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鹧鸪天 春晴

鹧鸪天 春晴

清代 张令仪

晴和风日减棉衣。绿遍池塘草色肥。杨柳浓时莺百啭,海棠低处蝶交飞。

茶灶寂,篆烟微。南华读罢淡忘机。湘帘不下金钩索,留待花间紫燕归。

诗人张令仪的古诗

五亩园旧蓄二鹤,忽殒其一,孤侣哀鸣,都忘饮啄,诗以吊之

清代 张令仪

西风一夜返芝田,仙蜕仪芝尚宛然。旧过苍苔犹有迹,重来华表是何年。

独临池畔悲孤影,唳入秋空泣暮烟。何处惹人情最切,严霜落叶五更天。

临江仙 咏美人放风筝

清代 张令仪

节近清明天气困,佳人消遣春慵。纸鸢擎出小庭中。

悠然轻扬去,漂泊似郎踪。

玉腕难牵丝万丈,笑移莲步匆匆。身轻先自欲随风。

倩人扶不定,微晕脸潮红。

苏幕遮 雨中登楼

清代 张令仪

雨潇潇,风细细。雾鬓烟鬟,细尽遥山翠。云宿虚檐天贴水。

宇宙茫茫,没个埋忧地。

篆烟销,书卷废。独上高楼,极目添悲思。记得年时曾共倚。

水绿三篙,半是伤心泪。

如梦令 其四 步梅村先生韵

清代 张令仪

忽忽清愁如病。望断天涯归信。薄幸惯飘零,空把金钱卜尽。

愁听。愁听。人道清明将近。

蝶恋花 湘门别后,大雨不止,因成二阕 其一

清代 张令仪

桃杏匆匆都过却。海棠帘外,又破胭脂萼。整日风欺和雨掠。

无情最是天公虐。

况复绿窗人作恶。客去天涯,何处堪栖托。野店残灯村酿薄。

征衫湿透难温著。

意难忘 纳凉有感

清代 张令仪

树敛残阳。正蝉鸣高柳,燕蝉雕梁。紫兰围石磴,红藕近匡床。

冰簟滑、葛衣凉。记相共徜徉。倾一樽、花前独酌,吊古兴亡。

追忆往事堪伤。恸修文人去,云路茫茫。苔痕疑鹤籀,萤火似燐光。

回首处、泪沾裳。叹三径全荒。纵再对、良辰美景,益断愁肠。

两心同 秋夜听虫声

清代 张令仪

小院黄昏,晚凉时节。盼一凉兔魂将升,听几树蝉嘶乍歇。

早又换络纬,吟风终宵呜咽。更被草虫饶舌,韵尤凄切。

秋来况只有侬知,胸次恶欲和伊说。也亏它絮语相依,不烦深责。

减字木兰花 其一 冬夜偶成

清代 张令仪

炉烟茗碗。小坐摊书烧烛短。秋老无声。树影清癯月转明。

啼蛩几许。絮语床头和弱女。独拥寒衾。倦影难支夜气侵。

虞美人 雪夜

清代 张令仪

难成幽梦衾如铁。断送残如雪。银沙渐沥响空阶。多半随风吹入、纸窗来。

早梅几树香先透。愁煞冰魂瘦。化工殊失养花心。玉骨能禁几度、苦寒侵。

小院残春

清代 张令仪

几树残红瘦不支,绿阴满地燕参差。春归细雨斜风里,客病轻寒薄暖时。

斗草帘栊人寂寂,秋千庭院日迟迟。柳花飘荡东西陌,閒杀青青百尺丝。

菩萨蛮 秋夜闻蟋蟀声

清代 张令仪

窗外寒虫声唧唧。悲凉如诉还如泣。窗里断肠人。低怀泪满巾。

共当愁绝处。只有侬和汝。凉月照梧桐。有时差剩侬。

如梦令 其一 步梅村先生韵

清代 张令仪

斗草看花兴懒。幽思聊凭湘管。检点一春闲,付与吟笺茗碗。

风卷。风卷。愁煞绿欹红软。

渔父 其三

清代 张令仪

闲阶植过海棠丛。小草尤怜霜叶红。瓜蔓底,豆花中。

安排络纬织秋风。

减字木兰花 其二 冬夜偶成

清代 张令仪

残灯耿耿。枕上诗成吟未稳。纸帐香温。人与梅花梦不分。

自家将息。珍重秋来多病质。身世浮沤。那有工夫检点愁。

念奴娇 中秋夜,五亩园步月,有怀两大人

清代 张令仪

酒阑闲步,向池头、惊起栖池阵阵。烟净波光澄似练,冰镜双悬蟾影。

疏树停云,老鱼掷浪,望处轩窗窈冥。玉宇琼楼,应不数神仙境。

好我骚首悲怀,无边夜色,独许游人领。白发天涯乡思剧,梦绕雕梁藻井。

睡鹤鸣霜,寒虫泣露,闲煞秋宵永。何时箫管,一棹中流小艇。

虞美人 有感,用李后主原韵

清代 张令仪

匆匆霜雪蒙头了。细数欢场少。落花无语对东风。可惜光阴都付、泪痕中。

乌衣门巷今何在。回首斜阳改。羡它欧鸟不知愁。偷食水荭花底、逐波流。

玉楼春 春阴

清代 张令仪

阴云锁合闲庭院。花信风寒帘不卷。杏花微破粉痕新,芳草才如眉黛浅。

旧巢未返红襟燕。寂寂深闺春梦远。痴魂宛转泥香衾,腰围困比烟丝软。

晚春坐春晖亭

清代 张令仪

结构无多地,邻园藉绿荫。烟霞无俗态,花鸟得同心。

雨足閒锄药,茶香静理琴。此中尘事少,颇似住山深。

减字木兰花 华曾兄以减字木兰花词见赠,既步原韵

清代 张令仪

残篇断帙。蠹鱼独许予同席。偷谱伤心。敢拟风前柳絮吟。

薄衾单褥。数粒而炊支鹤骨。作赋悲秋。远逊骚人善语愁。

忆秦娥 春暮

清代 张令仪

愁无著。画眉人去伤离索。伤离索。芳尘凝榭,绿苔生阁。

黄昏细雨春寒薄。风翻燕尾残红落。残红落。三分春色,等闲抛却。

张令仪

张令仪

张令仪,字柔嘉,桐城人。文端公英三女,同县姚士封室。有《蠹窗诗集》。► 77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