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叔平少师去後会老堂独坐偶成

叔平少师去後会老堂独坐偶成

宋代 欧阳修

积雨荒庭遍绿苔,西堂潇洒为谁开。
爱酒少师花落去,弹琴道士月明来。
鸡啼日午衡门静,鹤泪风清昼梦回。
野老但欣南亩伴,岂知名籍在蓬莱。

诗人欧阳修的古诗

和圣俞

宋代 欧阳修

有芸黄其华,在彼众草中。清香濯晓露,秀色摇春风。

幸依华堂阴,一顾曾不蒙。大雅彼君子,偶来从学宫。

文章高一世,论议伏群公。多识由博学,新篇匪雕虫。

唱酬烂众作,光辉发幽丛。在物苟有用,得时宁久穷。

可嗟凡草木,粪壤自青红。

戏刘原甫

宋代 欧阳修

平生志业有谁先,落笔文章海内传。
昨日都城应纸贵,开帘却扇见新篇。
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
洞里新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

宋代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雨中独酌二首 其一

宋代 欧阳修

老大世情薄,掩关外郊原。英英少年子,谁肯过我门。

宿云英朝阴,暑雨清北轩。逍遥一樽酒,此意谁与论。

酒味正薰烈,吾心方浩然。鸣禽时一弄,如与古人言。

忆龙门

宋代 欧阳修

楚客有归心,因声道故岑。
依依动春色,蔼蔼望香林。
山日岩边下,溪云水上◇。
遥知怀洛社,应复动乡吟。

休逸台

宋代 欧阳修

清谈终日对清樽,不似崇高富贵身。
已有山川资胜赏,更将风月醉嘉宾。

游龙门分题十五首 其六 宿广化寺

宋代 欧阳修

横槎渡深涧,披露采香薇。樵歌杂梵响,共向松林归。

日落寒山惨,浮云随客衣。

送刘虚白二首

宋代 欧阳修

我嗟缰锁若牵拘,久羡南山去结庐。
自顾岂劳君借誉,偶然章服裹猿狙。

升天桧

宋代 欧阳修

青牛西出关,老聃始著五言言。
白鹿去升天,尔来忽已三言年。
当时遗迹至今在,隐起苍桧犹依然。
惟能乘变化,所以为神仙。
驱鸾驾鹤须臾间,飘忽不见如云烟。
奈何此鹿起平地,更假草木相攀缘。
乃知神仙事茫昧,真伪莫究徒自传。
雪霜不改终古色,风雨有声当夏寒。
境清物老自可爱,何必诡怪穷根源。

谒庙马上有感

宋代 欧阳修

旌旆晓悠悠,行惊岁已遒。
霜云依日薄,野水带冰流。
富庶齐三服,山川禹九州。
自怜思颍意,无异旅人愁。

春日词五首 其三

宋代 欧阳修

红雾初开上晓霞,共惊风色变年华。香车遥认春雷响,庭雪先开玉树花。

答和吕侍读

宋代 欧阳修

昔日题舆愧屈贤,今来还见拥朱轓。笑谈二纪思如昨,名望三朝老更尊。

野径冷香黄菊秀,平湖斜照白鸥翻。此中自有忘言趣,病客犹堪奉一樽。

试院闻奚琴作

宋代 欧阳修

奚琴本出奚人乐,奚虏弹之双泪落。
抱琴置酒试一弹,曲罢依然不能作。
黄河之水向东流,凫飞鴈下白云秋。
岸上行人舟上客,朝来暮去无今昔。
哀弦一奏池上风,忽闻如在河舟中。
弦声千古听不改,可怜纤手今何在。
谁知著意弄新音,断我樽前今日心。
当时应有曾闻者,若使重听须泪下。

谢太傅杜相公宠示嘉篇

宋代 欧阳修

凛凛节奇霜涧◇,昭昭心莹玉壶冰。
正身尚可清风俗,当暑何须厌郁蒸。
麈柄屡挥容请益,龙门虽峻忝先登。
立朝行己师资久,宁止篇章此服膺。

减字木兰花·伤怀离抱

宋代 欧阳修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枫叶荻花秋索索。细想前欢,须著人间比梦间。

蝶恋花(咏枕儿)

宋代 欧阳修

宝琢珊瑚山样瘦。缓髻轻拢,一朵云缓袖。昨夜佳人初命偶。论情旋旋移相就。
几叠鸳衾红浪皱。暗觉金钗,磔磔声相扣。一自楚台人梦后。凄凉暮雨沾裀绣。

寄生槐

宋代 欧阳修

桧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
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干。
龙鳞何苍苍,鼠耳光粲粲。
因缘初莫原,感吒徒自叹。
偷生由附托,得势争◇蒨。
方其荣盛时,曾莫见真◇。
欲知穷悴节,宜试以霜霰。
萌芽起微◇,辨别乖先见。
剪除初非难,长养遂成患。
虽然根性殊,常恐枝叶仕乱。
惟应植者深,幸不习而变。
含容固有害,剿绝须明断。
惟当审斤斧,去恶无伤善。

望州坡

宋代 欧阳修

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
崎岖几日山行倦,却喜坡头见峡州。

送王公慥判官

宋代 欧阳修

久客倦京国,言归岁已冬。
独过伊水渡,犹听洛城锺。
山色经寒绿,云阴入暮重。
腊梅孤馆路,疲马有谁逢。

昼锦堂

宋代 欧阳修

昔憩甘棠长旧围,重来城郭叹人非。
随车仍是为霖雨,被衮何如衣锦归。
欧阳修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77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