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眼儿媚·先来客路足伤悲

眼儿媚·先来客路足伤悲

宋代 赵长卿

先来客路足伤悲。那更话别离。玉骢也解,知人欲去,骧首频嘶。马蹄动是三千里,後会莫相违。切须更把,丁香珍重,待我重期。

诗人赵长卿的古诗

鹧鸪天(夜钓月桥赏荷花)

宋代 赵长卿

新晴水暖藕花红。烘人暑意晚来浓。共携纤手桥东路,杨柳青青一径风。
深翠里,艳香中。双鸾初下蕊珠宫。月笼粉面三更露,凉透萧萧一梦中。

画堂春

宋代 赵长卿

当时巧笑记相逢。玉梅枝上玲珑。酒杯流处已愁浓。寒雁横空。
去程无记更从容。到归来好事匆匆。一时分付不言中。此恨难穷。

好事近(饯赵知丞席上作)

宋代 赵长卿

去路马蹄轻,正是小春时节。爱日暖烘江树,缀梅梢新雪。
爱滂揽辔正澄清,知我公明洁。分此仁风恺悌,济邻邦欢悦。

虞美人(春寒)

宋代 赵长卿

东风卷尽辛夷雪。逆旅清明节。黄昏烟雨失前山。陟遍朱栏、酒噤不禁寒。
归来谁护衣篝火。倒拥文鸳卧。可堪连夜子规啼。唤得春归、人却未成归。

醉蓬莱(新荔枝)

宋代 赵长卿

正火山槐夏,黛叶缃枝,荔黛新摘。千里驰驱,荐仙源佳席。浪比龙睛,未输崖蜜,灿烂然红摘。满贮凋盘,纤纤素手,丹苞新擘。
梨栗粗疏,带酸橘柚,凡品多般,总羞标格。何似浓香,洗烦襟仙液。为爱真妃,再三珍重,价倾城倾国。玉骨冰肌,风流酝藉,直宜消得。

卜算子(春景)

宋代 赵长卿

春水满江南,三月多芳草。幽鸟衔将远恨来,一一都啼了。
鸟学鸳鸯老。回首临平道。人道长眉似远山,山鸟似长眉好。

点绛唇 其四 春雨

宋代 赵长卿

夜雨如倾,满溪添涨桃花水。落红铺地。枝上堆浓翠。

去年如今,常伴酴醾醉。今年里。离家千里。独猛东风泪。

点绛唇·离绪千重

宋代 赵长卿

离绪千重,角声偏著羁人枕。那堪酒醒。句引愁难整。门锁黄昏,月浸梅花冷。人初静。斗垂天迥。雁落清江影。

鹧鸪天·弱质纤姿俪素妆

宋代 赵长卿

弱质纤姿俪素妆。水沈山麝郁幽香。直疑姑射来天上,要郁人间傅粉郎。简酿酒,枕为囊。更馀风味胜糖霜。肯如红紫空姚冶,谩惹游蜂戏蝶忙。

蝶恋花·天净姮娥初整驾

宋代 赵长卿

天净姮娥初整驾。桂魄蟾辉,来趁清和夜。费尽丹青无计画。纤纤侧向疏桐挂。人在扶疏桐影下。耳畔轻轻,细说家常话。年少难留应不借。未歌先咽歌还罢。

采桑子(寓意)

宋代 赵长卿

疏帘乍卷孜孜看,冰玉精神。体白停匀。端的于人不薄情。
更无背约和燋燥,各表真诚。才得相亲。切莫分张向别人。

浣溪沙(春深)

宋代 赵长卿

寒食风霜最可人。梨花榆火一时新。心头眼底总宜春。
薄暮归吟芳草路,落红深处鹧鸪声。东风疏雨唤愁生。

朝中措·南楼风物一番新

宋代 赵长卿

南楼风物一番新。春暮畀斯民。岂但仁人恺弟,更兼政事民神。人生最贵,荣登五马,千里蒙恩。祗恐促归廊庙,去思有脚阳春。

眼儿媚·玉楼初见念奴娇

宋代 赵长卿

玉楼初见念奴娇。无处不妖娆。眼传密意,樽前烛外,怎不魂消。西风明月相逢夜,枕簟正凉宵。殢人记得,叮咛残漏,且慢明朝。

清平乐(初夏舞宴)

宋代 赵长卿

清和时候。底事休交瘦。满酌流霞看舞袖。步步锦裀红皱。
流么舞到虚催。几多深意徘徊。拚了明朝中酒,为伊更饮琼杯。

菩萨蛮·西风转柂蒹葭浦

宋代 赵长卿

西风转柂蒹葭浦。客愁生怕秋阑雨。衾冷梦魂惊。声声滴到明。不眠敧枕听。故故添新恨。新恨有谁知。天寒雁正稀。

踏莎行(春暮)

宋代 赵长卿

柳暗披风,桑柔宿雨。一番绿遍江头树。莺花已过苦无多,看看又是春归去。
病酒情怀,光阴如许。闲愁俏没安排处。新来著意与兜笼,身心苦役伊知否。

菩萨蛮·倚楼小小穿针女

宋代 赵长卿

倚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今夕是何宵。龙车乌鹊桥。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不用问如何。人间巧更多。

菩萨蛮·杨花飞尽莺声涩

宋代 赵长卿

杨花飞尽莺声涩。杜娟唤得春归急。病酒起来迟。娇慵懒画眉。宝奁金鸭冷。重唤烧香饼。著意炼龙涎。纤纤手逴烟。

惜奴娇·洛浦娇魂

宋代 赵长卿

洛浦娇魂,恐得到、人间少。把风流、分付花貌。六出精神,腊寒射、香试到。清秀。与江梅、争相先後。檐卜粗疏,怎似妖娆体调。比山樊、也应错道。最是殷勤,捧出金盏银台笑。拼了。仙源与、奇葩醉倒。
赵长卿

赵长卿

赵长卿号仙源居士。江西南丰人。宋代著名词人。 宋宗室,居南丰。生平事迹不详,曾赴漕试,约宋宁宗嘉定末前后在世。从作品中可知他少时孤洁,厌恶王族豪奢的生活,后辞帝京,纵游山水,居于江南,遁世隐居,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同情百姓,友善乡邻,常作词呈乡人。晚年孤寂消沉。《四库提要》云:“长卿恬于仕进,觞咏自娱,随意成吟,多得淡远萧疏之致。”► 313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