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怀古十首 其四 咸阳

怀古十首 其四 咸阳

清代 陈恭尹

关门一夜柳条春,今古芒芒草色新。龙虎片云终王汉,诗书馀色竟烧秦。

瑶池西望犹通鸟,渭水东流不待人。最是五陵游侠客,年年磨剑候风尘。

诗人陈恭尹的古诗

人日次梁药亭韵兼柬川南长寿

清代 陈恭尹

衰颜与懒岁俱增,心在冰壶更著冰。七日为人虽复尔,五伦于我独存朋。

川南使者新贻酒,海外归僧昨寄藤。旧好无多皆白首,草堂期续夜吟灯。

题佟子小影

清代 陈恭尹

郁郁长松谡谡风,一囊更自抱丝桐。知音岂患人间少,流水高山在目中。

袁尔□元戎向惠端砚久未谢也今秋偶过补诗奉柬兼怀密山黄门

清代 陈恭尹

前年频得望清辉,酒罢分携宝砚归。鸲眼尚明犹恋主,龙韬曾砚有馀威。

渐忘盾鼻同飞檄,久困斋头共掩扉。莫讶琼瑶全未报,黄门行后少珠玑。

祝黄氏大孺人

清代 陈恭尹

柏舟堪向世人誇,天上高居只两家。月殿嫦娥多桂子,瑶池王母有桃花。

缫丝歌

清代 陈恭尹

小虫之大小指如,君子之躯七尺馀。镬烹小虫胡为乎,将以为衣荣君躯。

君躯长,君躯短。小虫之小丝有限,中心抽尽君未暖。

金凤箫

清代 陈恭尹

竹实离离未可招,人间何处有箫韶。暂为赤帜迎炎帝,忽现奇箫立绛霄。

金羽两行承燕颔,珠光几点缀鸡翘。南中凤德无衰日,不必贞松独后凋。

戊辰正月十日舟泊端州王础尘天开建适至令子紫巘招同李苍水过集高 ...

清代 陈恭尹

正月溪山馀暖气,炎方别天为天地。乘兴拿舟入峡来,故人恰天康州至。

客中无地可为欢,高君况在郊南寺。落落乾坤数老翁,天涯想见俱憔悴。

贤郎高燕为客开,李生后至初挥杯。登楼旷望见原野,定山数点青崔嵬。

园桃一树红如火,折向瓶中如笑我。东风只天恋新枝,何处林间寻硕果。

年当壮盛好努力,白发生来无一可。且烧高烛佛灯前,狂歌纵饮开新年。

东南之美略已具,人间此会非徒然,为君白眼望青天。

折杨柳歌五首 其三

清代 陈恭尹

放马在南涧,马嘶时向北。龙出渥洼中,万人皆辟易。

为梁药亭题新得白水山人山水图歌

清代 陈恭尹

白水山人癯如鹤,神姿虽妙形何弱。拂笺词翰势若流,对客清何复能谑。

最工图画懒莫比,十日不能成一水。姓氏而今作古人,诸公往往争遗纸。

梁君好事晚得兹,秋山一叠当茅茨。使我枕簟坐其下,当暑忽有清风来。

石高气骄苔藓黑,疏林索莫生寒色。心魂密与空谷幽,耳目顿觉群峰逼。

为谁画此空嶙峋,外无题识中无人。幸离俗手免毁裂,得入君家如有神。

即今大暑方如焚,安得此图化为真。清溪一曲无纤尘,与君高戴华阳巾。

祝小金山月涛师二首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小金山下月中船,记共题诗二十年。自是高僧不妨老,老夫髭发总皤然。

乙亥除夕同袁密山史蕉隐蓝公漪集王紫诠使君寓斋次东坡元旦立春韵 ...

清代 陈恭尹

烛残绮席未知寒,夜禁严城苦不宽。只隔禺山盈尺地,自邀春色向南端。

东湖曲十首 其四

清代 陈恭尹

僧寺红亭映水涯,袈裟来去各乘槎。午食不离荷叶饭,夜灯长结素馨花。

为大严禅人母比丘尼六十寿

清代 陈恭尹

四十年前识若翁,闻歌桃叶比花红。而今老作城东母,亲见如来十指中。

赠黎普济

清代 陈恭尹

慈心到处有奇方,苦海逢君便得航。世上疮痍非一日,分身须是上岩廊。

壬申清明即事次杜韵同王础尘二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久无消息岭云东,有药休教为已聋。北塞坚冰犹在野,南州新已漫连空。

百年饮恨孤儿在,三月伤心万国同。老泪只应镌楚竹,招魂空自赋江枫。

金陵佳气松楸里,铜柱高标指顾中。莫向春光怨迟暮,与君同是白头翁。

风乾萍果惠州王子千使君席上作二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细切风乾远寄将,缄封闻说自高堂。使君正醉罗浮酒,不免樽前忆故乡。

铙歌

清代 陈恭尹

地北天南尽版图,幅员方广古来无。太平只在修文德,枢府临边是大儒。

同梁器圃宿罗澹峰石湖

清代 陈恭尹

一湖烟景在登楼,足耐闲人十日留。隔岸山光横枕上,远天帆影落墙头。

溪多暗响常惊雨,竹有寒声不待秋。况是溪翁共疏放,玉尊开酒夜传筹。

五六七言绝句为朱竹垞题小影三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发薄未胜藤笠,身闲稳称秋衫。归梦一竿何处,荻花烟艇江南。

筑室谣和何不偕三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少小师前修,安能事一室。老为妻子累,艰难结蓬荜。

十年迁播妻易居,匪自求之天我兀。谁怜鸠拙不能巢,只闻兔狡存三窟。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931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