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喻赓三

寄喻赓三

清代 陈恭尹

春来频客素馨田,想见高吟百卉前。琼海罢官唯白发,蜀门归路在青天。

埋名后代还谁赏,廉吏今时不谓贤。同是旧人君更老,相思遥寄梦熊篇。

诗人陈恭尹的古诗

题四皓图二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青宫安后汉几危,事在高人合早知。闻说留侯多秘计,当时别有四须眉。

哭王础尘十首 其六

清代 陈恭尹

高行唯与古为徒,戆直常师汲大夫。身后有人思苦口,当时来毁更来谀。

寄怀何克谏何景雪

清代 陈恭尹

君家隐处海云东,水绕青螺一百峰。初日芙蓉三谢句,西山薇蕨二贤踪。

投竿拟傍羊裘老,负土新成马鬣封。犹感故人嘉惠在,相思和梦夜千重。

送家刚长之官儋州

清代 陈恭尹

莫叹离居水一方,仲尼浮海兴何长。此心倘不殊千载,儋耳原来匪异乡。

缃帙旧签装玳瑁,清斋新曲进桄榔。青春待击南溟浪,六翮抟风起越裳。

龟峰白云为徐凤池赋四首 其三

清代 陈恭尹

一蹶陨平芜,神灵为汝道。下有思子人,上有伤心草。

杂诗九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雁度葭菼黄,月悬江汉秋。离人喟清夜,挟瑟临高楼。

西瞻赤壁涯,东思沧海流。朱弦感英声,磊砢不可收。

下阶重太息,古调今谁酬。哀彼促织虫,有生亦何求。

衣裳非所温,唧唧怀殷忧。

袁尔□元戎向惠端砚久未谢也今秋偶过补诗奉柬兼怀密山黄门

清代 陈恭尹

前年频得望清辉,酒罢分携宝砚归。鸲眼尚明犹恋主,龙韬曾砚有馀威。

渐忘盾鼻同飞檄,久困斋头共掩扉。莫讶琼瑶全未报,黄门行后少珠玑。

龟峰白云为徐凤池赋四首 其四

清代 陈恭尹

负土即旧茔,招提开法雨。谁知青莲花,结子中心苦。

题严滩垂钓图

清代 陈恭尹

饮水严滩亦汉臣,偶然伸脚动星辰。寻常裘钓家家有,只少人间共卧人。

秋行四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万峰谷里村路,独木桥西酒家。对客山翁白发,当垆老妇黄花。

祝李沧亭六十一

清代 陈恭尹

妙才高行世应希,少壮宁期与愿违。久卧沧江生白发,自裁荷愿换儒衣。

松依近地聊成筑,鹤和中庭渐教飞。闻道后车时可待,钓竿相约钓鱼矶。

寄题姚云望年伯新阁

清代 陈恭尹

近郭新开百尺楼,诸峰如画坐来收。数声疏磬鹤清唳,一曲溪光人白头。

道有废兴唯自啸,心无驰骛不烦休。练江千里非难到,拟酌黄花及好秋。

送程三水天翼内擢

清代 陈恭尹

操存不改旧书生,几载官衙饭菜羹。小郭自临三水上,十州同菜独清名。

俸钱每用填民歉,坐舫时因送客行。我从能言言不尽,口碑先已到神京。

送汤建孟之永明二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永明潜邸万峰前,君见荆榛亦黯然。不及钟祥龙起地,至今人尚说承天。

题君畴行乐

清代 陈恭尹

山衣自饶古制,侠骨亦异尘寰。笔墨犹勤卷里,诗篇先后人间。

题官文佐自画小影二首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目难自见古空言,画里丰神子自传。画若比人人更寿,人虽百岁画千年。

感怀十七首 其十

清代 陈恭尹

野犬吠行人,深巷闻荒鸡。荡子今何之,有司在门闾。

朝出伏草今,夜起匍匐归。有亲谁当养,有田莫耘耔。

岂敢负公家,有罪诚当治。甘瓜生井傍,百尺蔓其枝。

祸来常无根,免身为令谋。

寄孙赤崖且以为祝

清代 陈恭尹

孙登长啸近何如,豪气元龙也未除。大耋五湖双鹤发,十年南海两鱼书。

山中汗简藏应毕,腕下银钩力有馀。姓字昔曾承顾问,知君不载渭滨车。

花朝梁药亭招集六莹堂送姚东郊归桐城同王蒲衣姚非熊二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南风帆席到非遥,桑落洲边不上潮。入馔鲜鳞飞白版,滴窗疏雨剪红蕉。

江光西望涵三楚,山色东浮见六朝。旧好君乡三拜在,并将新咏寄东樵。

梅子潭纪梦

清代 陈恭尹

浮云离离,飒其风雨。扁舟独寐,梦我严父。曰嗟曰嗟,汝行良苦。

悠悠道路,矧兹鼙鼓。自汝之先,未绝如缕。有孑其传,于今为五。

无曰予薄,诸灵所怙。敬汝慎汝,无忘先祖。再拜以跽,小子稽首。

暂别我父,日月以久。郁郁予心,如结予口。牵衣欲言,捧亲之手。

其衣烨然,其手载温。乃欣乃奔,乃蹶于门。起而傍偟,尚闻其言。

疾呼我父,其人曷存。维舟摇摇,维雨彭彭。风回一壑,万竹之声。

牛衣转侧,如卧春冰。行渐老大,实惭所生。激激潭水,舟乎济之。

浩浩亲恩,心乎系之。烈已前人,乌乎继之。我歌我谣,庶几励之。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931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