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散发一扁舟

散发一扁舟

宋代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夜长眠屡起。
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爱此露的皪,复怜云绮靡。
谅无与歌弦,幽独亦可喜。

诗人王安石的古诗

送王詹叔利州路运判

宋代 王安石

王孙旧读五车书,手把山阳太守符。
未驾朱轓辞辇毂,却分金节佐均输。
人才自古常难得,时论如君岂久孤。
去去便看归奏计,莫嗟行路有崎岖。

望江南(归依三宝赞·四之一)

宋代 王安石

归依众,梵行四威仪。愿我遍游诸佛土,十方贤圣不相离。永灭世间痴。

北山

宋代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题张司业诗

宋代 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悟真院

宋代 王安石

野水从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题齐安寺山亭

宋代 王安石

此山无踯躅,故国有杨梅。
怅望心常折,殷懃手自栽。
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
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

王浮梁太丞之听讼轩有水禽三巢于竹林之上恬

宋代 王安石

水边舟动多惊散,何事林间近绝疑。
野意肯从威令至,旧巢犹有主人知。
不关饮啄春江暖,自在飞鸣夏日迟。
览德岂无丹穴凤,到时应让向南枝。

送王龙图守荆南

宋代 王安石

壮志高才偃一藩,更嗟贤路此时难。
长幡嗟动何妨屈,老骥能行岂易闲。
沙市放船寒月日,渚宫留御古苔斑。
知公未厌还随诏,归看功名重太山。

别鄞女

宋代 王安石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诀汝,死生从此各西东。

送梅龙图

宋代 王安石

子真家世子云乡,风力才华岂易当。
回首古人多隐约,致身今日独辉光。
谟明久合分三府,治剧聊须试一方。
从此政成何所报,百城无事只耕桑。

奉酬永叔见赠

宋代 王安石

欲传道义心犹在,强学文章力已穷。
他日若能窥孟子,终身何敢望韩公。
抠衣最出诸生後,倒屣尝倾广座中,只恐虚名因此得,嘉篇为贶岂宜蒙。

送赞善张轩民西归

宋代 王安石

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
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
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
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珂。

吾心

宋代 王安石

吾心童稚时,不见一物好。
意言有妙理,独恨知不早。
初闻守善死,颇复吝肝脑。
中稍历艰危,悟身非所保。
犹然谓俗学,有指当穷讨。
晚知童稚心,自足可忘老。

得孙正之诗因寄呈曾子固

宋代 王安石

一岁已阑人意倦,出门风物更萧然。
水摇疏树荒城路,日带浮云欲雪天。
未有诗书论进退,谩期身世托林泉。
因思漠北离群久,此日穷居赖见贤。

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辟

宋代 王安石

万屋相誇漆与丹,笑歌长在绮纨间。綵船春戏城边水,画烛秋寻寺外山。

忆我屡随游客入,喜君今赴辟书还。遥知曼倩威行久,赤笔应从到日闲。

次韵酬邓子仪二首 其一

宋代 王安石

青溪相值各青春,老去临流辄损神。事事只随波浪去,辄辄空得鬓毛新。

论心未忍遗横目,干世还忧近逆鳞。嘉句感君邀我厚,自嗟才不异常人。

明妃曲二首

宋代 王安石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吴正仲谪官得故人寄蟹以诗谢之余次其韵

宋代 王安石

越客上荆舠,秋风忆把螯。
故烦分巨跪,持用佐清糟。
饮量宽沧海,诗锋捷孟劳。
甘餐饱觞咏,余事付钧陶。

一陂

宋代 王安石

一陂焰水蒋陵西,含风却转与城齐。
周遭碧铜磨作港,逼塞绿锦剪成畦。

送王覃

宋代 王安石

分走人间十五年,尘沙吹鬓各苍然。
山林渺渺长回首,儿女纷纷忽满前。
知子有才思奋发,嗟余无地与回旋。
相看一作奏吴别,身世何时两息肩。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81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