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史下·苻登

咏史下·苻登

宋代 陈普

南安怒气塞长安,羌运如氐泪暗潸。
舍却存亡论理义,江东不似马毛山。

诗人陈普的古诗

雨霁山皆秋色

宋代 陈普

一朝积雨豁然收,待我凝眸百尺楼。
远远修眉明碧落,棱棱瘦骨出清秋。
同姿远岸遥生霭,一意寒江亦露洲。
此即化工无信息,天机衮衮不曾留。

孟子·践形

宋代 陈普

理苟非形何以具,有形有象即其郛。
非能尽性充乎体,空守人间血肉躯。

贺叔父为犹子成室

宋代 陈普

五典三纲宇宙人,千金九鼎祖宗身。茶租急切同胞义,冰檗规宗一个仁。

日月照临伦理得,山川回合栋梁新。教人以意非言语,此事由家更及民。

孟子 夜气

宋代 陈普

气无所帅任崩奔,东骛西驰利欲昏。人事才停机械息,天心无间本真存。

论语·闻政章四首

宋代 陈普

莫贪学圣在闻言,但看威仪已灿然。
无隐无言二章旨,此章盖已具其全。

咏史下·苻坚

宋代 陈普

甲申乙酉是明朝,趣死骄氐气欲飘。
一寸菰蒲长一丈,无人知是宋人苗。

玉山东岳

宋代 陈普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已了。
云胡遍天下,璺婢得祭祷。
五岳视三公,称帝何所考。
益以天齐名,僭窃良不小。
置司七十二,妄诞出意表。
冤哉张睢阳,夜夜蝙蝠绕。
渎神既已多,逆理尤不少。
泰山即林放,末俗空扰扰。
生辰用莫春,兹事可绝倒。

和清叟自勉

宋代 陈普

缉熙正学勿虚过,立志悠悠得几何。
黄卷工夫当猛省,青春齿发莫蹉跎。
笔头有焰由充养,镜面无尘在洗磨。
六籍四书无释子,胸中治具看森罗。

咏史下·杨修

宋代 陈普

簏中是绢不能知,妄把聪明察色丝。
五等人偷皆扫地,多文好学欲何为。

咏史上·张汤公孙弘

宋代 陈普

汉朝独有舒与黯,何物枭心欲食之。
六经千载无生气,断自齐人作相时。

咏史下·顾荣

宋代 陈普

石勒王弥尚未昌,东南先有顾丹阳。
顾荣持易淳于首,未必江东只许长。

孟子·具体而微

宋代 陈普

道体本来无限量,其间细大竞差殊。
只争思勉些微累,意必之心未绝无。

孟子·牛山

宋代 陈普

气化流行出一元,生生之理自天根。
倘无斤斧牛羊累,触处均沾雨露恩。

劝学歌

宋代 陈普

太极肇判两仪生,其中人为万物灵。
人亦天地一物耳,独以道义超众形。
立为三才中宇宙,发挥天地经人伦。
兹事初非外烁伐,毫发皆奋七尺身。
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躯岂可轻。
寸阴可惜莫虚掷,百年安得长青春。
有力如虎当猛省,何况责望深父兄。
不通六籍不是学,未了三才未是人。
希圣必须志尧舜,希贤必有为颜曾。
义理彝伦精讲究,礼乐制度须详明。
体用源流务透彻,血脉文理仍流行。
会通两尽始无碍,范围未始离曲成。
无尘胸次贮万卷,拔出笔力找千钧。
不用高枕卧丘壑,用之家齐国治天下平。
不但匹无匹妇皆获所,草木鱼鳖咸清宁。
此皆后进本分事,不为干利与求名。
更须扫除谑浪傲惰熊,打并嗜欲声色情。
一物一则同一敬,牢守孔孟张朱程。
吃紧工夫决有效,令闻广誉垂千龄。
英雄气概为则是,一变至道非难能。
君不见四十五十无闻不足观,总是惰而不学昏昏贸贸枉生天地间。

咏史 其十 武帝

宋代 陈普

五十馀年四海波,建元三载尽征和。中央寸土才无血,沃日浇天瓠子河。

秋日即事五首 其四

宋代 陈普

书馀饮水枕长肱,四壁啼蛩诉不平。月色满窗诗骨冷,露华方枕梦魂清。

西风岁岁长堤柳,流水朝朝沧海情。红叶山深无雁过,残砧几处捣愁声。

和开元余兄儒术误身

宋代 陈普

安得茅茨美化流,弦歌多著武城游。
文章久矣经天地,孝悌非城淑党州。
惟有命焉轲不谓,贫非病也宪何羞。
曼相能使人相类,莫信诗人浪诉愁。
莫逐嗟卑嗟老流,谋身先向吕宫游。
力耕不怕水和旱,笃信能行貊与州。
寡悔到头终得禄,不恒自古或承羞。
藜羹布被君休叹,五十无闻却是愁。

咏史 其二 刘裕

宋代 陈普

何事佛狸能度淮,中原千尺髑髅台。无巢燕子宁依树,不入乌衣巷里来。

出行

宋代 陈普

半挑行李出蓝关,便学前程地步宽。
鲸力冲开千里浪,龙光射破万层峦。
逢人切莫谈边事,开口何须问故山。
贫杀一身无足道,苍生百万要平安。

旦气诗

宋代 陈普

书气如大雾,蒙我大明镜。
主人莫如乡,奴柰窃权柄。
不能巍巍莅,惟听纷纷命。
是非既昧瞀,操执岂中正。
不惟裁截偏,尤苦怠惰病。
一柱一柔弱,四维俱不竟。
循兹不回首,安得逃禽行。
为人自暴弃,造化德独盛。
纳日息万物,停止吾视听。
魂归魄不安,灵根复凝定。
潜龙蟠深渊,不灭飞腾性。
五更号群鸡,陡然得大庆。
熹微一隙开,洞达八荒圣。
天地顿轩豁,暂度亦饾饤。
昨非咸昭晰,今日足审订。
乃知天於人,父母未足并。
晦以养其明,止以茁其莹。
此而不接续,诚犯不恭令。
工夫知如何,焚香且虔敬。
咸淳甲戍杭州作
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49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