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月二十一日出山海关赴秦王岛

九月二十一日出山海关赴秦王岛

清代 郑孝胥

黄入榆杨霜又催,关河摇落正堪哀。乱鸦忽逐秋风起,似有诗魂结阵来。

诗人郑孝胥的古诗

十一月四日始乘飞机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利人斯制器,而用以杀人。而非人性恶,得果由种因。

苟能正其本,万类自相亲。必无强凌弱,何取力假仁。

设险以守国,旧策难重陈。空中常来往,四海为比邻。

智者既创物,始知天牖民。王道信荡荡,请观行同伦。

夜起 其六

清代 郑孝胥

扰攘二十载,苍生何以生。谁能不嗜杀,未可更论兵。

耆寿民属题独立苍茫自咏诗图卷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夸父康回事有因,触山逐日各忘身。羲和弥节崦嵫迫,耐此苍茫独立人。

茶范阁诗

清代 郑孝胥

深闺丽质少执礼,窈窕舒迟云欲起。肃然四坐散茶香,屏气微闻炉沸水。

鱼眼蟹眼聊比拟,细啜无声甘似醴。竹瓢陶盂漆秘器,传观疑年容谛视。

筝箫隔屏惊且喜,宛转娇憨双稚齿。鸟盘雪山摹富士,咨嗟妙才妹与姊。

敬宾及介退乃已,门外秾樱压桃李。

题章价人太守铜官感旧图

清代 郑孝胥

曾公靖港败,章侯救以免。功名震一世,云泥隔岁晚。

归舟近长沙,父老话兵燹。山丘易零落,铜官长在眼。

作图名感旧,自记极微婉。文襄耄年序,奋笔亦殊健。

未如王翁歌,放浪情无隐。曾张今往矣,义气固同尽。

时髦论纷腾,何事挟馀愠。道高迹可卑,子贤身不泯。

报恩贱者事,岂以律贵显。彼哉李子言,徒示丈夫浅。

七月初十日入永定门

清代 郑孝胥

双阙空嵯峨,积尘霾楚囚。天桥望落日,徙倚将谁俦?

华屋岂不存,视之如山丘。吾今实桃梗,尝与土偶游。

高子益五十生日 其一

清代 郑孝胥

公年五十融过二,北海尝云我亦然。同是投荒生还者,乞归差喜在公前。

中秋苦热述事

清代 郑孝胥

古称愚黔首,亦曰毒天下。此策今不用,科举宜可罢。

陶公论未竟,已遭肉食骂。驱之侥幸途,风俗焉得化?

矧兹灾流行,秋暑酷于夏。万人在狴犴,僵仆相枕藉。

疫来犹防之,何故反见迓?区区鼠且腐,岂足鹓雏嚇。

更莫嘲陈生,逃威入鸥榭。

感愤诗四首 其四

清代 郑孝胥

死或不蔽辜,论罪当以榜。论衡等徐崇,才可谓漏网。

吾嘉宣化守,击刚奋忠谠。奈何褒海城,此李反见枉。

天步方艰难,是非在刑赏。可令天下士,西望徒怏怏。

东坡生日聚饮 其二

清代 郑孝胥

边头白酒香尤烈,塞上盆梅瘦不花。玉宇琼楼更休问,且看霜月满龙沙。

答沈子培比部见访夜谈之作三首 其一

清代 郑孝胥

寒夜肯过我,来者非等閒。取我已逝怀,今夕复见还。

始合若微感,再厉遂无端。嗟我岂有知,感子难自吞。

长剑四五动,十指千万弹。持以喻我意,此意殊未殚。

须墨惟沥血,须纸惟刳肝。执笔为我书,我舌敝犹存。

子心狂而忠,子节纯且坚。为子所能为,毋为空诟天。

十一月二十二日出京道中杂诗 其十四

清代 郑孝胥

忍寒不衣裘,未老殊觉赧。大哉驭人言,胜于求饱暖。

使日杂诗 其八

清代 郑孝胥

池馆幽奇窗对海,最宜风雨看惊涛。移情别有成连曲,不借诗人一世豪。

翁绍文求题钱清留别图

清代 郑孝胥

居官有遗爱,其人必贤者。其患不好名,此语非大雅。

翁侯遗此图,题者一何寡。初无标榜意,文字殆可舍。

绍文承父志,仁政被乡社。弃官久避乱,行己不苟且。

谓余卅年旧,怀抱试倾泻。语浅意自深,何用事陵跨。

咏月当魂

清代 郑孝胥

霏霜蚀月月魂寒,可奈当魂隔雾看。宫阙天高归已晚,江湖夜永梦将残。

未斜何碍悬银汉,自转休疑失玉盘。白发丹心人渐老,绕枝乌鹊待谁安?

津沽杂感 其五

清代 郑孝胥

海棠半开天下媚,留取五分作春睡。心知会有开尽时,且赏花前未开意。

二十一夜 其一

清代 郑孝胥

檐角长庚出未高,半规霜月见秋毫。胸中已是无波井,却为鸡声起怒涛。

林社

清代 郑孝胥

苍天不可赎,此老亦已葬。区区身后名,未足塞众望。

杭人悲太守,作社寄湖上。千秋姓林者,山水擅佳藏。

平生不随波,意气一何壮。于何见颜色,隔岸耸秋嶂。

文章易朽耳,在口即行状。为我问孤山,年来谁绝唱?

桃李

清代 郑孝胥

成蹊由好事,桃李初无言。君子如桃李,惊俗何足论。

抚己诚有得,世丧我固存。使彼会从我,徐行回众奔。

使日杂诗 其三

清代 郑孝胥

山楼主客百重欢,红袖银灯夜未阑。诸老热肠吾自醉,不须借酒禦春寒。

郑孝胥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594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