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十一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十一

宋代 裘万顷

颜杨翰墨今谁解,陶谢篇章古所无。
安得金丹换凡骨,白头深恐愧吾夫。

诗人裘万顷的古诗

题小桃源

宋代 裘万顷

半月池边倚瘦藤,望仙台上岸乌巾。
尘埃一点不到地,花木四时长是春。
载酒岂无好事者,烂柯应有著棋人。
请君更种桃千树,准拟渔郎来问津。

题笺

宋代 裘万顷

六七叶芦秋雨里,两三个雁夕阳边。
青天万里浑无碍,冲破寒潭一抹烟。

送诗僧如师西游

宋代 裘万顷

乡来诗坛上,权可声籍籍。
君虽后两翁,而已分半席。
主人龙门高,宜有如此客。
横行翰墨场,往往一当百。
挟是今西游,吐谈取双璧。
要须早归来,成就法王宅。

輓霞溪高县丞二首

宋代 裘万顷

少年挟策上金銮,三拜郎官鬓未斑。
不说知音在霄汉,但知投未向云山。
柳丝阴里陶潜乐,花锦香中潘岳闲。
逝者不堪人事异,洪崖亭下水潺潺。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十三

宋代 裘万顷

檐间新燕几时来,檐外闲花往岁栽。
丹杏碧桃浑落尽,绿阴低处结青梅。

题怀秀堂

宋代 裘万顷

莫教满地长莓苔,杖屦从今日日来。
曲径要随松巷转。柴门须对石桥开。
墙头花木因时种,案上图书任意堆。
幸有林泉可投老,忍将双脚踏尘埃。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七

宋代 裘万顷

雾阁云窗先自幽,水声那更绕源流。
春深红雨落桃径,昼永新风生茗瓯。

次朱震远韵

宋代 裘万顷

芳池绿水自生肥,上有轩窗隐翠微。
花竹旧尝开小迳,门阑今又启重扉。
直须阊阖排云去,要看长安跃马归。
词赋合魁天下士,春光端不负刘煇。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一

宋代 裘万顷

烂熳花阴覆短墙,花开时候日偏长。
道人不被春勾引,到处惟闻檐蔔香。

秋试示诸儿

宋代 裘万顷

漠漠轻云弄寒影,霏霏小雨生秋兴。黄槐开尽举子心,丹桂喜传仙籍信。

竹斋双手缩袖间,坐看群儿鏖一战。春风跃马不为难,此去毋言日边远。

予既得乌石冈西望葛坛在云霄中相去虽远山势

宋代 裘万顷

东西知隔几牛鸣,山势绵绵若引绳。
待向冈边结茅屋,幅巾遥礼夜坛灯。

再呈仲庸

宋代 裘万顷

芳枝莫遣风吹折,要看枝头千点雪。
孤山畴昔盛开时,十里香颸飞不绝。
蹇驴乌帽照霜颠,长吟竟日溪桥边。
自从和靖收声后,一时翰墨归坡仙。
只今往事飞鸿送,寂寞四湖投老梦。
花开花落谩伤心,明月清湍谁与弄。

饯吴长文司理用脩持贤业教无欠为韵 其四

宋代 裘万顷

圣贤去我远,何者名事业。吾欲到彼岸,须君借舟楫。

安乐窝示元德弟二首 其二

宋代 裘万顷

清泉出石窦,白云卧山窝。淋淫乍开霁,原野欢声多。

吾庐近西峰,其下林婆娑。解衣坐磐石,持竿钓清波。

主人忘机心,鸥鸟亦无他。东鲁与南郭,泰山等峨峨。

周子何人哉,自许不啻过。一朝离草堂,山英遂横戈。

折辕不得还,如此俗驾何。仰视前修翁,铅刀比太阿。

予弟山林人,心平气自和。欢然乐箪瓢,笑彼荤膻罗。

好书不厌观,佳句时一哦。烦赓紫芝曲,为我醉时歌。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六

宋代 裘万顷

已著遗经洗此心,更寻流水濯吾襟。
经旬不涉溪边路,荇带苔钱如许深。

大雪用前韵五首 其三

宋代 裘万顷

谁扶天女下冰机,剪水成花片片奇。影落池塘波不动,寒侵鸥鹭色皆饥。

纵横万舞风回处,表里双清月霁时。浪战未能无寸铁,对人羞诵醉翁诗。

入京道中风雨因赋此遂退休

宋代 裘万顷

新筑书堂壁未乾,马蹄催我上长安。
儿时只道为官好,老去方知行路难。
千里关山千里梦,一番风雨一番寒,
何如静坐茅斋下,翠竹苍梧仔细看。

次伯仁善利阁小室韵

宋代 裘万顷

山林吾所庐,夜月但对影。
焉知江上人,一日了万境。
褰裳步崇台,有室妍且静。
徘徊不能去,坐见四山暝。

厌原山中晓行

宋代 裘万顷

碧鸡夜半声啁哳,唤起幽人步林樾。
秋高风露著群木,无数寒光泣明月。
松篁一径宛如画,石溜涓涓更清绝。
山巅便好结茅庐,莫待他年鬓成雪。

读邸报

宋代 裘万顷

纷纷天下事,翻覆良难期。
不知窈冥中,主张者云谁。
工拙判两涂,人谋岂容施。
得非欲平治,机缄遂潜移。
目前三四公,并用无一遗。
毋嫌滞一州,民实邦之基。
乡来番江头,亲见国子师。
德行渊与骞,千载如同时。
斯人使临民,儿不赖母慈。
人言致泰和,须索登臯夔。
位崇泽斯均,否则失所宜。
天乎傥人从,何时可臻兹。
裘万顷

裘万顷

裘万顷(?~1219)南宋诗人。字元量,号竹斋,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历仕吏部架阁、大理司直、江西抚干,性至孝,有节操,有诗集行世,其诗清婉流利,描绘却颇有情致。► 176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