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哀故纪益朋

哀故纪益朋

元代 张仲深

圣代徵文献,才名即故吾。衣冠前古制,仪范后人模。

素性惟冲淡,潜心即典谟。妙通皇极奥,名贯玉堂儒。

文采袁程并,交游许郑俱。字精当世赵,诗儗近朝苏。

庶子趋庭下,诸生列坐隅。十年承诲晤,合郡尽咨诹。

鹰隼空抟汉,骅骝忆过都。勋名终不累,基业足良图。

老矣青山乐,优哉白发娱。九龄今已迩,一夕遽长徂。

冢有驯林鹿,巢多反哺乌。笥藏蛟室锦,囊贯蚌胎珠。

梦寐常心陨,怀思默叹吁。九原不可作,空尔东生刍。

诗人张仲深的古诗

眉文砚诗

元代 张仲深

谁斸云根出混沦,一区玄璧重玙璠。龙香秪解供吟笔,不管春山湿黛痕。

酬姜朝宗见寄韵三首 其一

元代 张仲深

山色迎人近,西风逐客来。隔林松子落,遍地菊花开。

补衮惭无策,论诗属有才。江南多蟹稻,相遇且衔杯。

避暑湖上与吕元膺分韵四首 其三

元代 张仲深

行行足力遒,少憩湖上松。坐拂松下石,永啸生清风。

嗒然满幽听,万籁真笙镛。欲觅不可得,白月当青空。

挥手谢时俗,去卧东山东。但恐屐齿折,政兹怀谢公。

余辟地城南友人单孟年项希周相过分韵三首各次之 其三 林字韵

元代 张仲深

红尘眇川陆,旌旗驻弥深。讵为白石歌,儗作梁父吟。

抱琴谢俗驾,清坐怀知音。良朋喜簪盍,浊酒欣对斟。

欢言情眷眷,景仰心钦钦。世方贵趋势,我侪自论心。

安得起山王,酣啸坐竹林。

酬蒋尚之见寄韵二首 其二

元代 张仲深

昔年曾记汉相如,洛下才相尽自馀。尺素每凭南乡雁,寸波难育北溟鱼。

勋庸漫尔昭三史,事业端知在七书。想得山斋春雨后,一帘花雨昼疏疏。

武林感怀四绝句用马易之韵柬佑圣观王景周呈王素岩 其二

元代 张仲深

风抟万鹤下瑶台,九市无人夜拨灰。可惜西湖歌舞地,春深触处长蒿莱。

青松枝

元代 张仲深

青松枝,青丕丕。手把青松枝,为君酌别离。松枝颜色年年好,常恐人生鬓毛老。

愿君操比青松枝,天寒岁晏终不移。

铁釜中莲

元代 张仲深

翠拥柔葩濯素商,谁分玉井一茎芳。根通金气秋逾盛,雨裛铅华晚更香。

埏埴有功潜土脉,凌波无步到陂塘。自知鼐鼎钧陶力,不受金茎沆瀣凉。

溪上次岸上人五绝句 其二

元代 张仲深

杏梢红日带红酣,零落东风浦水南。春老王孙归未得,一川烟雨思何堪。

酬蒋尚之见寄韵二首 其一

元代 张仲深

世比空门幻六如,我曹漫尔羡三馀。设罗自信能罹雉,缘木何由可得鱼。

煮字有方踰辟谷,卖文无计胜佣书。神交沧海非冥漠,岂论心知会数疏。

宿宝华庸上人房

元代 张仲深

靡靡日西颓,寥寥夜将入。寥来何所见,沙尾白鸟立。

渚华散幽馨,岩月落佳色。支筇入招提,修廊响吟屐。

林堂有馀兴,危坐忘形迹。野鹤投暝回,疏钟度萝出。

朝来借笋舆,去踏清溪石。

城鄞

元代 张仲深

惕勤宵旰每临轩,方面臣邻作屏藩。上苑秪知花解语,南州岂信石能言。

奸雄倔强兵难息,郡县堤防政转繁。顾我自惭谋用拙,坐看株守保元元。

答天民韵三首 其一

元代 张仲深

三春风雨似梅天,欲过苏端履错然。阿阁不闻仪彩凤,郊关是处有饥鸢。

秫荒乏酿茶为酒,鱼熟难赊米当钱。见说卦爻增著述,研池滴露费摩编。

题苍龙出浪图

元代 张仲深

老龙吹浪苍云湿,万丈银潢挂遥碧。泰华倒景天柱摇,电母蟠空轰霹雳。

道人胸次溟渤宽,高堂六月生昼寒。墨花溅香夜欲滴,晴漦护霭秋不乾。

晓蹴云衢留步武,上际文明当九五。天瓢未可私吾乡,远近苍生待霖雨。

寄楼仲几

元代 张仲深

一日一相见,百年如此不。已知诗有趣,未放酒忘愁。

鸟下西邻树,月明今夜楼。相看须白首,投老共林丘。

吊叶监城敬常次许且瞻韵

元代 张仲深

人情尽属庄周梦,世道翻悲墨子丝。一日青山瘗寒玉,令人瞻望起遐思。

题时处恭枯木竹石扇

元代 张仲深

潇湘明月夜,眼底见苍云。众木皆零落,空山秪此君。

酬江叔载见寄韵三首 其二

元代 张仲深

异县无家客,惟愁卒岁衣。年馀三日在,春入一鸢飞。

溪水深如浅,梅花瘦不肥。扁舟时有兴,莫掩雪中扉。

武林感怀四绝句用马易之韵柬佑圣观王景周呈王素岩 其一

元代 张仲深

湖山风物逐灰飞,愧我行吟雪里归。认得吴姬年十八,从来不减旧腰围。

冯仁夫木石图

元代 张仲深

老树抟风泣瘦螭,石棱霜剥玉差差。岁寒虽倚空山底,自是岩廊柱石姿。

张仲深

张仲深

字子渊,庆元路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元惠宗至元中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子渊诗集六卷,《四库总目》多与遒贤、杨维桢、张雨、危素、袁华、周焕文、韩性、乌本良斯道兄弟倡和之作。古诗冲澹,颇具陶韦风格。► 19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