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鲜于伯几

寄鲜于伯几

元代 赵孟頫

廊庙不乏才,江湖多隐沦。之子称吏隐,才高非众邻。

脱身轩冕场,筑屋西湖滨。开轩弄玉琴,临池书练裙。

雷文粲周鼎,鹿鸣娱嘉宾。图书左右列,花竹自清新。

赋诗凌鲍谢,往往绝埃尘。我生少寡谐,一见夙昔亲。

误落尘网中,四度京华春。泽雉叹畜樊,白鸥谁能驯。

诗人赵孟頫的古诗

和黄景杜雪中即事 其四

元代 赵孟頫

客里相从意最亲,高歌快饮见天真。明年去学潘怀县,满县栽花做好春。

题先天观

元代 赵孟頫

对此山水咏,使人尘虑销。况兹构真馆,燕坐远烦嚣。

青林荫户牖,素云冠山椒。松风和涧泉,杂佩响琼瑶。

焚香玉女降,长斋百灵朝。仙道本不远,清都亦非遥。

自嗟衰莫年,颇费猿鹤招。安得生羽翰,从子以消摇。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其十五 三月

元代 赵孟頫

三月蚕始生,纤细如牛毛。婉娈闺中女,素手握金刀。

切叶以饲之,拥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四 长廊岩

元代 赵孟頫

脩岩如长廊,下有流泉注。山中古仙人,步月自来去。

咏逸民十一首 其八

元代 赵孟頫

南州有高士,食力事耕稼。食游聊卒岁,不矫亦不隘。

大木行欲颠,绋纚岂足赖。何为诸老翁,栖栖不遑舍。

斯言非无见,明哲自高迈。谁能悬一榻,待子来税驾。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十八 凤山

元代 赵孟頫

山鸡爱羽毛,饮啄琪树间。照影寒潭静,翔集落花闲。

卢彦威用韵见赠亦复次韵

元代 赵孟頫

东篱紫菊露方浓,西舍黄粱夜自舂。
蕙帐夜空玄鹤怨,松门无锁白云封。
图书老去心犹在,朝市重来意转慵。
岂有高情齐隐逸,政缘多病已龙钟。

和子俊感秋五首 其五

元代 赵孟頫

白露泫然坠,草木日以凋。閒居无尘杂,日薄风翛翛。

登高写我心,葵扇欲罢摇。感时俯逝水,回睇仰层霄。

松乔在何许,高蹈不可招。愿言从之游,怀古一何遥。

天冠山题咏二十二首 其十 玉帘泉

元代 赵孟頫

飞泉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横帘钩,遥遥挂空碧。

即事三绝 其二

元代 赵孟頫

古墨轻磨满几香,研池新浴照人光。北窗时有凉风至,闲写黄庭一两章。

云林山中 其一

元代 赵孟頫

松风太古声,欲写不可状。仰观空翠滴,俯听潮音壮。

岂惟尘虑涤,亦觉神情王。平生独往意,老矣天所放。

翳翳林竹间,山鸟时一唱。俗氛虽云远,勿起清净障。

允怀中

元代 赵孟頫

小中深且明,中有万卷书。中中古君子,寸田自耘锄。

人生万善具,政当复其初。操存贵勿忘,道积乃有馀。

时复南荣下,静看云卷舒。

虞美人·浙江舟中作

元代 赵孟頫

潮生潮落何时了?断送行人老。消沉万古意无穷,尽在长空澹澹鸟飞中。
海门几点青山小,望极烟波渺。何当驾我以长风?便欲乘桴浮到日华东。

岁莫和刚父杂诗四首 其一

元代 赵孟頫

穷阴结严寒,玄景閟微阳。兰萧同憔悴,隐恻我中肠。

美人弹玉琴,继之歌清商。弦急声未巳,知子意独长。

阳春时未至,此曲徒悲伤。

题耕织图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其九 九月

元代 赵孟頫

大家饶米面,何啻百室盈。纵复人力多,舂磨常不停。

激水转大轮,硙碾亦易成。古人有机智,用之可厚生。

朝出连百车,莫入还满庭。勾稽数多少寡,必假布算精。

小人好争利,昼夜心营营。君子贵知足,知足万虑轻。

咏逸民十一首 其三

元代 赵孟頫

驱车秣驽马,吾将适齐国。闻有鲁连子,俶傥好奇画。

一谈秦师走,再说聊城拔。功成不受赏,高举振六翮。

布衣终其身,岂复为世役。茫茫千载远,安往访遗迹。

踌躇东海上,向风长太息。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其三

元代 赵孟頫

摇落山川树影稀,陇云时逐雁南飞。苦无渌酒酬佳节,犹有黄花媚夕晖。

次韵子俊

元代 赵孟頫

岁云莫矣役车休,蟋蟀在堂增客愁。少年风月悲清夜,故国山川入素秋。

佳菊巳开催节物,扁舟欲买访林丘。从今放浪形骸外,何处人间有悔尤。

刘端父御史见和初到济南诗次韵荅之

元代 赵孟頫

少日居多隐遁情,微官犹喜得山城。腹中洞视浑无物,身外何因更有名。

忽忆放船苕水去,终期背郭草堂成。故乡一别三千里,看见池塘草又生。

浮玉山

元代 赵孟頫

玉湖流水清且闲,中有浮玉之名山。千帆过尽莫天碧,惟见白云时往还。

赵孟頫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392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