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
风急怒雄飐(zhǎn):指急风吹得怒雄汹涌
关河:即关山河川。
临鉴:对镜。“鉴”即照。
霜鬓:指两鬓雪白。
漫:指随意的意思。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沙场:指战场。这里指北方中原国土。
事业:事情的成就;功业。这里指收复中原大业。
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
新声: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
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静。重城,指城墙。
西州:晋扬州刺史治所(今江苏江宁县西),《通鉴》胡三省注:“扬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
更点:指更鼓之声。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赏析

  词题为北固亭。北固亭在镇江城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滨水,形势险要。晋蔡谟起楼其上,以贮军实,谢安复葺之,即所谓北固楼,亦曰北固亭,历代诗人多喜登临吟咏,可见其为名胜之地。
  “澹烟横,层雾敛”,开头写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联系下文“月下”句看,开头勾画的是江山月景图。可见诗人是月夜登北固亭的。“胜概分雄占”,是说当前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刘裕曾在此起兵北伐,孙权曾在此建都定国。“月下鸣榔,风急怒雄颭。”在月光下,在万籁俱寂中,作者只不时地听到从江上传来的风雄声和打鱼人的“鸣榔”声,急风吹得怒雄汹涌。这两句是对江上实景的描绘。面对眼前的景色,作者无限感慨地叹道:“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这里由上面的纯粹写景而开始抒情,由客观及主观。这两句是说山河清奇,使人举目生愁而不愿凭水观赏。这里一则是由于金兵压境,时局动荡不安,因而举目生愁;再则还因为“正霜鬓,秋风尘染。”作者头发斑白了,秋天的风尘正在加速自己的衰老,作者在这里表达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用语显得苍凉而沉痛。
  词的上片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年华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
  换头处以“漫登临”一句承上启下。作者在秋天一个月夜,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久久流连忘返。紧接着作者作了回答:“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即登楼北望中原,都是作战的沙场,自己想要为国建功,所以频频地看着所带的宝剑。宝剑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了出来。“频看剑”这一细节描写,把一位爱国志士的形象生动地勾画了出来。“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这时说自古到今,长江天堑把南北分开。这既是对千古兴亡事的慨叹,更是对眼前南北分裂的批判。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多少统治者凭借长江天堑,划江而治;而眼前偏安江左的南宋统治者正是把长江作为“天堑”,不思收复中原。“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倚楼聆听,居然听到还有人在“弄新声”,作者不禁感慨系之地问道,在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国家处在危急存亡之秋的情况下,还有人在“弄”新声。这里用语含蓄,耐人寻味,谈到这里,会自然地想起那“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商女,想起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达官贵人。“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这句是说夜深人静,西州城中敲更之声声声在耳,历历可数。这一结句是景语,但景语亦情语也。这一声声更点,敲击着作者的心,使他想得很多、很远、很深。
  词只有七十余字,可是作者夜登北固山,既要写所见、所闻,又要写自己的所为和感想。而感慨,又包括国家兴亡、个人功业、昔日河山、而今霜鬓等。在这种情况下,再像常见的诗文那样,依据事物的一般逻辑,说清楚了一项内容再说另一项内容,就有很大的困难。于是作者另辟蹊径,不管是情景、事件,还是感触,出现在作者笔下时,都只剩下了最关键的一些片断,词中虽没有交代这些意象的前因后果,但可以想象。想象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的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浓缩了最广的内涵。比如“月下鸣榔”与“风急怒雄飐”的意思,在通常情况下是不甚连贯的,但这两个镜头一个紧接一个地闪现在面前,就能够从中体会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绪来。再比如按照内容,下半阕可以分成这么四段:“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这四组词句中就可以想到报效沙场的愿望,也可以想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慨或空老霜鬓的悲哀,甚至还可以通过英雄埋没和天堑废弃,把第一、二两组词句勾通起来。想像力的调动,以及各句词之间关联词句剔除,都保证了有限的篇幅发挥其最大的表达作用。

岳珂祝英台近·北固亭创作背景

  岳珂在《桯史》中提到他在镇江时曾为辛弃疾座上客,并说:“稼轩有词名,每宴必命侍姬歌其所作……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作者亦有《祝英台近》两首记镇江事,其一是“登多景楼”,写登楼北望的感慨:“断肠烟树扬州,兴亡休论。”另一即该词。

诗人岳珂的古诗

宫词一百首 其六十二

宋代 岳珂

池上繁红沁曙霞,喧天箫吹教坊家。龙舟近晚传回辇,催进姚黄一朵花。

薛道祖清閟阁诗帖赞

宋代 岳珂

此君之清閟,昌黎所憩,
何啻得其细。三凤之呈何,
非实不饵,亦姑即其意。
予陋且蔽,尝窍叹喟,
谓必见其夫与境契,而后可以处绝尘之地。
归而对,出而弃,
十寒而一暴,久暌而暂慰,
则亦何足以得二者之味。诗乎竹乎,
予将求其所以无愧。

仁宗皇帝二诗御汉体书赞

宋代 岳珂

鸿荒有开,昉颉鸟迹。
字学之兴,亦既象物。
汉有议郎,曰臣蔡邕。
帛书发奇,出淳古踪。
千龄寥寥,嗣响逾邈。
贞观御床,淳化秘阁。
云汉之章,施于仁皇。
劂维天葩,源宋跨唐。
万几燕閒,万是肆笔。
弛张异用,游戏如一。
士俗之成,玄默自躬。
见于首篇,尚絅之风。
安不忘危,尤示注意。
笔墨之余,又形拊髀。
庆历之治,太平极功。
帝心所存,天地与同。
春朝鸣珂,秋塞沈柝。
一视之仁,昭此圣学。
海岳八极,羲娥九霄。
媲于宝藏,万世见尧。

刘忠定书简帖赞

宋代 岳珂

公心如铁,万仞壁立。
声名百年,翰墨十袭。
绝景独睨,奔尘莫及。
曰谁为之,目不妄入。

奉谢赵季茂遣馈鲎酱

宋代 岳珂

逃神绣佛正长斋,谁遣缸罂海上来。
鲛室玄云按犀中,蜃楼红雾染珠胎。
把螯便合閒双手,据壳未应期才垓。
尊俎折冲定无敌,江湖岁晚莫论才。

米元章宝月观诗帖赞

宋代 岳珂

月之行空,四海清辉,
岂独于一观见之。览层宇之翚,
地高而天随,而后可以观公之诗。

钱文肃家书三帖赞

宋代 岳珂

代言无{左言右阎}辞,居约见素守。
元无刀劈口,乃若神运肘。
立身本孤直,落笔已耐久。
家声到于今,此帖傥不朽。

次韵乔江州琵琶亭诗二首

宋代 岳珂

一叶西归老倦翁,高楼突兀记推蓬。
景随湓浦江山改,人与香山岁月同。
异世剖符传事比,出门合辙见诗工。
我来君去如鸿燕,休叹长安自力穷。

饯紫微高侍郎朝南

宋代 岳珂

紫微星郎南上客,身是南宫小宗伯。
斗杓夜转南门开,平地一声惊霹雳。
已将椽笔提斯文,更决河汉排风云。
银潢直下洗戈甲,坐看九陌狂流奔。
黄金为台玉为帐,有眼须看舍人样。
绍兴季岁说雍公,曾冠貂蝉登上相。
峨嵋山高钟异人,昔年相国今后身。
声名何尝岷蜀隔,草木仍是江淮春。
君不见嘉熙圣主躬神武,法祖整军荡强虏。
又不见魏公一战平麟猊,次年子月一废齐。
南心废兴真有待,肯以贪残易仁爱。
大数恰逢一百年,埽穴犁庭当复再。
今年又自淮西来,右相勋名传九{左土右亥}。
旄头黑云坠西北,两两比色明三台。
先朝贝州妖贼起,若比此胡仅蜂蚁。
当时礼部文侍郎,一日奏凯同平章。

九月十三日始就郊墅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

宋代 岳珂

槐影西清舞翠鸾,竹宫高接五云环。
职陪温洛图书地,名在元封卜祝间。
昼访未承龙阁问,晨香犹而羽衣班。
祠官到处无公事,且听松声老此山。

约客春波督参刘郎中方赴高紫微之集道间相值不容留戏赠二首 其一

宋代 岳珂

春波堂上倚栏干,一曲楼台晻霭间。野衲再寻楼脚债,钓蓑聊寄赏心閒。

燕低欲舞影翻水,鸟倦知还云在山。匹似棠湖尽堪住,绕檐祇欠翠螺鬟。

朱文靖报称帖赞

宋代 岳珂

劲而柔,端而遒。
奔八骥,回九牛。
功玉铉,名金瓯。
藏此书,识前修。

米元章道林诗帖赞

宋代 岳珂

道林之名,予不得而知。
云泉松石之胜写于涟漪,必其地之景物足以称其诗也。
今其陈迹杳然,已无复遗。
予盖尝登瑞墨之基,涉一境之陂陀,
皆平芜与荒畦,又恶睹所谓毕世相忘之奇。
泉陊云归,松桥斧随,
世固多有之。而予独于此奇其北向之悲也。

宋素臣

宋代 岳珂

桂州之帅,予莫知其为谁也。盍簪得朋,其必有以称此诗也。

黄卷之苦心,意其乐之真足以忘疲也。若夫屈伸则有时也,而岂以是为富贵之资也。

得路之终期,予固未免犹置夫疑也。

吴越三王判牍帖赞

宋代 岳珂

玉册之楼压吴杭,三川锦绣开故乡。
英姿飒飒熊虎相,红袍金印交炜煌。
百年霸府仪物庞,山判近出功臣堂。
凤宅画诺鹊抵章,五云八体严且庄。
流传世世民弗忘,鬼神呵护谨毖藏。
题染犹带猊炉香,卷端藻墨十二行。
紫橐曾是天台房,我宝此帖随缣缃。
匪徒嗜古思耿光,大谊犹可占尊王。

小墅桂花盛开与客醉树下因赋二律 其二

宋代 岳珂

黄金涌出碧檀栾,消得充庭舞广寒。露蕊移将天上种,云阶借与月中看。

扶疏清影立黄鹄,匼匝满庭翔翠鸾。吹彻玉笙正凉透,香风万斛夜漫漫。

经进百韵诗

宋代 岳珂

永祐当临御,重熙极泰亨。物穷隍土复,地大檗牙萌。

蕞尔瀛懦国,违吾海上盟。烽烟昏九土,氛雾塞三精。

于赫中兴主,初专九伯征。赤符观炳炳,嘉兆得庚庚。

四七膺休运,三千协一诚。乾坤恢辟阖,日月洗明清。

天授睢坛筴,风兴渭水英。维时臣大父,摇迹圣廛氓。

宝匣鸣长剑,雄冠彯曼缨。衣裘供羿射,灯火近韩檠。

圣世方求骏,明神岂舍骍。始从鱼钥守,小㭊羽林兵。

尝敌无车乘,麾军不鼓钲。熏门摧彦政,汜水从闾勍。

驲召班龙节,犀军下雀桁。王师俱蓄缩,游骑愈纵横。

马渡朝迎敌,钟山夜驻营。狂澜身砥柱,大厦手支撑。

敌焰犹繁炽,吴都忽震惊。东巡传警跸,右袒半公卿。

愤起宜兴旅,追收建业城。大江谁饮马,五岳更刑牲。

一荡西江李,重歼固石彭。利兵驱虎豹,杰观筑鲵鲸。

玉帐旋平广,铜符遂帅荆。皇灵期濯濯,王事分傍傍。

沙漠惊风鹤,山林息聚虻。神州宜亟复,六郡乃先争。

桀犬徒冯垒,苗民敢抗衡。锐师掀狡窟,高堞覆坚棚。

鼎道兵方进,湖湘寇辄平。几年凶祸结,八日骏功成。

叛将因资用,降人岂畏坑。开疆下商虢,结约到磁洺。

谋帅难张俊,还兵虑郦琼。但虞遗后患,初匪厌纷更。

沔鄂重归镇,齐刘尚据京。且羞离楚馔,未用渡河罂。

细柳千屯灶,柔桑万瓦甍。流民俱授亩,战士亦从耕。

夫浍萦如带,原田画若枰。连云登美稼,淅玉饭香粳。

刍挽从今省,兵储亦顿赢。吏贪无鼠硕,民佚异鲂赪。

姑定鸿沟约,交驰绝域伻。邻欢新玉帛,宴衎乐簧笙。

未几边摇草,恶知野食苹。礼容方济济,革乘忽軿軿。

睿断昭雄赳,天威震隐谹。六师纷雾集,万灶盛雷轰。

戎驾爰方启,神锋莫敢撄。童髫欣再见,父老喜前迎。

义气通诸夏,讴声沸八纮。官兵飏隼鸷,废垒泣鼯猩。

跬步归京阙,朝衣诣寝楹。晋军传鹤唳,楚幕听乌鸣。

机会乘今日,雌雄决此行。幸成十载绩,归捧万年觥。

何事东来诏,遄追北指旌。抚膺皆壮士,牵袂有啼婴。

嶪岌登枢极,雍容俨佩珩。身虽处廊庙,志则在幽并。

岂意中原略,深违时相情。和亲徒效敬,投几不闻罃。

正尔先鞭著,居然谤箧盈。凶威摇吏牍,风旨动台抨。

枭虺饥吞噬,鹰獒乐使令。众髽常忌冠,同浴不讥裎。

远虑为徼福,先驱谓缓程。一言鸣仗马,千丈下乔莺。

盍考谢赦表,兼觌赐劄评。许身无少愧,忧国甚于酲。

彼潜宜投虎,能言不离鹦。鸟翾身蚤箙,兔健足先烹。

有客悲周道,何人恤鲁祊。同时惟切齿,来者但惩羹。

长夜何时旦,沉阴几日晴。是非从久定,祸否待终倾。

先帝资神武,深仇怆父兄。每怀得颇牧,胡忍弃韩黥。

哲监何尝惑,孤忠果渐明。岳阳还旧号,岭表返诸茕。

故垒营新祀,畿封辟赐茔。用心传舜子,述事广文声。

甘雨兴馀槁,青天豁久盲。先臣死不朽,圣德浩难名。

陛下今汤禹,王臣昔散闳。令图天广大,盛烈日铿鍧。

心术参尧运,规模绍汉宏。遗形高阁绘,良股盛朝赓。

故将欣非远,微臣矧敢轻。传讹稽史谬,败俗订言詝。

日系无虚笔,云章有满籯。竹书皆历历,玉训尚铿铿。

愿辍清朝暇,叨承乙夜呈。作诗哀寺孟,览奏念缇萦。

恩锡茅封宠,光昭衮字荣。誓怀如皦日,忠报毕馀生。

观物四首·蛩

宋代 岳珂

春蚕缲繭白如霜,机妇停机待天凉。
井蛩一夜秋已至,寸丝千结萦柔肠。
催租吏嚣翁媪怒,裘葛未成心转苦。
篝灯促织永夜忙,悔杀比邻日长语。

薛道祖白石潭诗帖赞

宋代 岳珂

画以有声著,诗以无声名。
有声者道祖之所已知,无声者道祖之所欲为而未能者也。

以庐山所产天花蕈冬笋玉延饷赵季茂通判

宋代 岳珂

已认山家作当家,与猨分栗雀分茶。
气先十月地抽笋,光现五台天雨花。
幸有玉延炊夜月,肯令绣谷咽朝霞。
凭君试隽山中味,却较閒忙定不差。
岳珂

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45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