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顾宪副朝京

送顾宪副朝京

明代 郑岳

万里还闽客,题诗复送行。秋声闻落叶,雁影度寒城。

天表瞻依近,台端举刺明。吴门来往路,兼慰故乡情。

诗人郑岳的古诗

过水口

明代 郑岳

建溪昔称险,横流多怪石。参错列牛马,廉利侔剑戟。

篙工惯习水,祷赛资神力。前后互招呼,分寸恐或失。

激荡轰雷鸣,沫流飞雪白。谛观毛发竖,一命试轻掷。

逶迤过水口,滩尽溪流碧。棹歌发清响,贳酒娱西夕。

患至虑烦纡,险过事愉怿。物理固其然,临流长太息。

方松厓出殡感伤

明代 郑岳

六桂传芳韵,二难振羽仪。平生多节槩,吾道有光辉。

十里佳城在,三生旧话非。客途曾梦我,迢递劝君归。

新安县即函谷关也其地阨塞秦东面以制诸侯故于此设镇

明代 郑岳

雄关重锁三秦地,隘道曾摧六国师。今日驿亭从夜度,却非齐客学鸡时。

过常思岭

明代 郑岳

石厓斗绝力跻攀,直上烟霄缥缈间。树撼秋声遥振谷,云将雨意独还山。

禅宫花草明空色,客路星霜损鬓颜。到此尘怀应暂遣,石泉煮茗对僧閒。

送族子士望北上

明代 郑岳

芳郊侵晓雨廉纤,野店微风动酒帘。照乘明珠淹重价,剸犀长剑发新铦。

官资屡转贫犹在,政务多谙性每恬。老我亢宗深注望,南山庙貌起遐瞻。

约游次林都宪孚可韵

明代 郑岳

雨深花落尽,泥湿燕来新。拙性多违物,馀年早乞身。

胜游怀独往,俗事苦相因。在处存调燮,微斟竹叶春。

冒雨至太平驿

明代 郑岳

阴晴晓未分,驱马出驿门。野阔雷声殷,云低水气昏。

旅游今日味,风雨几家村。候吏逢乡旧,慇勤劝酒樽。

送陈生南还

明代 郑岳

榆柳散轻烟,春风又别筵。帝乡逢故侣,客思入新年。

镜里冰霜色,囊中锦绣篇。小西湖上月,相望几回圆。

嘉兴遇同年胡静庵亚卿夜话

明代 郑岳

我即南归路,君当北上时。方舟侵夜话,聚首积年期。

兵柄难操切,宦途多崄巇。平生重节槩,出处复奚疑。

宿弘慈寺

明代 郑岳

暝色下城闉,禅关隔素尘。竹枯含旧冻,梅放漏先春。

臧否从时论,行藏识古人。羁栖犹未定,瞑坐养吾真。

西洲偶成

明代 郑岳

瓜圃秋延蔓,粳田晚种苗。三农逢稔岁,一饭答清朝。

野旷炎威散,人閒世虑消。受廛吾计定,不待小山招。

和汝仪招游溪阁韵

明代 郑岳

溪舫临门系,茅堂背阁开。岁从忙里过,春向老边来。

严韵赓新句,醇醪酌浅杯。烟光延夕景,留兴未能回。

东岩祷雨题林以永寒谷山水障子

明代 郑岳

松坛祷雨东岩宿,日餐蔬笋断粱肉。我心惮暑惨不舒,独据苍崖荫林木。

寒翁知我厌氛埃,为索丹青贻巨幅。披图细玩思杳然,偃蹇双松翳云壑。

中有一叟颀而长,琴书潇洒从二仆。蕲州疏簟叠平芜,短槛高云聊寓目。

纶巾羽扇风飘飘,瘦骨清容肖寒谷。寒翁寒翁风节奇,结芰纫兰好奇服。

历官中外四十年,拂袖归来书几簏。丰年妻子尚苦饥,况兹亢旱田尽曝。

稻粱一饱不自谋,犹为苍生泪盈掬。古来贤达类如此,杜老秋风赋茅屋。

吾社安可无是翁,东野云龙每相逐。

访偲庵杨太宰述赠

明代 郑岳

碧水丹山入武夷,太师锡类世多奇。独持季野春秋责,久谢关西暮夜知。

手握铨衡归物望,身依斧扆肃朝仪。愿公静养和平福,且对清樽日赋诗。

分司夜坐

明代 郑岳

急雨鸣空过,疏星缀月生。露含庭草润,凉入葛衣轻。

落魄平生念,悲歌此夜情。南归定何日,寇盗未销兵。

月峰寺次见素韵送陈惟浚正郎时谪戍过此

明代 郑岳

溪声寒潏潏,峰影昼沈沈。落日孤臣泪,疏砧故国心。

江村竹叶酒,野寺木绵衾。邂逅缘非偶,山川幸一临。

三衢郡守林以永招游柯山时节推李举南西安丞族子士望俱从纪兴二首 ...

明代 郑岳

终日看山意未休,偶闻兹胜特来游。雷声振谷松涛壮,虹影横空石洞幽。

幻迹杳茫何处问,禅林潇洒此时留。冯虚更欲凌峰顶,历览神仙十二洲。

经筵秉烛

明代 郑岳

北极星精午夜悬,周庐剑佩候朝天。烟开曙色明驰道,月带灯光照御筵。

灾祲每消修政后,枢机端系格心前。万方行睹虞廷化,一曲薰风入五弦。

简许廷纶尚宝

明代 郑岳

湘源一别几经年,此日重逢已白颠。宇宙有身须任责,朝廷无事岂遗贤。

著书岁晚鹤当户,观物人间云满川。闻道六经犹剩语,天衷妙处祇心传。

答林侍御时献招饮流泉

明代 郑岳

开荒临野浦,结屋俯流泉。地僻何曾俗,人閒即是仙。

银丝鱼脍美,锦箨笋芽鲜。雨后添新绿,前溪可放船。

郑岳

郑岳

福建莆田人,字汝华。弘治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江西左布政使。宁王朱宸濠夺大量民田,民立寨自保,宸濠欲加兵,岳持不可。后为李梦阳所讦,夺官为民。世宗即位,起抚江西。旋召为大理卿,陈刑狱失平八事,迁兵部左侍郎。后乞休归。有《莆阳文献》、《山斋集》。► 19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