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京口至建康一路不见梅花慨然有作

自京口至建康一路不见梅花慨然有作

宋代 吴芾

尽日经行不见梅,竹篱茅屋漫徘徊。
无时得遣愁怀去,有底能徘诗思来。
遥想故园应好在,不知今岁为谁开。
何时花下还如旧,一笑相看把酒杯。

诗人吴芾的古诗

和许守小阁

宋代 吴芾

依山开户牖,每到眼增明。
爽垲偏宜性,清虚更醒酲。
地高朝纳日,江近夜闻声。
默坐观身世。

释奠礼毕偶得数语呈广文兼简诸生

宋代 吴芾

黉舍修方毕,还欣祭服成。
豆笾罗庶品,环佩出新声。
已见威仪萧,更须经术明。
愿言俱努力,看即奋鹏程。

中秋会于照水堂竟不见月和刘判官

宋代 吴芾

又是人间八月秋,西风万里残暑收。
簿书汩没日复日,忽逢佳节聊举头。
开樽喜有宾僚共,准拟延月归城楼。
姮娥何事苦相恼,使我珠帘空上钩。
百年乐事能有几,兴来不惮秉烛游。
虽无月华助吟赏,须知节物不可留。
樽前莫问漏声促,且对溪山倒玉舟。

闻伯可郎中锐然有冥鸿之举小诗奉庆

宋代 吴芾

郎省声猷蔼缙绅,看看步武到通津。
合留北阙扶宸极,却向西溪整钓纶。
愧我暮年方谢事,羡君闭岁便抽身。
时贤莫把衰翁比,林一如君只一人。

十六夜见月

宋代 吴芾

连宵待月屡登城,特地遮藏不肯明。
过了佳辰方皎洁,嫦娥何事太无情。

中秋后一夕烟雨楼玩敛

宋代 吴芾

危楼百尺俯层城,烟敛云收眼更明。
四面敛华千顷白,一天秋气十分清。
昨宵欲见浑无计,今夕相看似有情。
又值病夫慵对酒,赏心乐事信难并。

游月岩

宋代 吴芾

平生性僻喜岩居,事不如人只守株。
拟欲结茅依石罅,仙人还许我来无。

括苍陈与叟携所撰春秋义例见过书于卷后

宋代 吴芾

独抱麟经三十年,发挥褒贬勒成编。
休嗟当世知音少,自有遗书后代传。

和朱世同夜坐待月

宋代 吴芾

新凉初入我庭中,满座清风孰与同。
已喜故人来聚首,好坏堪明月更当空。
满倾浊酒休辞醉,剩作新诗莫讳穷。
屈指如今诗酒社,有谁胸次得如公。

置酒与五客饯行因成一绝

宋代 吴芾

送尽行人我独留,老夫无计解离忧。
劝君今夜休辞醉,明日江山总是愁。

和王知府惠瓦砚

宋代 吴芾

文房四子旧周旋,老去情疏只自怜。
不谓陶泓犹见念,远来相顾不相捐。

送朱颜聪和韵

宋代 吴芾

伤时已老壮夫颜,可使分携一日间。
细细梅花薰别酒,依依寒日淡前山。
由来世上知音少,况是人生会面难。
他日诗成能念我,寄来莫放驿筒闲。

机简堂自隐静归为万年主人访余林下相与道旧

宋代 吴芾

吾乡本仙窟,石井尤奇特。
民物生其间,古来盖千亿。
惟师与我家,所居共阡陌。
少小初无殊,长乃分儒释。

挽吴尚书三首

宋代 吴芾

奇才从古少,厚德独公全。
克己强为善,虚心乐荐贤。
立朝忠贯日,谋国力回天。
阅世虽多故,胸中固湛然。

联句题吉祥寺

宋代 吴芾

系舟枯柳岸,穷胜古城阴。
松径云生屧,竹窗风满襟。
不妨情话好,且放酒杯深。
杖履寻归路,西山日未沈。

洪景伯行县以不得相见寄诗道意因和其韵

宋代 吴芾

准拟君行县,相随入醉乡。
何知旋旆速,空负倚楼望。
室迩嗟人远,愁多觉夜长。
后亭梅正发,谁共赏寒香。

和王夷仲咏施粥

宋代 吴芾

伊昔岂无旱,赫日流金石。
伊昔岂无水,巨浸连天白。
未若去岁风,飘忽几终夕。
时方属新秋,稻子半黄赤。
倏然卷地来,一扫不遗力。
但觉田亩空,不见仓箱积。
余祸及吾民,来春有饥色。
巡门粥妻子,不足充贵籴。
往往成流离,有家归不得。
我方还里闾,正值此艰厄。
有心怀拯救,不寐欲通昔。
念无捐廪人,此意空愤激。
民饥犹己饥,吾宁忍独食。
作糜倒瓶粟,恨不及九百。
纠合族与隣,乐从有吾叔。
岂但一时利,永作他年额。
要令里中人,自此长饱德。
虽或有凶年,不复更他适。
郑罕与宋乐,未足为匹敌。
施厚报必丰,会须看他日。

和孟世功二首

宋代 吴芾

不是风标六岁除,閒中应是乐琴书。
逢辰自合膺殊选,遁世何琴且隐居。
已爱新诗如沈谢,更听高论似严徐。
时来会有腾骧日,未许傍人笑问疏。

挽梁尚书二首

宋代 吴芾

早岁膺宸眷,回翔老禁涂。
三持周版籍,九佩汉铜符。
度量包千顷,声名满八区。
谁知成奄忽,陈迹付龟趺。

和黄作霖董伯玉东山岭上及崇相沙头会饮二首 其一

宋代 吴芾

寒日传佳节,联镳出近坰。预忧宾骑散,欲驻日车停。

坐上人颓玉,灯前酒尽瓶。但知修故事,三日不能醒。

吴芾

吴芾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544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