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江子有怀二首

江子有怀二首

宋代 白玉蟾

寒梦去易回,归心动复止。
天涯一逆旅,身傍五穷鬼。
渺渺三山云,浩浩九江水。
幽窗风雨夜,此情竟谁委。

诗人白玉蟾的古诗

游杨梓岩

宋代 白玉蟾

天半秋风鸣万松,芫花半落夕阳红。
寮烟暗锁仙坛古,野意深藏丹紫空。
人採紫芝何处觅,我来白昼不相逢。
一声箫管笑扬袂,秋色满怀诗兴浓。

首夏三首

宋代 白玉蟾

懒中倍觉我神清,烦恼如今叶似轻。
青士庭前销昼暑,苍官枕上送秋声。

月窗写闷

宋代 白玉蟾

不分庭前柳,长啼月下乌。
半生嗟命薄,中夜正心孤。
勋业看双鬓,歌吟在数须。
从今闲草马,休得更江湖。

赠慵菴卢副宫

宋代 白玉蟾

山色凝云翠几重,鸟声惊落夕阳红。
要携琴去弹秋月,且掇棋来著醉风。
一度醉眠知事少,数番吟畅觉心空。
慵菴不与人相与,阁上柴门滋味浓。

赞历代天师·第九代讳符字德信

宋代 白玉蟾

上饶山水甲江南,一锡横飞欲结庵。
忽遇至人烟霭外,归来无语隐松岩。

夏日遣兴三首

宋代 白玉蟾

素馨蘂点粉描笔,红藕花开金镀醉。
乳燕新蝉相对语,诗人何日不亭台。

题钟

宋代 白玉蟾

闻道琳宫欲范钟,上皇敕赐万斤铜。
一模脱出等闲事,千古要知陶星功。
敲得星飞惊落月,撞教云破响呼风。
于今欲为吾皇寿,笑指琼楼贴碧空。

题栖凤亭四首

宋代 白玉蟾

潘氏亭前饮一宵,酒酣对竹啸琼箫。
不知栖凤来多少,风去人归竹寂寥。

顺昌即事

宋代 白玉蟾

笔下千机锦,胸中一滴金。
乾坤春瓮阔,风月夜楼深。
世绝夫君操,人谁梁父吟。
只寻云外路,谁复听寒砧。

五更解酲梅竹之间徘体

宋代 白玉蟾

宿鸟能传语,残风且点心。
山情怜澹坐,月色笑孤斟。
惊我梅花睡,闻他竹叶吟。
清归无所得,得句贵如金。

金丹火候诀

宋代 白玉蟾

攒簇乾坤造化来,手抟日月炼成灰。
金公无言姹女死,黄婆不老犹居胎。
铅炉慢养真金液,土釜先乾活水银。
汞心炼神亦龙性,铅身凝气白虎命。
内外浑无一点阴,万象光中玉清镜。

赠知宫王南纪洞章歌

宋代 白玉蟾

黄道珠躔阙一点,方寸无人洞门掩。
桑田未变海水减,琪树开花绿苒苒。
小有瑶章落龙虎,月坛香冷宫谁主。
真人颺下神霄鸾,天驺惨惨归紫府。
千山万山瑶青烟,三树两树啼断猿。
风飞杨花三月寒,人在城门烟水村。
生而神灵长威武,笑携一卷黄庭去。
坐断琳宫主展粥,星弁霞裙满堂庑。
四海横香航烛人,肘行膝步灵如云。
爱河翻波渺无际,花生铁柱酆都春。
把握阴阳一呼吸,长啸一声鬼神泣。
仗剑唤雨轻撼环,化篆召雷略举笔。
当年檄赴内道场,黄麻紫墨星争光。
归来百庆喜具举,规模轮奂重铺张。
翻思龙汉元年事,撞破混元识行李。
满鼎铅霜火燄飞,绿颜雪齿君知否。

武昌怀古十咏·奇章台

宋代 白玉蟾

登台日费万缗钱,宝从如云剑履骈。
食鼎歌钟移楚地,貂金佩玉整唐天。
缅怀钟钺熊旂里,尚有冰辞雹语传。
偃月堂中人用事,牛家僧孺得称贤。

南岳九真歌题寿宁冲和阁

宋代 白玉蟾

笑携魏王大瓠落,往观洞庭张帝乐。
醉骑八风访广漠,九天之上无南岳。
我寻九贡诮冥寞,乱云深中涌楼阁。
玉帝苦诏陈兴明,双童前吹紫鸾笙。
尹君道全骖后尘,先殿后卫森火铃。
皓首惠度其姓陈,却立虹桥叫霜鹰。
施友粲然索天笑,露冷松寒月华皎。
无人为呼张法要,万山猿啼夜虎啸。
张复有若如珍少,炼得身形成鹤瘦。
我今只忆徐灵期,嗽炼华池灌玉芝。
天柱峰头凤邓郁,旦旦黄芽饲白龟。
玉仙灵舆昔无期,想跨九凤衣羽衣。
香火在帝去已久,玉笥亦九门亦九。
坛上仙翁何仙良,为问渺茫再来否。
朝粤暮梧傥可到,泠然来此同楼居。

即事君子堂五首

宋代 白玉蟾

自点雌黄改自诗,苧衣不著著蕉衣。
前山何故枯松上,半月巢空鹤不归。

题胡子山林檎坡

宋代 白玉蟾

洞滨踢碎金葫芦,夜半姮娥下蘂珠。
但见满天尽角角,不知春去鬼揶揄。

琼姬曲

宋代 白玉蟾

深深芙蓉城,凤笛声何长。
绰约六铢衣,云中弄明铛。
琼姿夜月暖,玉唾春风香。
去去劳怅想,峡猿啸高唐。

示英州风僧

宋代 白玉蟾

宗门老衲旧仪刑,配字年来老转青。
谁道南能无一物,如今英石尽铜腥。

寄三山彭鹤林

宋代 白玉蟾

瞻彼鹤林,在彼无诸。
鼓山之下,螺江之隅。
瞻彼鹤林,在彼长乐。
嵩山之上,螺江之角。
一别鹤林,春聿云杪。
青山之外,落花啼鸟。
一望鹤林,回首千里。
斜阳之外,白云流水。
日复一日,思我鹤林。
雁断鱼沉,实伤我心。

栖真观

宋代 白玉蟾

鞭雷斩孽震南昌,拔宅升天谒玉皇。
西岭双枫南瀑布,自言曾识许旌阳。
白玉蟾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 ► 46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