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百塔

百塔

元代 赵秉文

松林横截东南野,兰若斜连子午庄。平楚风烟开鄠杜,断碑岁月自隋唐。

楼头山入诗人座,砌下泉分衲子房。更欲秦川穷胜槩,却从高塔望云阳。

诗人赵秉文的古诗

送月上人赴少林

元代 赵秉文

只臂伽黎不作难,将心到处遣人安。瓶离汴水秋风冷,锡入嵩峰夜月寒。

箧里赠诗更雨晒,囊中施钵对风餐。心知拟就东林宿,已向林梢荐刹竿。

题鲁直书黄庭经

元代 赵秉文

太清虚皇玉景经,琅函琼笈秘始清。囊以云锦金钿扃,四神守卫诃百灵。

中夜一气存黄庭,玄霜琼膏灌子形。方瞳绿发魂魄宁,上寿千岁下百龄。

天书夜降敕六丁,控驾三素乘风泠。凤笙龙管超冥冥,扬旌抗旆耀飞星。

八威吐毒驱电霆,掷火万里流金铃。仙人拂石劫不停,笑视人世风中萤。

世閒醉梦纷膻腥,三尸调汝丹田螟。有如尾闾泄沧溟,一朝神离鸟飞瓶。

涪翁书法出兰亭,名书此经实自铭。开卷恍然如酒醒,养生新发庖丁硎。

题东坡与佛印帖

元代 赵秉文

鲁公食粥已数月,苏子探囊无一钱。身后胡椒八百斛,尔曹堪笑亦堪怜。

题刘德温画湖山丰夏横幅四绝 其四

元代 赵秉文

远处微茫近处浓,岸容林意两溶溶。夏山如醉无人画,更倩刘郎作几峰。

郎山杂咏十首 其六 五芝峰

元代 赵秉文

白云如幽人,出山本无期。朝来抱幽石,五峰成五芝。

和政老九日韵

元代 赵秉文

数日闲斋卧,体中殊不佳。那知是重九,但喜见黄花。

矫首怀天末,携壶傍水涯。琳宫题壁处,醉墨字欹斜。

北都小雪

元代 赵秉文

边城小雪试年华,烟冷貔貅十万家。探使不来人半醉,将军毡帐卓平沙。

题南城楼

元代 赵秉文

楼上遥看郊外村,不须骑马坐平分。人家应在青山外,时有归牛下白云。

袭香亭二首 其一

元代 赵秉文

小桥虹影截波光,面面荷花镜里妆。风月要知无尽处,一亭分作两亭香。

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其一

元代 赵秉文

翩翩万里鹤,日暮将何之。昏鸦择所安,笑汝不知时。

孔席不暇暖,此理吾何疑。尚愧渊明翁,浊酒时一持。

闰八月十八日会同馆诸公同赋绝句五首 其二

元代 赵秉文

闰年都未有新霜,探借秋花十日香。径约同僚同一醉,有花有酒即重阳。

叠翠岩三首 其三

元代 赵秉文

帐殿临清嶂,苍崖襞翠烟。孤根盘厚地,秀色入苍天。

并有四时雪,岩垂万古泉。皇情非暇豫,问俗到山川。

过乾陵

元代 赵秉文

晓日上乾陵,乾陵何巍巍。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

左右蕃夷像,想见朝贡时。一抔土未乾,衮服易袆衣。

好还虽天道,剪伐尽本支。凄凉庐陵谪,慷慨黄台辞。

赖有狄相国,取日洗咸池。母后盗国鼎,吕氏非薄姬。

中睿乃其子,天幸亦其宜。骊山三日火,见笑牧羊儿。

如何陵上柏,独有神护持。千秋百岁后,魂魄复来兹。

故山草木赭,应悔复辟迟。天回西日照,岁暮北风吹。

南登乐游原,默诵昭陵诗。

楼上二首 其一

元代 赵秉文

楼头四面好风生,下与遥山一样平。睡起沙幮欹枕处,恰如水底看云行。

题阎立本职贡图临本二首 其二

元代 赵秉文

金犀剺面觇天庭,王会图中见典刑。已了宣威沙漠事,更烦右相写丹青。

中元夜祭太一罢对月

元代 赵秉文

今夕知何夕,白露涵秋空。褰衣踏明月,如在琼瑶宫。

细数秋兔毫,桂树何玲珑。当年谁所种,翳此天公瞳。

清光知人意,飞影入杯中。流霞酌不尽,清光浩无穷。

我欲溯白云,一访东坡翁。扁舟下赤壁,此乐将无同。

畴昔缟衣仙,化作羽衣僮。酒酣邀我去,鹤背冷松风。

灵宫夜醮馀,香雾飞不起。更衣步石坛,风露浩如洗。

月波走金蛇,入我清尊里。引杯不复疑,弓影正如此。

夜深闻雁过,歘见巾落几。松閒龙一吟,风庭应落子。

空中步虚声,隐隐犹未已。

题赵琳画东坡石上以杖横膝扇头二首 其二

元代 赵秉文

东坡谪岭南,一笑六根净。食骨不弃馀,又使群狗竞。

手中果何物,乃是照邪镜。尔曹何足容,以杖叩其胫。

和舜元杂诗二首 其一

元代 赵秉文

瘦马龙钟两鬓华,敲门避雨野人家。门前篱落犹悬露,十里晚风吹断霞。

过邯郸

元代 赵秉文

十五年来黍一炊,丛台重觅旧题诗。而今马上行人老,不似当初过赵时。

太宁吟诗台雨中

元代 赵秉文

易州山水甲天下,一日太宁如死灰。山意似羞人识面,雨昏丞相赋诗台。

赵秉文

赵秉文

  赵秉文(1159~1232)金代学者、书法家。字周臣,号闲闲居士,晚年称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351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