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洗然弟竹亭

洗然弟竹亭

唐代 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孟浩然洗然弟竹亭译文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一向友爱情谊很深。
俱怀鸿鹄志,昔有鶺鴒心。
共同怀抱鸿鹄大志,都有互相救助之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高雅情趣借诗文表达,清风亮节存留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共享饮酒的陶然乐趣,偶奏超俗拔群的雅音。

孟浩然洗然弟竹亭注释

洗然:即孟浩然之弟孟洗然,曾编集《孟浩然诗集》三卷本。孟浩然有《送洗然弟进士举》诗,可知孟洗然曾经赴举,而其他事迹未详。
“吾与”句:我和你们几个兄弟。二三子:语出《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鸿鹄(hú)志:指远大的志向。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大雁。鹄:天鹅。
昔:一作“共。”鶺(jí)鴒(líng)心:兄弟互相关切的心意。鶺鴒:一种长脚长尾的小鸟。《诗经·小雅·常棣》:“鶺鴒在原,兄弟急难。”后世用鶺鴒以喻兄弟。
逸气: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假:借助。毫翰:指毛笔。亦借指文字、文章。
清风:指竹亭的清爽,也暗喻人的清操洁行。竹林:此处有双关意,既切题中的“竹亭”,也是借竹林七贤之游喻指作者与诸弟在竹亭游乐事。
达:旷达。一作“远”。

孟浩然洗然弟竹亭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者与诸弟常在一起,是孟浩然早年的作品。根据孟浩然《入峡寄弟》中“吾昔与汝辈,读书常闭门”句可知其有弟数人,其中之一即为孟洗然。此诗当作于孟浩然兄弟在孟洗然家竹亭游乐之时。

孟浩然洗然弟竹亭赏析

此诗通过竹亭述志,赞扬了兄弟之间志同道合、友爱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诗叙写自己与诸弟很友爱,且都有远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贤一样,常雅集竹亭,饮酒抚琴,以寄托豪情逸气。
在意象运用上,此诗以竹作为清幽和隐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潇洒挺拔、高雅脱俗的逸士的象征。颈联两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贤喻指诗人兄弟之意。这里继承魏晋风度之气,以魏晋的名士风流来刻画兄弟们的高雅志趣,来烘托他们超然脱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时切诗题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贤之一)的出世之志来映照自己对遁迹竹林的出世生活的无限向往。
从写作方法上,此诗运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写了竹亭集会,赋诗饮酒弹琴的和谐场面,写出兄弟之间的友爱之情。
孟浩然诗中常表现出一种“安以乐”的太平气象,在此诗中则具体表现为“逸气”。逸气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气概、气度。陈贻焮《孟浩然诗选》认为,这里的“逸气”表现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综合性的体验,也是孟浩然“韵高”的方面。从陈贻焮的赏评中可以看到,在这首诗歌中,孟浩然将原本矛盾的“鸿鹄志”和“竹林”的清逸洒脱、高雅爽朗进行有意识的协调,并且调和得极为自然。此诗是孟浩然的“韵”和“才”能够统一起来的典型例子。

诗人孟浩然的古诗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唐代 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

送新安张少府归秦中(一题作越中送人归秦中)

唐代 孟浩然

试登秦岭望秦川,遥忆青门春可怜。
仲月送君从此去,瓜时须及邵平田。

江上别流人

唐代 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洛下送奚三还扬州

唐代 孟浩然

水国无边际,舟行共使风。
羡君从此去,朝夕见乡中。
予亦离家久,南归恨不同。
音书若有问,江上会相逢。

洞庭湖寄阎九

唐代 孟浩然

洞庭秋正阔,余欲泛归船。莫辨荆吴地,唯馀水共天。
渺瀰江树没,合沓海潮连。迟尔为舟楫,相将济巨川。

采樵作①

唐代 孟浩然

采樵人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

唐代 孟浩然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
燕觅巢窠处,蜂来造蜜房。物华皆可玩,花蕊四时芳。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唐代 孟浩然

试览镜湖物,中流到底清。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帆得知风送,春逢谷雨晴。将探夏禹穴,稍背越王城。
府掾有包子,文章推贺生。沧浪醉后唱,因此寄同声。

秋登兰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唐代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试 一作 始)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与白明府游江

唐代 孟浩然

故人来自远,邑宰复初临。执手恨为别,同舟无异心。
沿洄洲渚趣,演漾弦歌音。谁识躬耕者,年年梁甫吟。

初下浙江舟中口号

唐代 孟浩然

八月观潮罢,三江越海浔。回瞻魏阙路,空复子牟心。

高阳池送朱二

唐代 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
池边钓女日相随,妆习照影竟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参参杨柳垂。
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住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余草露湿罗衣。
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九日得新字

唐代 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
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晚泊浔阳望庐山

唐代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和张二自穰县还途中遇雪

唐代 孟浩然

风吹沙海雪,渐作柳园春。宛转随香骑,轻盈伴玉人。
歌疑郢中客,态比洛川神。今日南归楚,双飞似入秦。

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唐代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争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白云先生王迥见访

唐代 孟浩然

闲归日无事,云卧昼不起。有客款柴扉,自云巢居子。
居闲好芝朮,采药来城市。家在鹿门山,常游涧泽水。
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

采樵作

唐代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萝衣。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赠王九

唐代 孟浩然

日暮田家远,山中勿久淹。归人须早去,稚子望陶潜。

九日怀襄阳

唐代 孟浩然

去国似如昨,倏然经杪秋。岘山不可见,风景令人愁。
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宜城多美酒,归与葛强游。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278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