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秋兴用宋推府韵 其八

秋兴用宋推府韵 其八

明代 郑真

望乡远在海瀛边,茅屋苍苔问石田。夜月上时探兔窟,寒潮落处抖鱼筌。

踏歌遥听青云外,射策长怀玉殿前。千里祇今怜作客,焚香再拜祝尧天。

诗人郑真的古诗

偕方同知游二郎庙

明代 郑真

碧山深处蔼琳宫,牲俎春琳祀报同。鸟雀林深云淰淰,龙蛇壁暗雾蒙蒙。

香飘合殿精灵聚,风语中帷肸蚃通。见说邦侯催入觐,周诗福禄侈歌工。

题墨菊 其一

明代 郑真

秋风窗下月昏时,梦逐西园蝶未知。帐底寒香人寂寂,谁将醉墨洒淋漓。

寄凤阳府斯文诸君子 其十三 陈仲良

明代 郑真

翠竹离离一径分,石床清思渺秋云。写成唐宋新图障,识得商周古篆文。

金缕词工春欸乃,宝炉香热昼氤氲。旧时雅致今何似,坐对灵山若识君。

中秋写怀

明代 郑真

客中多病更多愁,孤负山城一半秋。独处嫦娥空想像,老来词客谩风流。

君山曾奏千年笛,牛渚谁乘万里舟。想见家人心独苦,金波应与泪同流。

题春江游玩图 其一

明代 郑真

江上舟行不问潮,千金换酒特相邀。莺花正及青春乐,隔岸何人唱大招。

九月二十七日早祀山川坛风云雷雨师坛随班行礼因过水濂洞而回

明代 郑真

衣冠济济肃周旋,坛壝天开祀报虔。想见神明来惚恍,从知肸蚃格幽玄。

樽罍波湛香浮盎,几俎星陈胙割膻。忝后陪班同福佑,乘风归觅洞中仙。

题青山白云图系广信府同知方公所藏

明代 郑真

海国千山列屏嶂,万迭浮云滚涛浪。云来云去本无心,苍狗白衣幻形状。

长松密竹翠模糊,萧萧清籁真笙竽。人行问路失南北,恍惚越海登蓬壶。

山中伊谁结茅屋,考盘独乐歌在谷。酒酣笑倚两崖高,万鼓雷鸣泻银瀑。

琅玕结实瑶草青,服食自可通神灵。玄猿白鹤成伴侣,朝霏夕霭秋冥冥。

我家四明山水窟,十载长淮空窃禄。生来懒性合幽栖,看山看云嗟不足。

近来船过严陵滩,楼台缥缈虚无间。环佩玲珑出林表,俨然天上非尘寰。

黄堂仙人政多暇,彷佛乡关阅图画。要觅商公与赵公,妙笔千金阅高价。

用韵夏原威述怀七言六首 其三

明代 郑真

霜寒碧落晓鸿鸣,久客何堪梦底听。淮海雪晴拖练白,荆山云暖送螺青。

长卿多病愁仍在,阮籍穷途醉不醒。何似隐君松竹里,焚香阅世了残经。

用韵夏原威述怀七言六首 其五

明代 郑真

制草须曾儗玉堂,乐歌亦复用霓裳。马良谩说眉纯白,韩子多怜鬓已苍。

霄汉沾濡欣雨露,关河涉历怕风霜。相逢青眼谁知己,欲吐平生锦绣肠。

题马太守文璧画 其一

明代 郑真

蹇驴同过碧云重,不是关中是洛中。杖履如逢岩穴士,好令咫尺上虚空。

送分教陈宗穆奉旨还京四

明代 郑真

璧水衣冠被宠荣,沛中分教育群英。客毡不废三余学,家阀犹存五节名。

汗竹光寒秋月白,碧芸香暖午风清。檄书催入天官选,金殿当头觐圣明。

唐十八学士登瀛洲图 其二

明代 郑真

禁漏无声昼刻移,天家敕旨出廷墀。诸公且尽仙洲乐,未到分番上直时。

题吴季璋松斋

明代 郑真

石上高斋倚碧空,虚檐面面拂空蒙。龙蛟影动三更月,猿鹤声传万壑风。

飞翠雨余浮几席,轻花春暖洒帘栊。先生莫自甘岩壑,廊庙终归造化功。

奉呈同知钱相公 其二

明代 郑真

试郡西江化日春,笑看满岁即为真。奎文早晚来天上,五品官阶雨露新。

遣怀示儿复升 其三

明代 郑真

当年拦道忆牵衣,千里长淮恨不归。庭下芝兰空雨露,山中桥梓自光辉。

源流幸喜箕裘续,孝养何惭菽水违。待汝归来成一笑,须凭寸草报春晖。

寄金太守仲

明代 郑真

身世悠悠任所从,要知文武古来同。宝装好买千金剑,努力须扳两石弓。

共说关张多意气,要知韩范本才雄。凌烟阁上苍空近,愿画丹青第一功。

寄方参政文敏 其一

明代 郑真

相国东南第一家,床头遗一积成车。翠茵醉卧庄台草,锦幛行看董苑花。

月落西城人倚剑,云深东海客浮槎。谪居肯作寻常态,乐事浮生未有涯。

送宿州同知胡仲立升授凤阳府通判致仕还里

明代 郑真

彤廷晓日射朝衣,喜动天颜得赐归。玉馔行庖仙蚁泛,金泥赐诰彩鸾飞。

子陵江海心长恋,彭泽田园计弗违。耆旧多怜青眼顾,恩光还讶近来稀。

题陈生子翼画扇面

明代 郑真

悬崖晴瀑泻银河,杂沓松风送佩珂。世外红尘飞不到,山童却报晚凉多。

寄金太守仲

明代 郑真

松亭岭外草如茵,部落谁为向日民。土屋雨霜寒簌簌,石煤然火暖温温。

晓厨莫笑畦无菜,晚地犹夸麦有籸。休道阳和终不到,天涯风物也相亲。

郑真

郑真

浙江鄞县人,字千之。洪武四年举人。官广信教授。治经学长于《春秋》。与兄郑驹、弟郑凤并以文学擅名。尝取诸家格言,著为集传集说集论。有《荥阳外史集》等。► 47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