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李屯田守桂阳二首

送李屯田守桂阳二首

宋代 王安石

苍黄离家问南北,中路思归归不得。
风涛何处不惊人,雨雪前村更欺客。
旧交旌旆此盘桓,见我即令儿解鞍。
荒山乐官歌舞拙,提壶沽酒聊一欢。
行藏欲语眉不展,互叹别离心缱婘。
行年半百劳如此,南亩催耕未宜晚。

诗人王安石的古诗

怀钟山

宋代 王安石

投老归来供奉班,尘埃无复见钟山。
何须更待黄粱熟,始觉人间是梦间。

三月十日韩子华招饮归城

宋代 王安石

清明晓赴韩侯家,自买白杏丁香花。
雀眼涂金银篾笼,贮在当庭呼舞娃。
舞娃聊捧笑向客,不顾插坏新乌纱。
朝来我舍报生子,贺劝大白浮红霞。
酒狂有持梧桐板,暴谑一似渔阳挝。
袒惕击鼓祢处士,当时偶脱猛虎牙。
褊衷不容又何益,鹦鹉洲上空蒹葭。

戏长安岭石

宋代 王安石

附巘凭崖岂易跻,无心应合与云齐。
横身势欲填沧海,肯为行人惜马蹄。

传神自赞

宋代 王安石

我与丹青两幻身,世间流转会成尘。
但知此物非他物,莫问今人犹昔人。

将次相州

宋代 王安石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
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
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
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送刘贡甫谪官衡阳

宋代 王安石

刘郎刘郎莫先起,遇酒当歌且欢喜。
船头朝转暮千里,眼中之人吾老矣。
九疑联绵皆相似,负雪崔嵬插花里。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
行逢二三月,好与雁同来。
雁来人不来,如何不饮令心哀。
莫厌潇湘少人处,谪官樽俎定常开。

学士院燕侍郎画图

宋代 王安石

六幅生绡四五峰,暮云楼阁有无中。
去年今日长干里,遥望锺山与此同。

书会别亭

宋代 王安石

西城路,居人送客西归处。
年年借问去何时,今日扁舟从此去。
春风吹花落高枝,飞来飞去不自知。
路上行人亦如此,应有重来此处时。

送程公辟得谢归姑苏

宋代 王安石

东归行路叹贤哉,碧落新除宠上才。
白傅林塘传画去,吴王花鸟入诗来。
唱酬自有微之在,谈笑应容逸少陪。
除此两翁相见外,不知三径为谁开。

送直讲吴殿丞宰巩县

宋代 王安石

青嵩碧洛曾游地,墨绶铜章忽在身。
拥马尚多畿甸雪,随衣无复禁城尘。
古来学问须行己,此去风流定慰人。
更忆少陵诗上语,知君不负巩梅春。

详定幕次呈圣从乐道

宋代 王安石

殿阁抡材覆等差,从臣今日擅文华。
杨雄识字无人敌,何逊能诗有世家。
旧德醉心如美酒,新篇清目胜真茶。
一觞一咏相从乐,传说犹堪异日夸。

信州回车馆中作二首

宋代 王安石

山木漂摇卧弋阳,因思太白夜淋浪。
西窗一榻芭蕉雨,复似当时水绕床。

咏月三首

宋代 王安石

寒光乍洗山川莹,清影遥分草树纤。
万里更无云物动,中天只有兔随蟾。

离北山寄平甫

宋代 王安石

日月沄沄与水争,披襟照见发华惊。
少年忧患伤豪气,老去经纶误半生。
休向朝廷论一鹗,只知田里守三荆。
清溪几曲春风好,已约归时载酒行。

染云

宋代 王安石

染云为柳叶,剪水作梨花。
不是春风巧,何缘有岁华。

送吕望之

宋代 王安石

池散田田碧,台敷灼灼红。
年华岂有尽,心赏亦无穷。

送刘贡父赴秦州清水

宋代 王安石

刘郎高论坐嘘枯,幕府调胹用绪余。
笔下能当万人敌,腹中尝记五望书。
闻多望士登天禄,知有名臣荐子虚。
且复弦歌穷塞上,只应非晚召相如。

望江南(四之三)

宋代 王安石

归依佛,弹指越三祇。愿我速登无上觉,还如佛坐道场时。能智又能悲。

招叶致远

宋代 王安石

山桃野杏两三栽,嫩叶商量细细开。
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

杜甫画像

宋代 王安石

吾观少陵诗,为与元气侔。
力能排天斡九地,壮颜毅色不可求。
浩荡八极中,生物岂不稠。
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
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
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
瘦妻僵前子仆後,攘攘盗贼森戈矛。
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
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
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
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死所羞。
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
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