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又柳矶图

又柳矶图

清代 陈恭尹

万缕笼烟讶许同,一竿摇漾泖桥风。王郎濯濯如春月,更在龙鳞凤翼中。

诗人陈恭尹的古诗

龟峰白云为徐凤池赋四首 其四

清代 陈恭尹

负土即旧茔,招提开法雨。谁知青莲花,结子中心苦。

次韵答姚叔烟见赠四首 其四

清代 陈恭尹

吴越山川未阻修,东南谁是仲宣楼。偶滋兰畹期同气,并缉荷裳好耐秋。

负郭未嫌门是席,坳堂犹可芥为舟。他时车马如相访,不用桃花引水流。

萧建侯招同王础尘杨卫公李方水赏菊即事

清代 陈恭尹

春芳憔悴不馀阴,谁遣东篱晚兴深。天为老人留菊节,君于闲处耗雄心。

如云五色皆成采,映日千枝岂让金。好酌南阳潭下水,骚人陶令未知音。

次答张鄂山二首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信道三人必有师,白头宁恨识君迟。杯浮菊蕊香犹在,诗寄梅花语几奇。

湘曲几时归贺监,海边何处觅安期。深谈不觉销红烛,旅宿高城斗柄移。

游黄龙洞

清代 陈恭尹

春草夏更长,洞门蔼馀绿。晨兴理孤策,衣露时沾渥。

缅邈睇众理,逶纡赴长谷。粼粼涉溪影,萧萧翳岩竹。

风磴炫杂花,云潭乱双瀑。沫雨晴骤飞,游鳞清可掬。

荒宫久榛莽,石岸多隈曲。方齐昔人踪,兹焉遂幽筑。

送孔樵岚入都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西北方阻饥,东南荷戈戟。斯民独何辜,上天无乃虐。

嗷嗷鸿在野,往往人相食。犹闻冻馁馀,未免多求索。

岂无有心人,付之长太息。子抱经世具,慷慨足智略。

虽云在下位,自待良不薄。修途八千里,耳目亲所历。

何以献彤庭,苍生望膏泽。

龚母八十大寿

清代 陈恭尹

八十春风喜燕开,瑶池桃实鸟衔来。盈阶正献斑衣舞,有子新从补衮回。

万里缄书闻却鲊,上天占梦待和梅。聊歌寿母赓三颂,会见清名遍九垓。

增城村居即事 其四

清代 陈恭尹

死生由吏不由天,鸩毒随身始出门。即怪比邻新病者,七星坛上更招魂。

送袁密山归平乐三首 其三

清代 陈恭尹

桂江山水极雕锼,奇峭参天带急流。便欲束装从此去,唱酬三月共扁舟。

题王惠州紫诠使君观瀑图三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不将笔墨对林峦,燕坐超然静五官。老易本来无二道,河图天一是金丹。

题王惠州紫诠使君观瀑图三首 其三

清代 陈恭尹

曾宿田盘最上方,一麾频岁驻罗阳。知君滋味尝都遍,南北山泉孰较长。

屈可山六十一举第五子阿需值其母八十七寿赋诗索和次韵四首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不难六十更添儿,难得开筵献寿时。白首含饴慈母乐,与吾同物阿可知。

一经可授终宜早,五岳曾游莫厌迟。生岁值庚知有以,高阳苗裔未云衰。

清代 陈恭尹

昌黎曾为记蓝田,君较蓝田一倍贤。钜竹老槐俱不有,窗间松树已十年。

又次前韵即事呈吴留村司马钱葭湄太常

清代 陈恭尹

五岭新寒浅,三更见月孤。皇华虽在越,莼菜已思吴。

高宴歌吟洽,炎方景物殊。金台宵自击,火马夜能驱。

吐焰千花乱,穿杨万叶枯。巧思难尽测,妙绘莫为图。

幸备梁园赋,犹然幕府趋。偃师呈傀儡,西域献都卢。

清晏承边计,雍容想远谟。人同陆贾使,地异老夫娱。

庾亮南楼兴,曹参相舍呼。疏狂惭授简,不恸阮生途。

香蕉三首 其三

清代 陈恭尹

众香多以气,鼻闻口不知。香蕉香在味,入酒也相宜。

铙歌 其十五

清代 陈恭尹

九真方域亦南隅,风雨虽同政化殊。只隔分茅重岭外,连年粟米贵如珠。

屈翁山六十一举第五子阿需值其母八十七寿赋诗索和次韵四首 其四

清代 陈恭尹

罗浮四百总儿孙,中有麻姑独坐尊。千载丹砂馀焰暖,一村梅树著花繁。

即看岐嶷娱衰白,转盼孩提便冠婚。自是北堂嘉庆在,宜男之草本名萱。

壬申清明即事次杜韵同王础尘二首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故阡松柏有新烟,欲上江乡两桨船。老去登临知几度,时来醒醉且随缘。

扶筇得得身能健,插柳依依态可怜。两月又过真倏尔,一尊相对各陶然。

春城市肆犹争米,薄俗穷民不要钱。且喜今朝晴最好,登秋岂独庆丰年。

感怀十七首 其七

清代 陈恭尹

事君如四时,成功者为客。君子慎其言,只以求忠益。

小人躁于慎,噭噭沽其直。疾疢卒不除,上下成乖隔。

为臣固当戒,为君独宜择。曲突弗先图,头额为焦灼。

忠言有如鸦,佞言有如鹊。鹊鸣人所喜,鸦鸣人所唶。

越台新柳诗十首和王础尘 其四

清代 陈恭尹

折柳条长三月三,粤台正月已毵毵。可知天上星辰位,柳宿分明列在南。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931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