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答曾敷文有书见寄

答曾敷文有书见寄

南北朝 邹浩

客寓天地间,本无南北异。此语安从生,却成相钝置。

诗人邹浩的古诗

他处梅自十月已开烂熳独此今方作花睹之欣然 其一

南北朝 邹浩

惊怪江梅独未开,含芳元是待冬来。新阳夙驾无多日,已向枝头各自催。

和郡主簿绝句九绝 其四

南北朝 邹浩

塞北亢喉地,并门子所如。六花无处用,却縠自诗书。

戏泽老

南北朝 邹浩

要识漳州李秀才,无髭无发恶追陪。如今熟也君知否,不独江西有大梅。

谢仲益惠兰

南北朝 邹浩

邻家得兰惜不得,数本分来好颜色。儿童见之喜欲颠,惊回午梦松江侧。

起随斤斸聊斋前,面势栏干相并植。氤氲犹带凤山云,弥天道安端我即。

璧丘亭高秀谷幽,想见僧移动晴碧。根深丛迥无他虞,青眼东君方着力。

影连桂月共扶疏,香入梅风更引翼。此心莫逆知谁何,金粟如来在东壁。

送望之移帅荆南

南北朝 邹浩

荆湖地与蛮獠通,江陵开府节制雄。劲兵十万拥罴虎,鼓角声动波涛风。

列城如子满棋面,一一元帅呼吸中。

陛下钩帘抚天宇,妙选百辟今属公。楚峰峻拔江汉广,晴光带影落渚宫。

悬知黄馘日饱饭,酣歌鼓腹均儿童。裕陵松柏老霜露,钟山杖屦埋蒿蓬。

自从知已失君相,隼旟熊轼西复东。赭袍可想不可见,十年一梦朝来空。

荆湖虽重岂留处,朝廷百度皆元丰。

次韵王彦温邂逅登舟

南北朝 邹浩

过尽西城百丈堤,村村鸡犬午声齐。风前匹马不回首,知有幽人在竹溪。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六

南北朝 邹浩

荷花影里逢君辈,棋子声中愧我能。拟上高楼对殷浩,更凭长啸引孙登。

用老杜至日怀太白韵怀诸弟

南北朝 邹浩

罗拜为亲寿,遥知亦我思。阳生萱草色,心入棣华诗。

帝泽来非久,莱衣戏不迟。为言多置酒,归趁赏花期。

湘阴邓氏翠微洞

南北朝 邹浩

卧云云无心,听松松有韵。快哉耳目中,吾今亦同分。

月下怀同盟 其五

南北朝 邹浩

一经三五一亏盈,此夕胡然分外明。金令中分寒暑候,蟾辉独占古今清。

樽罍自是常年事,天地何难永夜晴。寄语风云莫无赖,万方矫首此时情。

穰东驿壁间有诗因次其韵

南北朝 邹浩

箠辔驱驰长眼花,更堪风雨作泥沙。邮亭准拟一醉倒,白酒黄鸡无处赊。

次德符韵六诗 曾园分韵得得字

南北朝 邹浩

藩城富池塘,所向辄荆棘。天风初转西,朋簪共来北。

暑清随处幽,莲高向人默。群鸥安在哉,我今均尔得。

戏世美

南北朝 邹浩

杨家绝艺十六弦,公卿往往趋宾筵。妙龄才子更豪酌,月中醉倒西湖船。

楚宫残梦几春晓,五陵好事犹喧传。只今展江尝托足,香风带恨留苔钱。

谁令故人不他寓,朅来亭上仍秋天。幽花脉脉鉴清潩,似与当日争蚩妍。

此心如水亦滉漾,那堪釬拨还锵然。骅骝夜半解归镫,青灯烱烱空韦编。

砧声渔唱起何许,坐久波面生寒烟。故应鸥鹭有深意,忽焉鼓趐鸣窗前。

书合论后

南北朝 邹浩

华严佛菩萨,悲智咸遍周。广开方便门,主伴互酬请。

于无言说中,说法无数量。我读诵思惟,获从信根入。

闇逢照世灯,病遇雪山药。无价大宝珠,衣内忽然得。

愿尽未来际,满足普贤行。一切导师前,一一兴供养。

一切众生前,一一作利益。持经继有人,悉冀同我愿。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十五

南北朝 邹浩

乍疑绝岸行飞鹜,还误游鱼出听琴。公子自随星斗去,水声他日是棠阴。

敬读仁祖实录用前韵

南北朝 邹浩

嘉祐纪庚子,犬马初冬生。安知拱尧舜,不事沉香亭。

尔来百寮底,霏霏清涕零。弓剑谁与问,白云飞晚晴。

恭闻语乾造,凛如班集英。遗恩泰山重,死报鸿毛轻。

圣孙王纂承,行当叩天扃。

画山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三峰阔展映天长,大巧由来未易量。我欲移归殿前去,万年千载对君王。

送杜堪才以江汉故人少为韵 其二

南北朝 邹浩

杜陵世多人,风流自唐汉。振衣入朝廷,玉立争璀璨。

若人独何为,辕下尚羁绊。舌在且加餐,慎勿发长叹。

中秋日泛湖杂诗 其九

南北朝 邹浩

灵隐山前独子知,清溪浑似颍川湄。何当把手东南去,却向山前话此时。

观赦文

南北朝 邹浩

吾皇恭己奉三无,大赦敷天孰向隅。自顾归田夙遭遇,与人同庆倍欢呼。

邹浩

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569篇诗文

南北朝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