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友人归

送友人归

宋代 郑思肖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郑思肖送友人归译文

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
您鬓发如雪,年事已高,呼唤渡船,在烟水迷离的浙江之滨。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正值落花时节。我们举杯惜别,别后看明月朗照,千里同心。
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您像凤凰,志在腾身浩渺的太空;我似麇鹿,生性喜爱幽静的山林。
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
分手后我徒然回头远望。却只见幽暗的丛林笼罩着烟云。

郑思肖送友人归注释

1、雪满簪(zān):即满头白发。簪:古人用以绾结长发的物件。
2、浙江:水名,此指钱塘江。浔(xún):水边。
3、花落:指暮春时节。
4、凤凰:传说中鸟名,品性高洁。身宇宙:即凤举,意举止高尚。
5、麋鹿:俗称四不像,是中国传统中神奇吉祥的物种。古人将麋鹿换角当作万物复苏、四季更替的标志,甚至还用糜鹿角来占卜凶吉。
6、冥冥:昏暗朦胧的样子。

郑思肖送友人归赏析

  首联切合题目,写友人的形象和送别的地点。友人年事已高,满头如雪的白发,是一位皤然老叟。友人归去,取道水路,送行的地点是在浙江边,这两句各自构成一幅简单的画面,迎风飘拂的白发和烟水迷离的江面互相映衬,显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颔联作为首联的补充,点明送别的时节和情景,暮春时节,群芳凋零。花落花飞,红消香断,诗人本已感慨丛生,更何况在此落花时节,友人要千里归去。与友人就此握别,何日重逢,能否再见,均未可卜,此情此景,令人黯然神伤。只有这临别的一杯酒,也许能略壮行色,并可将恼人的离愁别绪冲淡些。对句即从眼前实景推开一层,虚写抒情,是劝慰朋友,也聊以自慰,不要为别离过分感伤,虽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皎洁的月光。语出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同意。一二两联多系实写,故颈联纯从虚处着笔,避免了文情的板滞。这一联以两个精整的对句,写友人、也是自己的抱负和志趣。诗人送别的友人是谁,这位友人的性格节操以及千里归去的缘由,一二联均阚而未提,但从作者送别的深情厚谊,隐然可见这位朋友的高尚人格。这两句便点明友人此行是归隐山林,因而可以推测这首诗写作的时间当在宋亡以后。上句以《庄子》中背负青天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来比友人放情江海作逍遥游。下句以山林麋鹿喻友人的疏野之性。两句既是赞友人,也是自喻。但是郑思肖系心家国,就在元兵已南下,南宋王朝濒临绝境之际,还以极大的义愤,叩阍上书太后、幼主(恭宗),激昂慷慨。所以他与友人此时的离世高蹈,决不是性喜山林,而是表现了决不向新朝俯首的气节。
  尾联勒回,关合“送别”,在友人的归帆渐远渐隐之际,回眸凝望,只有烟雾萦绕的林木,昏黑幽暗,深不可测。“冥冥烟树深”,是写景,也暗示作者在易代之际心情的沉重和迷乱。这是诗中写景之句,富于象征性。它深化了诗的意境,余音不尽,具唱叹之致。

郑思肖送友人归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作者在暮春的某一个傍晚,送别一位年事已高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别后,恐怕永无相见之日。于是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十分沉重和迷乱的心情。

诗人郑思肖的古诗

狄仁杰白云亲舍图

宋代 郑思肖

驻马回头眺碧空,河阳在望去匆匆。吾亲虽舍白云下,岂出梁公一念中。

吴江垂虹雨后观荷

宋代 郑思肖

睡龙瞪目开,射光冯夷宫。翻身弄变化,噀水湿洪濛。

浪花捲寒雪,斜喷清泠风。雨歇龙归来,波心卧晴虹。

净洗秋色出,霁景涵青空。烁烁锦炫昼,新绿妒娇红。

湿香吹不飞,恋抱花心中。醉面仰天笑,月照三吴东。

十八砺

宋代 郑思肖

挺挺大丈夫,为世一准则。如何出处间,终始不明白。

四皓本周人,多为汉一出。不终为周臣,身与道相失。

仅安汉社稷,暗堕张良术。惟我则不然,一身无二适。

纵别生圣人,亦当死深密。我出兴我朝,旧都建皇极。

今力未能之,昼夜祷空碧。宣王车马来,一见死亦足。

即事八首 其八

宋代 郑思肖

独闭衡门坐,无言意极长。赤心怀赵日,绿鬓染吴霜。

火正当阳地,风来自午方。连宵验天象,心宿炳明堂。

伯牙绝弦图

宋代 郑思肖

终不求人更赏音,只当仰面看山林。
一双闲手无聊赖,满地斜阳是此心。

一砺

宋代 郑思肖

愈久愈不变,一忱生死俱。独行天与语,枯坐石为徒。

血污衣冠国,冤浮盗贼区。何当洗兵马,终古统炎图。

苦怀六首 其四

宋代 郑思肖

昔为天上云,今作地下尘。踠足屡哭懊,痛惜六尺身。

父母生我时,教我为贤人。生得男儿骨,一死亦精神。

畴谓迫中年,堕影浊水滨。局蹐走残命,语飒气不伸。

固知复继剥,霜雪天地仁。愿得一脉暖,散为天下春。

援手水火间,以道拯斯民。俾知尊卑位,万世不湮沦。

王勃滕王阁记图

宋代 郑思肖

王勃清才俊不禁,烂铺艳锦赏知音。空馀高阁青云里,谁识落霞秋水心。

醉乡十二首 其八

宋代 郑思肖

风物清妍地不尘,一天无尽四时春。此中正属忘怀境,来者多应避世人。

锦钱馀笑 其十一

宋代 郑思肖

一火陶铸来,莫不皆完具。岂有一造化,而劳别父母。

可怜生盲者,当面不辨主。此理甚无斁,唾汝化为土。

醉乡十二首 其六

宋代 郑思肖

谁居此域作生涯,偏许刘伶毕卓家。屋影空空天渺漭,烛光闪闪地横斜。

春红软玉颓衣树,秋碧流波漾缬花。接壤或通三岛路,任他苦海事如麻。

十二砺

宋代 郑思肖

攀断龙髯哭不回,鼎湖仙不下民灾。一身肉痛愁销骨,两脸颜枯瘦入腮。

誓以匹夫纾国难,艰于乱世取人才。屡曾算至难谋处,裂破肺肝天地哀。

张子房遇黄石公图

宋代 郑思肖

三度桥边伺老仙,始将兵法尽相传。不知蹑足此一计,还出书中第几篇。

湖上漫赋二首 其一

宋代 郑思肖

藓崖苍润雨初乾,石罅飞泉喷雪寒。啼断禽声山更静,青松影下倚栏干。

文选阁图

宋代 郑思肖

太子奢华能几年,尽将春梦付荒烟。错听古调一两拍,空嗅斯文数百篇。

二唁诗 丞相陈公

宋代 郑思肖

相国生东瓯,应谶海坛沙。早观上国光,辟雍飞声华。

叫云骂奸权,远窜走天涯。十年登要津,文彩绚晴霞。

中台势将圻,大拜宣黄麻。国步正孔棘,盲涂相牵拿。

鬼盗杀机弄,平陆鬨龙蛇。黔首心不正,居然中阴邪。

蛛丝网黄屋,六宫妃嫔髽。公奉二王奔,脱命毫发差。

沥胆酹上帝,哭断口大呀。南邦血糊地,春深草不芽。

鬼气射死树,腥妖幻毒花。万痛集如虿,百怪鸣如蛙。

蚀尽朱垠天,国寄海上槎。始知上色玉,洁白浑无瑕。

垢衣悬相印,独御指南车。冱寒冻不死,微微命一洼。

刀圭返魂丹,阳和匝迩遐。生擒左贤王,刳腹盐为豝。

却视旧朝士,一一谁忠嘉。万古虚空中,一伪不可加。

傒我王师来,动地腾喧哗。雷霆破恶逆,四海仍一家。

四砺二首 其二

宋代 郑思肖

说杀说不醒,世人良可叹。欣欣从北俗,往往弃南冠。

毒露沾肤烂,尖风破骨寒。愿身化作剑,飞去斩楼兰。

苦怀六首 其五

宋代 郑思肖

我命而为人,形异禽兽生。所以异者何,不越纲常行。

斯道如日光,千古同一明。胡为舍白昼,摘埴涂冥盲。

伯夷圣人远,双瞳空晶晶。悲风吹语断,天阔青山横。

小春花

宋代 郑思肖

天地无情正北风,飞鸿哀咽乱云中。此时纵使开千树,不及东皇一点红。

韩昌黎祭鳄鱼图

宋代 郑思肖

朝奏空言暮远途,蓝关飞雪渍衣裾。岂期去国八千里,此意犹能化鳄鱼。

郑思肖

郑思肖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224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