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张耒
月季祇应天上物,四时荣谢色常同。可怜摇落西风里,又放寒枝数点红。
岁暮福昌怀古四首其三{李贺宅}
新葺附火小阁
送刘季孙守隰州
君家将军本缝掖,叱咤西缝贺兰石。一时成败何足论,要使英名垂竹帛。
到君奇骨尚虎头,白须千骑守边州。插架万签供记览,探囊五字擅风流。
大河之东士精勇,日饮不妨飞猎鞚。五更吹角建牙旗,万马合围行酒瓮。
朝裘风劲黑貂暖,夜帷雪满青毡重。乐哉闭口莫言兵,虽有颇牧谁能用。
寓淮阳驿二首
春林
喜雨四首 其一
阴阳不暂驻,今夕已秋风。晨兴绵丝冷,岁月惊衰翁。
朝烟爨薪湿,小甲蔬畦空。且复一杯酒,吾生不终穷。
所居有梅一株在堂东荒秽中正月二十六日已谢矣二首 其一
平生常恨逢梅少,及对江梅无好诗。寂寞荒山少风味,直须云鬓插斜枝。
雪中狂言五首 其五
故园陈墟太昊祠,腊雪消后融春泥。韭芽苣甲初出土,春槃饤斗如棼丝。
里闾经过厌此物,糖䭔寒具方交驰。江南鱼稻岂不美,长年谪居长土思。
腊日步西园
对菊花二首 其二
躬耕遇岁真吾事,牛下齐儿妇妾歌。招饮风烟过閒日,绕篱栽菊可如何。
崇化寺三首 其三
零落宫墙官树秋,行人东去路悠悠。祇应楼下邯郸路,亦有离人对此愁。
早起二首
醉宿慈氏院晨起
痛饮淋漓半夜醒,披衣坐待晓窗明。风松一夕清无限,垆火三更暖有情。
孤阁鸣钟天黯惨,寒山戴雪晚峥嵘。年来渐向深杯怯,强学刘伶欲解酲。
东斋杂咏 皂荚
畿县尘埃不可论,故山乔木尚能存。不缘去垢须青荚,自爱苍鳞百岁根。
和宋二上元迎驾
拜揖清光咫尺间,彫舆欲动更移班。蓬莱不动鳌头稳,阊阖未开天上閒。
老去一官羞简策,春来归梦满淮山。自惭衰病独随俗,醉逐游人月下还。
次韵秦七寄道潜
衰疲久厌五更朝,每愧冥鸿在泬寥。顾我尘冠彫旧鬓,爱君山桂长新条。
文词画虎工逾拙,世味春冰老益消。只欲归依香火社,高堂时听法音潮。
寄刘伯
别君几何时,人事浩千万。身如张射侯,忧愁剧强箭。
崎岖走穷县,艰苦君未见。未知菽水丰,已感霜露变。
羁孤寄穷海,亲友谁吊唁。析图补冬裘,乞米煮朝饭。
无聊犹自思,援溺固谁愿。人生不终否,此语非我分。
英雄伏泥涂,暂晦久必现。如予百不能,理自合贫贱。
岂当议隐显,而有不遇叹。但思窜山林,远脱人世患。
有田足耕耘,有水足罩汕。萧然便终老,到死百不问。
平生泥佛祖,久已师壁观。况将无生禅,下视有为幻。
吾子出群材,千牛有馀刃。行当脱尘埃,鸣佩侍清燕。
高卑各有得,愿勿讥尺鴳。不有行道人,谁当佐尧舜。
时哉勿自滞,功业在力劝。握手不可期,此计吾行辨。
秋怀十首 其六
西风扫黄叶,零落委我前。闭门无来客,空床过午眠。
床头亦何有,狼籍古人编。琳琅巧言语,照辉后世传。
馀荣更何恃,朽骨但茫然。悲哉事无益,辛苦劳生前。
嗟我方病此,诗书费雕镌。知愚不自已,既痼何由痊。
霜梧夜槭槭,寒菊朝娟娟。胡为不饮酒,戚戚愁吾年。
感遇二十五首 其二
毁竹伐梧桐,意欲困凤凰。意虽无食息,逸气自高翔。
凤何求于人,人自欲鸣冈。麾之亦安有,庚子鸮在堂。
昂昂青云士,忍饥而择粮。使果腹是求,何忧无五浆。
在告家居示内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527篇诗文
离京后作七首
正月二日探春
赠晁二
感遇二十五首 其九
次韵王敏仲池上
发金陵折柳亭二首 其一
飞萤词
春雪二首
怀金陵三首
正月二十五日以小疾在告作三绝是日苦寒 其二
田家二首
春雨谣
阻风累日泊宝积山下
种圃
正月十八日四首
春日怀淮阳六首 其一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其八
王子开朝散早年以疾病谢事还江阴求诗为别三首 其一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其四
赵飞燕
夏日杂感四首 其三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其十九
漫成七首 其一
登山望海四首 其一
宿潘君草堂闻蛙声二首 其二
送杜君章守齐州
愬魃
春日遣兴二首 其一
三月十三日本约潘郎同游安园以雨不果因饮于家为说宛丘木芍药之盛 ...
十一月七日五首
踵息斋
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三
摘梅花数枝插小瓶中辄数日不谢吟玩不足形为
偶题·相逢记得画
送客愁
岁暮闲韵四首 其三
壬午腊月下旬偶作二首 其二
冬日杂兴六首
西窗杂咏三首 其一
寓淮阳驿二首 其二
依韵和范三登淮亭
秋日登海州乘槎亭
感遇二十五首 其十
发长平
夏日十二首 其三
寓陈杂诗十首 其八
次韵曾存之直
寄陈履常二首 其一
龟山祭淮词二首 其一 迎神
十月二十二日晚
元忠学士八兄耒离京师远蒙追送许惠服丹法托
大暑戏赠希古
次韵子夷兄弟十首 其四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 其五
和端午
和无咎二首
感秋三绝 其二
感春三首 其三
与潘仲达二首 其一
正月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