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初到江阴寄徐路教仲祥五首 其三

初到江阴寄徐路教仲祥五首 其三

元代 曹伯启

自古江南地,民安乐最深。稻畦云漠漠,松畹雾森森。

鹅鸭喧池水,鸡豚憩竹林。小舟维古岸,销我利名心。

诗人曹伯启的古诗

过桃川宫二首 其一

元代 曹伯启

山中花木四时春,造物深藏太古醇。若使渔郎知去路,再容多少避秦人。

砀山诸友会诗邑泮作绝句纪预诗盟之意二首 其一 秋望

元代 曹伯启

凝望秋原景不穷,凄凄风色去年同。菊黄枫赤浑閒事,一片西成在眼中。

题廉文正公画像

元代 曹伯启

正学孤高践履淳,虞廷元凯汉星辰。咸阳事业荆南传,百世中朝有重臣。

吴餋浩求题文希伯竹坡诗卷

元代 曹伯启

南州佳士乐中和,手种筼筜绿满坡。老叶筛金风不止,新梢滴露夜如何。

渭川但说生涯好,晋室偏招隐逸多。更约松梅作三益,岁寒光景共婆娑。

陪诸公杖屦豋梁王吹台悠悠悼古之情不能自已呈孟子周子文二友

元代 曹伯启

天宇廓然秋已暮,幽人欲作登高赋。联镳沽酒上繁台,千古兴亡一回顾。

百鸟喧啾塔半摧,荆榛掩映台前路。黄花采采未成欢,目断荒城起烟雾。

兰溪郊行

元代 曹伯启

羸骖乘暇阅山乡,风景无边眼力强。千里稻云蒸大冶,一年梅澍积深塘。

虎狼窜伏天刑近,鸡犬舒徐日驭长。微禄每惭无补报,欲将心事效平阳。

酷雨

元代 曹伯启

梅花消息小春天,酷雨连宵响大川。伐罪观兵交趾路,趣工兴利太湖田。

雨旸僭忒非公论,仓庾盈虚属化权。常记薰风遍淮楚,村村香火祷神前。

题王君实孝行卷二首 其二

元代 曹伯启

报本丹诚誓不渝,每逄欢乐变忧虞。会须遂却中年愿,孝子忠臣不二途。

寄江阴诸君

元代 曹伯启

六年疏僻赖相维,犹记河边酌别时。归兴暮云同缥缈,愁怀秋草共披离。

仕途萦折还幽谷,世态峥嵘又弈棋。想像芙蓉城里住,客窗频读送行诗。

赠刘彦卿

元代 曹伯启

抗尘南北六经秋,拭目朝堂总俊游。闻道铨条待常品,便将心事拟清流。

酒徒未识新丰客,舟子虚疑户牖侯。长路崎岖行又错,看人骑鹤上扬州。

初到江阴寄徐路教仲祥五首 其四

元代 曹伯启

自古江南地,东南别一天。楼台红烛底,车马翠围边。

忝预官曹贵,难逄吏属贤。不图争腐鼠,危坐看飞鸢。

送人作宰

元代 曹伯启

虎观雍容出众伦,黑头勋业耀乡邻。曾闻莲幕声华美,复受皇家雨露春。

三载凤鸾栖枳棘,一朝骐骥出风尘。此行珍重青云志,邂逅相逢即故人。

赠吴道录

元代 曹伯启

风骨飘飘老地仙,平生足迹踏云烟。世缘掷去心无累,俗客魔来道尽坚。

诗调尽飞尘外语,琴声浑扣指中禅。梦魂不识三山景,咫尺仙凡秖自怜。

题王龙骧舟师图

元代 曹伯启

问罪平吴土,分兵自益州。百年还入统,一锁谩横流。

王气烟同熄,侯封死亦羞。画师微意在,固国有嘉猷。

送潘景梁佥事之福建

元代 曹伯启

仕学推先得两优,绣衣分柄镇南州。礼曹回首非新进,宪府信南是旧游。

三楚冰霜随马策,七闽泉石入诗筹。计程似与梅花约,在在清香满道周。

次大同房寿卿教授与路幕宾董德基河东宪幕富子翚等酬和诗韵

元代 曹伯启

朝阅周襄暮宋襄,悠悠王伯费论量。浮生俛仰成千古,世路东西又十霜。

目击素丝翻色相,心随红腐劝脾囊。塞云不隔征鸿路,情绪无端绕故乡。

倚和吉甫提举见赠雨中述怀诗兼寄王觉轩山长

元代 曹伯启

风雨潇潇夜未央,客床孤寂似禅床。庸材敢望日三接,佳士尚留天一方。

万事到头都是梦,此心安处即吾乡。卜邻阳羡溪山好,远胜毗陵古战场。

长安早发

元代 曹伯启

夜气溟濛塞两仪,客怀牢落动清悲。月明宿鸟啼烟树,风劲寒蝉泣露枝。

西北乡关除梦到,东南民力谩心思。路难无奈篙师促,八月长安早发时。

被差松江道中书所见

元代 曹伯启

衮衮征帆望眼赊,古今声利入长嗟。游商一岁千山路,薄宦三秋万里家。

老我未为卿月像,伴人同上客星槎。孤鸿远迩江南稻,惭愧鸾凰食竹花。

鹧鸪天 示次男河南书吏履亨

元代 曹伯启

斗垒衡门笔砚生。清流不弃作豪英。宦途始步防颠踬,人海论交戒满盈。

临事惧,好谋成。百年到手是功名。群雏已逐云萍散,又挂西南一点情。

曹伯启

曹伯启

曹伯启(1255—1333)元文学家。字士开。砀山(今属安徽)人。元世祖至元中,荐除冀州教授,累迁集贤侍读学士,进御史台侍御史,出浙西廉访使。泰定初以年老告退。天历初,起任淮东廉访使,拜陕酉诸道行台御史中丞,辞疾不起。赠河南行省左丞,谥文贞。性庄肃,奉身清约。著有《曹文贞公诗集》(一名《汉泉漫稿》)十卷。生平事迹见《曹文贞公诗集》附录曹鉴《溢文贞公神道碑铭》、《元史》卷一七六。 ► 366篇诗文

元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