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薛蕙
皇帝行幸南京歌十首 其二
天风吹动翠云裘,坐看楼船下石头。江左重瞻天子气,金陵长作帝王州。
别墅即事
丘中辍耕牧,挈杖返衡门。落日茅茨暗,秋天禾黍繁。
邻人送卮酒,小妇具盘飧。念此信为乐,悠然怀故园。
漕河舟中作
悠悠漕河水,今日更遄征。敢议占时出,祗言循禄行。
田园违宿昔,轩冕累平生。缅忆高贤迹,迟回何限情。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九首 其八
王子题诗沧海岸,青鸾衔去海东边。龙女织成红锦字,仙人吹入紫箫篇。
晓坐斋内
莹心亭观荷花作
莹心亭上逍遥客,照眼池中烂漫花。白苧单衣销暑日,玉盘纤手送朝霞。
身闲但觉牵诗思,年老方知爱物华。笑听采莲频度曲,惊看垂柳乍栖鸦。
苏允吉侍御孔汝锡佥宪同觞小园薄暮值雨骤作四韵奉呈二公
内台兼约行台使,南郭相寻负郭翁。行径追随双盖并,草堂洒郭一尊同。
饮中仙侣逢苏晋,坐上嘉宾接孔融。正喜淹留乘暮雨,莫辞颠倒醉秋风。
春日禁中即事
驰道春归入建章,九重花卉动年芳。浮云细细花城阙,晴雪霏霏湿苑墙。
内殿徐停红羽仗,御屏高闭紫金床。日长退食天门里,惭愧中朝鸳鹭行。
南园观牡丹时雨霁病亦适愈
朝来盥漱喜新晴,忽忆看花遽出城。病起好怀还似昨,雨馀春色可怜生。
露华濯濯含金粉,云朵鳞鳞蹙绛英。苦恨品题无妙语,正缘佳丽若为评。
效阮公咏怀 其二十五
昔余少年日,浮湛声色场。追逐公孙子,驰骛狭邪旁。
一醉累旬朔,一出历四疆。欢乐未及竟,憔悴使心伤。
晚读列仙传,始学却老方。万事不足竞,二物焉难当。
十年烧丹液,效状亦茫茫。更希游玄漠,得失两俱忘。
徐子容薜荔园十二咏 其九 柏屏
何时别陵上,移居来后庭。牵条拟峰势,总叶学山形。
白雪转自绿,綵云相对青。无劳台岭侧,陵虚抟翠屏。
宫词十二首 其十
斗帐氤氲沈水烟,蛾眉那得带愁眠。镜中莫倚人如玉,枕上真成夜似年。
滁阳孙氏山中五咏 其三 月桥
泊舟板桥口,月出溪水绿。何处采菱归,遥闻榜歌曲。
酬张路寄画佛及观音
江夏吴生久物故,画手人间无独步。尔来张子出大梁,又见丹青照缣素。
奈何绝艺多自惜,未许千金换真迹。高士飞扬不易驯,贵人造请空无益。
遥闻病叟耽玄理,为画释迦兼大士。贯休罗汉殊未工,虎头金粟真堪拟。
精舍安居伴白云,玉毫瞻礼对垆薰。他年负入深山去,应写伽陀重赠君。
读李空同诗
可怜词客李空同,治第筑园学富翁。地下定遭刘主笑,我犹如此况如公。
余有洮溪砚乃孔汝锡所赠者每怀其人因成斯咏
閒居无一事,雅好独斯文。每拂洮溪砚,因怀阙里君。
题诗情款曲,挥翰思缤纷。凭寄关西使,何时到陇云。
远游曲十首赠郑继之 其六
越中会稽天下无,金庭玉室是仙都。即向山阴觅芝草,还从禹穴探灵符。
田园乐七首 其六
扫石旋铺琴席,临流试泛酒卮。山水依依可恋,风尘扰扰何为。
晚游墟中
独行墟里路,归来秋景夕。雁落清川永,鹤唳荒林寂。
超遥迹乍远,优游意弥适。寄言簪组士,扰扰真堪惜。
杂体诗 其十六 陶徵君
眷此南村居,自昔纾真想。一朝就仁里,惬我心所仰。
故人尽比邻,时时共来往。浊醪既同持,清文亦俱赏。
日入未能去,挈杖出林莽。荒径行当辟,新苗渐已长。
多谢沮溺翁,千载良吾党。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 472篇诗文
秋浦
通许馆对月
顾东江先生遗善堂诗 其四
赵瑟曲
舟行杂诗九首 其七
送刘遵教赴河南佥事兼河北兵备
雪(五绝)
戏成五绝(录一首)
斋夕
李子西送佛头青花得自永宁王宫中盖牡丹之殊异者喜而赋诗且改名为 ...
滁阳孙氏山中五咏 其五 留客亭
病中何仲默蒋子云过访
志感 其一
赠苏允吉侍御二首 其一
游仙 其七
游西郭
归别业作
城南梅开简友人
龙虎山歌送范同年汝和
南园对月与孔汝锡
崔太史席上咏翠杯
负郭
中秋看月二首 其二
寄邢伯舆
杂体诗
远游曲十首赠郑继之 其九
蒲汀诗 其二
游女曲
赠王子正侍御
舟行杂诗九首 其五
送李子中
河曲避暑
书省内壁
石经寺
宫中乐
赠士奇允升
病中对雨忆南园牡丹
杂体诗 其十九 谢法曹
田园乐七首 其七
送马伯循 其一
希夷先生墨竹短歌
寄题延陵吴长史山居
饮何太仆答赠
中秋看月二首 其一
塞下曲(三首)
奉同何大复苦热行十首 其十
过城西野
城西亭子宴集 其三
宫词十二首 其四
杂体诗 其八 潘黄门
效阮公咏怀 其九
出行四图为何燕泉先生作 其二 藩省旬宣
效阮公咏怀 其二十八
杂体诗 其十五 谢仆射
雨霁閒望
小饮芍药下作
八月十五日夜同诸友玩月
次韵酬顾武祥
李子西送佛头青花得自永宁王宫中盖牡丹之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