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

平江守祷晴即应时近元夕矣寄呈五绝句

宋代 仲并

丹邱雨裹看春回,密雾浓云拨不开。
怪底寒窗烘晓日,朱轓亲祷梵宫来。

诗人仲并的古诗

次韵耿荐可催菊三首 其二

宋代 仲并

衔杯采菊久寻医,白发苍颜渐可期。准拟新来强作意,又从愁里过花时。

好事近(宴客七首。时留平江,俾侍儿歌以侑觞)

宋代 仲并

二陆起云间,千载风流人物。未似一门三凤,向层霄联翼。
贞元朝士苦无多,公今未华发。重向紫宸朝路,立鹓鸾前列。右朱参议

画枯木

宋代 仲并

乞与空斋伴我閒,风霜谙尽各苍颜。
不妨黛色凌云干,蟠屈生绡寻尺间。

觉华山居三首

宋代 仲并

旧雨无人到,非缘今不来。
蔬盘春后足,经卷粥前开。
燕语缘人去,禽声逐梦回。
勤披频得句,随量日持杯。

次韵答友人四首 其二

宋代 仲并

久矣忘情岂用閒,已看要起示无还。自怀白发苍颜客,不堕黄花翠竹间。

顾我分为方外友,如公合上道家山。暇时及此频相过,城北城南浔几湾。

上枢密生辰 其三

宋代 仲并

儿童犹解仰芬芳,合缀韩门弟子行。久矣飘蓬疏望履,幸哉拥彗即升堂。

夔龙会合时千载,鸥鹭留连天一方。遥愿衮衣仍鹤发,年年今日侍君王。

送致政节推朱子发归无锡二首

宋代 仲并

鸡栖朱伯厚,来叶尚多贤。
吏案尽纷若,心田正坦然。
林泉谁共乐,衣钵子能传。
会有蒲轮到,朝烟夕霭边。

送大理金少卿赴阙以老成耆德重于典刑为韵兼

宋代 仲并

畴昔公何如,尽读天下书。
公今复何似,未如张与于。
皋陶当日语,一一皆世模。
但令犴狱空,安用高吾闾。

念奴娇(冬至夜作)

宋代 仲并

灰飞山解竹。庆群阴消尽,新阳来复。云物呈祥连瑞霭,烟气纷纷馥馥。紫陌香衢,朱檐影里,罗绮花成簇。岭梅惊暖,数枝争绽寒玉。
有人袅袅盈盈,今朝特地,为我新妆束。娇倚银床添绣线,长喜修眉舒绿。不道多情,锦屏罗幌,难得欢生足。谁知今夜,玉壶银漏催促。

外舅庄子尚生辰

宋代 仲并

荆溪之山环千峰,摩空巉绝相争雄。
与公万仞俱壁立,祗有爽气蟠胸中。
荆溪之流碧满野,寒光秀色兼天泻。
与公雅量相对清,更觉波澜来笔下。
高门悬弧此日生,少年挥毫敌两京。
当时紫宸初射策,玉色临轩知姓名。
一旦横经向儒苑,凤掖銮坡去非远。
如今高卧尚琳宫,主父严徐见何晚。
向来皂盖先一州,龚黄已往无此流。
旰食我皇收士急,未容独乐林泉幽。
华堂宴笑春风裹,水绿山青助公喜。
三槐功就却归来,寿如此山如此水。

游灵岩诗

宋代 仲并

移舟晨鼓闹,泊渚暮鸦盘。
夹岸柳浑暗,横轩梅半残。
最怜春日薄,犹动客衣寒。
楼外西风急,云湖看涌澜。

代同舍上黄相生辰三首 其一

宋代 仲并

列宿东南夜有辉,门弧此际诞英奇。晏婴俭德人皆仰,召虎中兴日可期。

名誉雅为天下望,孤忠自结圣君知。大椿会见千年算,应许惊乌托一枝。

代人上师垣生辰 其五

宋代 仲并

日日衣冠金马门,有谁出力正乾坤。来归季子国人喜,终藉叔孙皇帝尊。

凤沼真成逢旦暮,龙楼今得问晨昏。欲知馀庆来何似,带砺山河永永存。

鹧鸪天(为饱子山侍妾燕燕作)

宋代 仲并

小泊横塘日欲斜。一枝犹有未残花。几年燕子无消息,今日飞来王谢家。
歌水调,韵琵琶。声声都是苑年华。钗头杏子今如许,翦烛裁诗莫问他。

送大理金少卿赴阙以老成耆德重于典刑为韵兼寄呈刑曹徐侍郎 其四

宋代 仲并

高山列松柏,岁寒宁动色。颜巷一箪瓢,掩关养吾直。

纷纷声利场,时胜时奔北。袖手了不关,昂然见全德。

画堂春 即席

宋代 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

尽醉芳尊。

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

丞相休嗔。

题李德邵檗庵 其一

宋代 仲并

绮繻不复尚骄奢,经始菟裘谢物华。户外韦衣真隐者,屏间孔雀尚豪家。

几年汗简编梼杌,晚岁薰炉负辟邪。谁谓吾庐还有幸,卜邻归路不相赊。

和耿时举梅雪二首 其二

宋代 仲并

点酥娇面试初芳,琢句真初琢玉郎。聊与一枝论雅素,未初千叶间轻黄。

斜簪髻畔随人好,满覆樽前借客香。谁引角声人未寝,落梅声里看晨妆。

念奴娇(同上)

宋代 仲并

练江风静,卧冰奁百尺,朱阑飞入。江远浮天天在水,水满半天云湿。白鸟明边,青山断处,眼冷江头立。月明潮上,苇间渔唱声急。
几度吹老萍花,野香无数,欲寄应难及。天借诗人供醉眼,尊俎一时收拾。竹里行厨,花间步障,风雨生呼吸。酒阑歌罢,钓船先具蓑笠。

舟过吴江谒臞庵翁少留为赋二诗

宋代 仲并

住家却学浮家样,横截江湖叠浪中。
漫说三高无起日,孰知千古可同风。
长林蒙雾行平远,层榭攀云语半空。
堤上系舟何限意,匆匆著句未全工。
仲并

仲并

  约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幼好学强记,其母尝屏其所观书,几上仅余台历一册,明旦默记,纤悉不误。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调平江府学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张浚荐召至阙,为秦桧所阻,出通判镇江府。十六年,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五),自是闲退二十年。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禄丞,晚知蕲州。

► 16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