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连州阳山归路

连州阳山归路

宋代 吕本中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译文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
渐渐远离了岭南瘴气蒸郁的地方,前面不远就是湘潭;身体多病,衰弱疲惫,内心痛苦不堪。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小儿女不知道自己是在逃难,硬是坚持说:眼前的风光景物,胜过江南。

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注释

注释
连州:治所在桂阳(今广东连县);
阳山:县名,属连州,即今广东阳山县。
烟瘴:瘴气。此代指多瘴气的岭南地区。
湘潭,地名,治所在现在的湖南省。今湖南湘潭。
衰颓:指身体、精神等衰弱颓废。
避地:因逃避战争祸乱而移居他地。
强言:坚持说。
风物:风光景物。

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赏析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岭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国事的忧愁略加表露,语意低沉深挚。历来诗人都喜欢把情感寄托在对风物的吟咏之中,这两句诗切定“烟瘴”,从而直述种种不堪,也是采用这一手法。
  三、四句笔锋忽转,不再写自己,转说小儿女不知道是逃难,坚持说眼前的景物比江南还好。这两句看似平常,实际上颇见构思之苦。诗以“避地”二字为主脑。眼前的风光,未必不如江南,关键是诗人此番是逃难而来,他又是江南人,见惯江南景色,如今颠沛流离,心情不佳,遥望故乡,战火不息,他怎会对眼前的景色赞赏呢?他又怎么会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秀丽景色呢?反过来,儿女年幼,没有大人那样的忧愁,自然感觉不同,说眼前的景色胜过江南。诗人这样写,正是通过小儿女的不解事,反衬自己的忧思,所以用“强言”二字为小儿女定位,道出心中无限凄楚。苏轼《纵笔》“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将心中的感慨借小儿的误会诉出,寓庄于谐,兴味无穷;杜甫《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直接说小儿女无知,表示自己悲伤。吕本中这首诗也通过小儿女的不懂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尽管取径不同,仍然很有可能是受了前人的启发。
  诗前两句从正面直说,写得很凝重压抑;后两句从侧面衬托,表面上作轻描淡写,实际上将原本的痛苦渲染得更加深沉。吕本中诗自附于江西诗派,讲究“悟入”、“活法”,这首诗写得沉浑老成,就是从杜甫诗入径,而加上了自己的变化。

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创作背景

  建炎四年(1130),吕本中避乱南行,至连州。这首诗是他离开连州北归时作,抒发的是流亡途中的愁苦心情。

诗人吕本中的古诗

教授郑国材挽词

宋代 吕本中

松桂在荆棘,所趋故不同。虽云被剪伐,所至仰清风。

念子行古道,箪瓢生屡空。我来则已病,不复能从容。

平生务躬行,圣处久收功。坚坐想颜子,欲往吾其从。

丹旐忽已远,暮霭千万重。论文一尊酒,坚坐更谁逢。

陵城歌

宋代 吕本中

北风吹沙秋草黄,汉家故陵当路傍。残墓断垄趁风雨,狭径小树行牛羊。

当时王子朝未央,飞燕姊弟承龙光。

大策已定回朝阳,不知外家诸舅忙。后来变化尤猖狂,佞贤贼莽分行藏。

岂知汉运中更长,济阳舍中方赤光。终亦变化随飞扬,何独此地令人伤。

人生睹此当自顾,位高金多终此路。君不见五陵佳气且如此,更复何情说丁傅。

游石笋庵

宋代 吕本中

石笋殊峰精舍幽,瘦筇踏向碧云游。天然青茁层崖里,玉版参来点石头。

送一上人之京师

宋代 吕本中

东风吹云十日雨,卧听城头打衙鼓。道人远自山中来,共坐南窗濯泥土。

自然高韵到羲皇,岂止微言变齐鲁。万牛回首不震掉,一叶横江且掀舞。

未能入水取蛟蜃,尚欲投戈代貔虎。念公守此非一朝,木病磈瘣无枝条。

已尽千峰西岭雪,更梦八月钱塘潮。京城尘沙深一尺,是中莫留公履迹。

权门蹲

海陵夜作

宋代 吕本中

夜长夜长天复霜,海陵城中今夜长。夜长夜长冬向晚,寒阶无人看月满。

路长家远来信稀,水阔山深归梦短。堂上书生头已白,朔方健儿十年客。

想渠当此夜长时,抚剑虽长酒杯窄。明妃爱惜汉宫衣,乌孙公主终不归。

戚姬去视鸿鹄举,更为君王作楚舞。当此夜长谁送迎,此月还如今夜明。

夜长夜短公莫厌,寒即重裘热须簟。夜长夜短公莫忧,多忧多厌公白头。

济阴野次

宋代 吕本中

去年骑马古城西,雨涴鞍鞯一尺泥。今日重来转无绪,强扶衰疾绕河堤。

邵伯路中途遇前纲载茉莉花甚众舟行甚急不得细观也又有小盆榴等皆 ...

宋代 吕本中

花似细薇香似兰,已宜炎暑又宜寒。心知合伴灵和柳,不许行人仔细看。

处暑

宋代 吕本中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华林书堂漫兴

宋代 吕本中

两树疏梅草阁前,一池晴日画桥穿。论文欲饮先民笔,读史常期循吏贤。

携酒闲望野陌间,吟柳外来采桑篇。应怜百里平芜寂,漫使寒山片石传。

次韵尧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五

宋代 吕本中

侯喜学诗新有声,坐中忽遇老弥明。故知麦饭与藜藿,不识虞卿醒酒鲭。

次韵尧明如皋道中五首 其四

宋代 吕本中

醉别江南久未还,至今犹梦雨馀山。少留白发三千丈,胜取黄金十二镮。

阅旧诗卷有怀

宋代 吕本中

好诗无过亦无功,准拟还家赠阿宗。会有江山与湔祓,且无尘土共矫容。

大汪矫矫云间鹤,老谢森森涧底松。回首百年俱一梦,暮年文采更谁矫。

阳山大雹

宋代 吕本中

建炎庚戌正月尾,阳山雨雹大如李。疾雷先驱风御随,顷刻云屯遍千里。

初疑地轴开九渊,固阴惊蛰神龙起。又恐帝出发震怒,下扫炎荒除疠鬼。

破窗穿牖地地横,触石摧林势难比。疑是晓色方窥檐,惨澹复黑迷巾履。

披衣欲兴还就枕,

印累累

宋代 吕本中

印累累,绶若若,不如相逢一饷乐。谷量牛马斗量珠,不如闭门细读平生书,居闲意气或有馀。

利害毫发过,不能以手援其躯。风吹月明,落我庭树。

宿乌夜惊,徐徐飞去。昼夜有程,汝何不住。前畏弹射,后畏网罗。

孰视鸿鹄,云霄可摩。亦知人生,如意少不如意多。

富贵欲长保,执斧不见柯。印累累如此,宿鸟飞去何。

寄张益中

宋代 吕本中

五年望张子,兀坐四壁空。今晨千里来,如热濯清风。

笑谈不改旧,怜我衰病攻。斯人旧豪气,颇似陈元龙。

只今更省事,终岁两颊红。何知珊瑚树,却倚尘埃中。

晁侯夙所敬,见渠如见公。网罗枝出脚,远逐冥冥鸿。

同会得玉郎,敲门夜相从。殷勤一杯酒,目送西归鸿。

人生少如意,此乐难再逢。君家老季鹰,高韵留吴淞。

风流远孙在,一棹何时东。不嫌道里远,为我略从容。

赠人四首 其二

宋代 吕本中

昔年曾侍老姑傍,诲我全身只退藏。长恐风流便疏远,子犹他日及升堂。

次韵钱逊叔泛二虹桥

宋代 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二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鴳一枝栖。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人不至,清樽画航倩分题。

寄题曾黄州重修睡足斋

宋代 吕本中

云涛际天江北路,郡古人稀春欲暮。平生想像睡足庵,颇见王杜安身处。

十年兵火庵已坏,草莽连岗穴狐兔。使君初来席未暖,重就新斋立窗户。

疏疏脩竹带泉石,历历幽光点烟雾。竹楼月波不寂寞,雪堂东坡复共住。

昔者同遭盗贼扰,今者定蒙神物护。使君忘言坐搔首,抖擞衣襟脱巾履。

下帘高枕百吏散,一任江头风断渡。会思王杜与新诗,梦里相逢得奇句。

赠浃上人一上人

宋代 吕本中

君行南山南,我在北山北。不闻浴鹄白,但见染丝黑。

老境欲垂垂,快意须得得。孰知百雉坚,而有一日克。

浃如涧底松,纵老终不踣。一如云间鹤,不复可羁勒。

我如千里风,遇此两鸿鹄。明珠脱氛翳,晓日破昏塞。

宿障不尽除,胸次犹笔墨。君看说诗口,乃是拔山力。

冷霜卧偃蹇,岁月饱封殖。谁能窥藩篱,未易得阃阈。

政当敛光芒,不必须缘饰。相从无何乡,败衲依破裓。

更令好事人,妙语添一则。

寄晁以道

宋代 吕本中

朝辞陉山清,暮宿赖水绿。往来百里间,得此意已足。

吾人少如愿,夫子更绝俗。闭门观易象,未用伤局促。

使我三日留,共此一室独。皎如岭头月,凛若霜后竹。

欲为斯文寿,以作学者福。洛阳佳少年,抚事多恸哭。

此其于圣学,何异狗尾续。宁知草玄翁,万事不挂目。

深湛而雅澹,亦不在反覆。吾祖早闻道,晚与夫子熟。

相期千载外,未得一世伏。渫山窜鼯鼬,晚日度鸿鹄。

谁能从公游,岁月如转烛。

吕本中

吕本中

  吕本中(1084- 1145),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人,诗人,词人,道学家. 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 等. 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 辑有<<紫微词>>,<<全宋词>> 据之录词二十七首.吕本中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75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