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张彦智对雪

和张彦智对雪

宋代 王之道

雪山何处觅瞿昙,压尽东南瘴与岚。
待伴可堪风作党,交光应喜月成三。
濯市漉酒供杯勺,涉笔联诗尚笑谈。
柳絮自今轻谢句,使君才气擅东南。

诗人王之道的古诗

时雨二绝和赵积中韵

宋代 王之道

稻花时候一犁雨,天意从人无间然。
我亦摧颓穷甚矣,烦君试考小行年。

次韵高守无隐苦热

宋代 王之道

郁蒸还起炮车云,旱气方隆雨未能。应念开帱来白鸟,故雨洒酒聚青蝇。

南皮痛饮君当继,北牖高眠我独醒。人仰郡侯清可倚,暑中真是一条冰。

宿彰教寺

宋代 王之道

过市欲投宿,秽隘非所巡。
人言五里余,有寺洁且宽。
驱驽犯泥淖,敢惮风雨寒。
稻塍与兔迳,萦纡度千盘。
衣裘疲沾湿,脚膝如蹒跚。
历思圣人语,后获当先难。
壮哉古道场,晕飞映层峦。
秀色蔼松桧,清香馥芝兰。
我心大有得,岂惟厌游观。
行行勿踌躇,霁月升云端。

卜算子(和兴国守周少隐饯别万山堂)

宋代 王之道

拄颊看西湖,屡对纶巾岸。江上相从醉万山,六见年华换。
君唱我当酬,我醉君休管。明日醒时小艇东,莫负传书雁。

送顾渚茶与孔纯老

宋代 王之道

晓来飞雪似欺春,尽把群芳点缀匀。
莫讶两旗分顾渚,要令佳句斗清新。

赠赞宁大师

宋代 王之道

诏修僧吏浙江滨,万卷书中老一身。
赴阙尚留支遁马,援毫应待仲尼麟。
溟濛雪影松窗晓,狼籍苔花竹院春。
还许幽斋暂相访,却慙陶令满衣尘。

和江中仲

宋代 王之道

把读新诗忆旧家,深村羸犊短辕车。
年丰野老常携酒,客短幽禽自唤茶。
乱后所存惟五柳,老来无意约山花。
相逢何必曾相识,乘兴时来过此耶。

送杨德润赴礼部试

宋代 王之道

雨意止还作,天容寒未舒。
无聊怀剧论,何幸过穷居。
举白夜酾酒,剪黄朝荐蔬。
新诗閒鼓吹,旧隐乱丘墟。
轩冕时何晚,山林计亦疏。
中兴屈群策,入告莫踌躇。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代 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春日偶成

宋代 王之道

短垣新雨上银泥,柳外幽花咫尺迷。
独喜流莺解人意,一声声傍绿窗啼。

和徐季功舒蕲道中二十首 其一

宋代 王之道

春阴连日竟何如,逐妇应怜拙勃姑。习习晚风来更急,欲吹时雨助虚枯。

蝶恋花(和张文伯海棠)

宋代 王之道

碧雾暗消香篆半。花影穿帘,厌浥苍苔院。鸂鶒一双塘水暖。浮沈时近垂杨岸。
雨过不知春事晚。但怪朱唇,得酒红潮面。野蔌山肴三四盏。携尊更向花前看。

咏梅示魏吉老

宋代 王之道

孤芳常恐百花知,桃李纷纷亦强追。
照雪精神应自喜,逼亦风味不吾亏。
幽香隐约留衣袂,疏影玲珑鉴砚池。
欲识东君好消息,夜来青鸟宿南枝。

和张文纪咏雪二首 其一

宋代 王之道

万境沉沉夜气严,广寒初下水晶帘。三杯强沃浇肠酒,一捻聊分暖砚盐。

已恨梅梢遭挫折,可堪风物为般添。才高柳絮虽难到,此语于今亦恶拈。

秋日即事三首 其一

宋代 王之道

晚来何所喜,急雨洗新秋。幸遂登高赋,应容遇胜留。

藕花明远近,鸥鸟任沉浮。不用挥纨扇,何妨醉玉舟。

满庭芳(和王常令双莲堂)

宋代 王之道

翠盖千重,青钱万叠,雨余绿涨银塘。藕花无数,高下斗芬芳。浑似华清赐浴,温泉滑、洗出真香。何妨更,合欢连理,高压万芝祥。
风流,贤太守,当年奏瑞,盛事名堂。好是琉璃池上,一片宫妆。况有薰风解愠,流霞泛、丝竹成行。依莲暇,联珠唱玉,应不愧金相。

和孙延寿喜雨述怀韵

宋代 王之道

小雨霏霏夜接朝,乍惊和气入民谣。
官逋遮为麦秋缓,酒价定随人意饶。
欲落枣花蚕断茧,半黄梅子稻移苗。
书生不惯征徭苦,牢落僧房不自聊。

朝中措(和张文伯寒食日雨)

宋代 王之道

从来寒食半阴晴。花底听歌声。昨夜满城风雨,惜花还系心情。
海棠枝上,朱唇翠袖,欲斗轻盈。须藉嫣然一笑,醉吟同过清明。

安丰道中

宋代 王之道

水满陂塘草满川,望中茅屋起孤烟。
十年不踏安丰路,遂与清淮作次边。

和孔纯老江上游风题酒肆

宋代 王之道

对酒应从暮吹号,酒行还喜荐溪毛。
若将物象评诗思,须向江头看怒涛。
王之道

王之道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68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