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彰德

彰德

清代 张问陶

振策游河朔,长杨覆古濠。回风漳水急,积雪太行高。

邺下才人健,西园逸兴豪。独怜公宴日,王粲亦青袍。

诗人张问陶的古诗

登煎茶岭绝顶云中遇雨 其二

清代 张问陶

客路绕鸿濛,真疑帝座通。乱云皆足下,急雨自空中。

古戍龙烟黑,蛮花傍岭红。黄牛何处驿,翻恨不途穷。

初归遂宁作

清代 张问陶

北马南船笑此身,归来已是廿年人。敝庐乍到翻疑客,破砚相随不救贫。

风露惊心怜病鹤,关河回首叹劳薪。高堂秉烛团圞夜,剩脱乌衣付酒缗。

禅悦二首·其二

清代 张问陶

门庭清妙即禅关,枉费黄金去买山。
只要心光如满月,在家还比出家闲。

二里关

清代 张问陶

还山不厌山,回首谢平旷。峦壑喜我归,参差出林望。

征衣湿寒雾,忽度浮云上。啼鸟识乡音,急流清俗状。

梯磴疑鬼凿,岩花笑相向。平生物外心,悔与风尘抗。

旧游如梦寐,指点多昏忘。触眼乱青红,翻欲惊奇创。

才荒避险韵,秀语冀天贶。莫叹太瘦生,枯吟转神王。

发西安

清代 张问陶

终南云物送征鞍,回首西京渐渺漫。驴背小诗吟杜曲,酒边短烛话长安。

百年上策还乡好,万里浮名行路难。此际故园应忆我,荒鸡残月五更寒。

新堤舟夜

清代 张问陶

六诏亲庭远,三巴归路长。全家寄江汉,独客近潇湘。

天与无根蒂,人谁足稻粱。牢愁争万古,慷慨意难忘。

上亭驿

清代 张问陶

野旷遥开万岭环,松龙千里落眉閒。人烟漠漠如三辅,瞑色濛濛到百蛮。

怒濑噌吰诸葛鼓,澹云窈窕长卿山。销魂重过郎当驿,绿鬓苍凉匹马还。

游安化禅林,赠法灵、果圆两师。自先银台至余兄弟,与寺僧相识四 ...

清代 张问陶

历落双轮未惜遥,偶来鹿苑话迢迢。僧移花影皆寒瘦,愁入蝉声更寂寥。

尚忆当年留玉带,且拚今日醉金貂。生公看惯升沉事,粥鼓经鱼自暮朝。

小园即事

清代 张问陶

晴松雨竹影参差,小圃春寒绿意迟。试爪鸡凫伤嫩草,安巢乌意选枯枝。

生怜蠹叶成何谶,祇恐鸣蛙总为私。花底闭门无事饮,破窗风味古人知。

宜沟晓发覆车

清代 张问陶

旋辕一蹶夜模糊,覆辙徒劳戒仆夫。自恃神全能不死,莫誇马老尽知途。

回车陇坂空怀古,折臂公卿那到吾。记得家山携蜡屐,醉归从未倩人扶。

嘉陵江上

清代 张问陶

利州山水淡宜秋,波浪潺湲绕郭流。彷佛巴渝东去路,一帆风雨峡中舟。

凤县得妇书

清代 张问陶

十样鸾笺百斛愁,拈毫涴泪写蝇头。销魂犹怨春明柳,那识归人已凤州。

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 其三

清代 张问陶

轻装休问办装钱,短堠长亭望悄然。磷火飞残新战垒,枯髅吹断旧人烟。

此中托命惟奔马,何处招魂不杜鹃。大帅连兵甘纵贼,生灵涂炭已三年。

百牢关至青羊驿杂咏 其一

清代 张问陶

征马踏黄泥,力尽不能努。闲云畏出山,止作此山雨。

戊午二月九日出栈宿宝鸡县题壁 其十八

清代 张问陶

夔万巴渠鸟路长,通秦连楚斗豺狼。天如有意屠边徼,我忍无情哭故乡。

八口艰虞犹剑外,一身飘忽又陈仓。风诗已废哀重写,不是伤心古战场。

人日偶作

清代 张问陶

南船北马尽饥疲,皮骨空存病不支。总为啖名亲笔墨,未能知命乱蓍龟。

疏于骨肉无天趣,尝尽艰难好酒悲。便拟从今研《易》象,中年学道已嫌迟。

忆家园四首 其二

清代 张问陶

纷纷桐乳正当门,簌簌梭鱼入馔黁。老绿一篱瓜易蔓,嫩黄半亩竹生孙。

蕉舒大页翻墙角,菊散微芳护石根。饭罢倚林呼阿段,青红影里课鸡豚。

忆家居时下酒物惟虾蟹最不易得客窗无事戏用欧公白战体随意赋之 ...

清代 张问陶

相逢一笑君胡胄,天与棱棱骨像凶。雅善屈伸真似蠖,盛誇头角俨如龙。

此腰纵未因人折,吾腹谁言不汝容。他日东游期大嚼,荒江积苇好藏锋。

西安客夜

清代 张问陶

紫阁蓝田取次过,倦驱老马向山阿。貂裘易敝真愁绝,髀肉难生可奈何。

诗入阙中风雅健,人从灞上别离多。城南甲第誇韦杜,谁拨荒烟吊薜萝。

舟中遥望巫山

清代 张问陶

直抵瞿塘秀,巫山十二峰。
灵祠春梦晓,古峡雨痕浓。
石气围孤艇,江声走毒龙。
阳台云自好,林壑暮重重。
张问陶

张问陶

张问陶(1764—1814) ,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字仲冶,一字柳门。因善画猿,亦自号“蜀山老猿”。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日,病卒于苏州寓所。其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清史列传》卷七二《文苑传三》、胡传淮著《张问陶年谱》、《张船山书画年谱》等文献。张问陶著有《船山诗草》,存诗3500余首。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24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