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仲舅尚书生朝

仲舅尚书生朝

宋代 楼钥

去年生朝燕稽山,馆舍朗朗屋百閒。
红裙合乐饮彻旦,坐上众客皆酡颜。
今年生朝半归路,竹舆萧萧晓冲雨。
回头风景非去年,当时宾客今何处。
仕已喜愠曾何分,适斋酃减楚子文。
鼻閒栩栩固自若,世情物态徒纷纷。
平生知足志闲退,归老乡关了无悔。
但欲年年醉西风,坐阅人閒百千岁。
人閒万事日不同,尚书人望方颙颙。
明年举酒拜公寿,安知不在槐庭中。

诗人楼钥的古诗

吕崇德挽词

宋代 楼钥

回首情亲处,相过濑水阳。
十年能几见,一疾痛云亡。
县郭山空秀,家园橘自霜。
主人今已矣,鸥鹭亦凄凉。

送内弟汪庄仲赴浙西仓幕

宋代 楼钥

家食八经秋,兹焉嘉宦游。
往依王仲宾,况事薛居州。
寄信凭鸿羽,题诗记虎丘。
云飞亲舍近,时望海东头。

中秋次从子涔韵

宋代 楼钥

雨馀不见日西沈,将谓中秋又作阴。佳月忽开千里影,骚人满慰一年心。

扫除宿翳风虽动,滓秽太清云尚深。坐待寒光谁会此,阿咸为我发微吟。

题申之寄示春郊画轴

宋代 楼钥

郊原膴春好意足,细草凄迷芳树绿。
雁鹜无数泛陂塘,羊牛相树随刍牧。
几年不泛浙西船,恍如苏台俯平川。
闲人忧国无他策,但愿好雨成丰年。

送朱季公守封川 其一

宋代 楼钥

韶阳生长十馀年,城郭重经固宛然。叹息紫微仙去久,尚馀遗墨照山川。

齐国夫人曹氏挽词

宋代 楼钥

宗子今曾子,夫人古敬姜。
邛郲承孝养,浯水刻恩章。
汤沐封逾宠,芝兰晚更芳。
九龄天报远,余庆尚流光。

族兄道州挽词

宋代 楼钥

出守舂陵远,相思潇水深。精神虽满腹,抚字亦劳心。

人去成千古,书来失万金。怀哉季公诺,已矣汉碑阴。

送内弟汪作德赴建德主簿

宋代 楼钥

今日望春下,送春还送行。
簿书须著意,家世有余清。
潇洒桐庐郡,文章陆士衡。
公余定多暇,无废读书声。

昕老自号鉴堂来住芦山山中先有鉴堂

宋代 楼钥

鉴堂来住鉴堂中,两鉴相磨只一同。
要是非台亦非鉴,但见寂照含虚空。

宋南雄挽词

宋代 楼钥

二宋久云远,遗风君庶几。
才华试文战,政誉蔼王畿。
梅岭方腾最,雪谿俄赋归。
情亲今已矣,老泪不胜挥。

宜人闻人氏挽词

宋代 楼钥

四郡歌贤牧,鱼轩从隼旟。
深闺无里谒,色养谨安舆。
故里称家法,诸郎读父书。
美哉彤史笔,三诵为欷歔。

约同社往来无事形迹次韵

宋代 楼钥

家舅年益高,何止七十稀。
神明曾未衰,发黄齿如儿。
义概同古人,闾里咸归依。
度量海深阔,仁爱佛慈悲。
居然三达尊,后生愿影随。
为作真率集,率以月为期。
平生持谦柄,自牧何太卑。
善学柳下惠,不欲慕伯夷。
一乡有善士,收拾略不遗。
以此娱我老,今是胜昨非。
何必汗漫游,据龟食蛤蜊。
但欲客长满,痛饮真吾师。
乡党既恂恂,朋友亦偲偲。
凡我同盟人,共当惜此时。
间或造竹所,宁容掩朱扉。
耆英古有约,不劝亦不辞。
此意岂不美,谨当守萧规。
达哉杜陵客,从它人见嗤。

闾丘医视脉曰老人之脉如小春有感

宋代 楼钥

老去光阴似小春,如何比得少年人。
君看桃李秋风后,纵有花开不是真。

陈文恭公挽词

宋代 楼钥

辅赞藏诸用,庸人自扰之。
惟公知好静,与物尽忘私。
德望仪群辟,威名憺远夷。
伤心白鸡梦,梁木有余悲。

送陈表道倅岳阳 其二

宋代 楼钥

闻说巴陵好,楼高占古城。湖光千顷白,山色一螺明。

赤壁沈沙戟,苍烟老树精。好诗收拾取,寄我慰离情。

送杨嗣勋校书守识山

宋代 楼钥

我生东南陬,不识蜀道难。
观君识宇秀,想见岷峨山。
汉廷射策时,连璧照鸳班。
伯氏书万言,逸驾不可攀。
兹焉从君游,颇得窥一斑。
仙凡隔弱水,接辞良亦艰。
矧兹万里别,望望何当还。
三苏骑鲸去,词章满人间。
岂无后来者,遗珠有余叹。
愿君效乐全,飞章达天关。
报国此最急,余事付等闲。
宣室行见思,朝暮当予环。
别语敢言诗,属联不容悭。

小酌元卫弟听雨

宋代 楼钥

小阁临流暑气清,藕花的的照人明。
移床更近栏边坐,要听棋声杂雨声。

杨州琼花

宋代 楼钥

回忆灵根六十年,秋深恨不见芳鲜。
兹从淮上来千里,非比人间聚八仙。
曾有画图称小异,谅应后土爱孤妍。
或言天杖诚虚语,荣悴中分亦偶然。

大雪赵振文寄诗言乘月泛舟清甚次韵

宋代 楼钥

旧闻老具擅诗声,夜泛钱塘向凤城。
今日清游更豪逸,雪花和月带潮生。

入雁山过双峰

宋代 楼钥

眼前未见古龙湫,望望前山景自幽。
红日一门千嶂晓,翠峰双耸半空秋。
风高落木无边下,气劲閒云逐处收。
要识雁山真面目,直须霜后一来游。
楼钥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64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