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踏莎行·雪似梅花

踏莎行·雪似梅花

宋代 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得。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赏析

  吕本中的诗词以构思精巧见长,大多写得词浅意深,别有风味,胡仔说:“吕居仁诗清駃可爱。如‘树移午影重帘静,门闭春风十日闲’,‘往事高低半枕梦,故人南北数行书’。”(《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而吕本中的艺术风格在词中则体现得尤为明显。像《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得)》、《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菩萨蛮(高楼只在斜阳里)》等词中,都鲜明地表现了词人这种艺术风格。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唐代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宋代陆游《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坼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诗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唐代张谓《早梅》诗说它们形似难辨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而宋代王安石则从另一角度表现其不似,《梅花》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在本词中词人在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 :“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 。在朦胧得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得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在诗词中屡见不鲜。会撩拨起人的心事的原因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 :“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得。”词人在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
  江淹《恨赋》中名句 :“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李白《渌水曲》:“渌水明秋日,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此诗说的是送行时看到春草如茵,绿水如染,正是此春光反而增加了诗人的惆怅。李诗说的是姑娘在湖上采蘋,秋日明丽、荷花红艳,但此景不使人欢,反叫人愁,这是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 。”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得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 ”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
  “言情之词,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吕本中这首《踏莎行》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得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 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艺术手法确如画龙,在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注释

雪似梅花:唐东方虬《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梅花似雪:古乐府:“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
阿谁:谁,何人。
去年:往年。

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译文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得。
这雪像梅花一样洁白,那梅花又像雪一般晶莹,无论是像,还是不像,都是一样的绝美。可这绝美的雪与梅,却勾起我的愁思。这愁思,有谁能知道呢?只有南楼上的明得是我的见证。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记得往年,也是这样时节,我却是和你一起踏雪寻梅,那明得照着我们俩,时间流逝,人亦渐老,事也成了旧事,没人再提了!我醉了又醒,醒了又醉,却是为了谁?唉,直到现在,我还在悔恨,悔恨当初那样轻易地离开了你!

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简评

  吕本中此词写别恨,情从景生,天然浑成,两阕的末句尤为警策。这种艺术手法确如画龙,云彩翻卷之中,东现一鳞,西露一爪,最后见首点睛,因而使画中之龙既显得体态矫健,又透出十分神韵。

诗人吕本中的古诗

忆福州旧居菊花

宋代 吕本中

问讯阶前菊,如今属阿谁。祗应风露底,犹记摘残枝。

扬州雍熙寺纳凉

宋代 吕本中

高楼有馀凉,但见旗脚动。鸟语檐角来,仰听风响弄。

江山旧还往,草木老宾从。平生一笑适,可得万钧重。

翛然六尺床,更许佳月共。

寄计议弟张彦实钱元成夏庭列

宋代 吕本中

远书来稍稀,叔也经月病。微官自拘束,归兴复未定。

谁能相劳苦,颇亦奉朝请。安身子有道,可保在不竞。

宁闻郑子真,肯待当世聘。张钱平生欢,未贵渠有命。

旧交馀此人,岂减昔日盛。夏郎来几时,问学当转胜。

高风陨寒梧,相助笔锋劲。同归定何日,不必有三径。

相从说平生,保此一室静。

西江月·酒罢悠扬醉兴

宋代 吕本中

酒罢悠扬醉兴,茶烹唤起醒魂。却嫌仙剂点甘辛。冲破龙团气韵。
金鼎清泉乍泻,香沈微惜芳薰。玉人歌断恨轻分。欢意厌厌未尽。

次韵尧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万顷曾经一苇航,旧缨如可濯沧浪。簿书窘束尘埃里,犹见当时玉树郎。

去岁尝以纸被竹简遗刘致中后为大水所漂致中有诗以二绝句答之 其 ...

宋代 吕本中

纸被公无笑不才,两公相继有诗来。五更睡足天昏黑,也似他人锦绣堆。

李念七久不见过二绝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不随残暑退青蝇,入眼嚣尘渐可憎。静里工夫君莫厌,夜窗重对短檠灯。

近体诗二十韵寄秉之

宋代 吕本中

忆昔春将暮,分携桂岭边。落花依断陇,飞絮满长川。

风急吹残雨,云开放晓天。山光如欲动,草木不胜妍。

沽酒□村市,停骖近郭田。临行思款曲,已别更流连。

治邑烦游刃,编氓荷息肩。高牙久藏巧,笃行众推贤。

屡辱银钩贶,频更玉律迁。故乡迷薮泽,回梦渺云烟。

漂泊遥相望,穷愁秪自怜。爱闲身益懒,多病气仍孱。

故国因人问,新年底事传。政应升斗恋,聊结簿书缘。

诸老方推毂,乘时好著鞭。提撕起憔悴,腾踏动蜿蜒。

袖有平戎策,囊无封禅篇。功名期万里,富贵属丁年。

范蠡中兴越,田单卒破燕。异时归捆载,乞我买邻钱。

金溪董需彦先凌岑庵

宋代 吕本中

我为江南游,衰病转不堪。往来信抚间,未上凌岑庵。

凌岑贤主人,清峻如山岩。避事若荼苦,守贫如荠甘。

平生好交游,十不存二三。令弟又继往,世不闻清谈。

高风故绝俗,想像令人惭。浮生有欣戚,此味久已谙。

请君但高枕,客来睡方酣。茫茫岐路间,与渠为指南。

乘风本馀事,不向鼻端参。

谢人送琼花白沙人谓琼花为无双花戏成两绝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凝尘欲满读书窗,忽有琼花对小缸。更喜风流好名字,百金一朵号无双。

登南楼

宋代 吕本中

疾风吹沙不成雨,十日狂阴倒残暑。江头树木半焦枯,不厌潮头洗尘土。

南楼反照千丈红,落日却在洪涛中。舟父渔子莫惆怅,更借朝来东北风。

戏成二绝句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病犬虺隤惟附日,懒猫藏缩可逃寒。宁知两马霜风下,更有长途不道难。

清隐及欧园赏梅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亭边竹外影疏疏,恼客清香半有无。不共东君苦交涉,只缘冰雪作肌肤。

春日纪事寄内外诸弟三首 其三

宋代 吕本中

长闲渐化读书癖,远道聊因避地行。安得薄田了饘粥,便相依倚过平生。

次韵酴醾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绝去人间浅俗香,染成天上羽衣黄。绿窗拟倩纤纤手,收拾春风入枕囊。

赠浃上人一上人

宋代 吕本中

君行南山南,我在北山北。不闻浴鹄白,但见染丝黑。

老境欲垂垂,快意须得得。孰知百雉坚,而有一日克。

浃如涧底松,纵老终不踣。一如云间鹤,不复可羁勒。

我如千里风,遇此两鸿鹄。明珠脱氛翳,晓日破昏塞。

宿障不尽除,胸次犹笔墨。君看说诗口,乃是拔山力。

冷霜卧偃蹇,岁月饱封殖。谁能窥藩篱,未易得阃阈。

政当敛光芒,不必须缘饰。相从无何乡,败衲依破裓。

更令好事人,妙语添一则。

赠魏邦达张彦素

宋代 吕本中

橘绿冬未黄,菊老霜变紫。不知风土佳,但觉日月驶。

闲居得养疾,调气实在此。从今便休去,敢复为物使。

谁能明吾心,旁邑有君子。

焦复州惟正寄鼎复两州喜雨诗来以近体诗一首寄之

宋代 吕本中

闻道复州贤太守,只如前在武陵时。相逢未说为州乐,所至先传喜雨诗。

行比曾参仍不鲁,政同龚遂更何疑。悬知此去长闲暇,定是愚民不敢欺。

次韵钱逊叔独鹤图三首 其一

宋代 吕本中

长颈竦身懒不前,此宁有望更腾鶱。懿公爱尔非无意,要压曹人三百轩。

教授郑国材挽词

宋代 吕本中

松桂在荆棘,所趋故不同。虽云被剪伐,所至仰清风。

念子行古道,箪瓢生屡空。我来则已病,不复能从容。

平生务躬行,圣处久收功。坚坐想颜子,欲往吾其从。

丹旐忽已远,暮霭千万重。论文一尊酒,坚坐更谁逢。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75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