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六 六月歌

月节折杨柳歌十三首 其六 六月歌

清代 陈恭尹

大鸟怒而飞,海水方飘扬,浩涆将焉归。折杨柳,天作飓母风,四面来吹子。

诗人陈恭尹的古诗

走笔送家云石二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竹杖扶行拥敝袍,衰龄稀出岂云高。有人问我门前雪,雪在袁安两鬓毛。

送饶侍御石帆

清代 陈恭尹

玉骢踏尽天南路,更挂征帆向何处。林木还留海燕巢,归人却背秋鸿去。

飞云飞叶满前山,和月和霜度庾关。庾关北下乡园迩,五老香炉相对起。

荷锄且作种瓜人,铁面人知真御史。一疏曾令死者生,又令生者心为死。

西风寒,山酒旨。捧离觞,酌君子。灵蛇有珠蛟有泪,愿借丰城三尺水,报恩报仇报知己。

凤山骊歌十章送徐侯戢斋赴召入都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不得留公更几年,丝纶前日下中天。诚知王命行难俟,欲写丰功世共传。

送善丹青者吴碧山

清代 陈恭尹

纱巾长啸复何之,文采风流杜老诗。颇怪世间男子少,烦君多为着须眉。

赠贾中军

清代 陈恭尹

荆郢为都自昔雄,将军威略有儒风。长江独扼三川险,半壁曾高百战功。

近建旌旗沧海上,会题名姓汉台中。从来好士心无极,嘉宴犹招白发翁。

同宁都魏和公昆山徐原一同里王震生高望公湛用喈程周量何不偕梁器 ...

清代 陈恭尹

竹窗藤几迥无尘,一会西园尽俊人。济上魏舒为旧好,邺中徐干是嘉宾。

霜催细菊浮香早,风落高梧透月新。随兴摊书还席地,野情疏放本来真。

次先司马韵寄吴尔景

清代 陈恭尹

月下论诗夜不眠,鲤庭同试凤山泉。平陵歌入千秋史,头白门人说往年。

送屈翁山之金陵

清代 陈恭尹

地何必生山川,天何必有日月。一升一沉使我老,南北东西令人别。

洪河之水孤蓬根,不知似我还似君。神州萧条寰宇黑,英雄失路归何门。

文章亦是千秋事,兴则为云降为雨。雄剑高飞雌剑留,夜上金陵望牛女。

雨中归凤城柬徐侯戢斋二首 其一

清代 陈恭尹

山多佳气翠重重,知有神君在五峰。暂泊溪桥逢骤雨,乍眠江馆听新钟。

数声集野初归雁,百里惊雷欲起龙。拟待晴天花尽发,万松堤上试扶筇。

程德基以所著易简方编见惠谢之

清代 陈恭尹

黄山白岳足幽居,好学偏乘历骋车。千里借筹频决胜,一官搔首尚踟蹰。

嵇含每状南中物,抱朴兼成肘后书。安得藉君调燮手,尽回元气到比闾。

送彭拜尧之官板城

清代 陈恭尹

不远乡园带印行,东风衔命鹢舟轻。梅花未落归梅岭,板色相邀到板城。

千里板舆犹子舍,一庭诗礼似经生。乌蛮山外江如练,勿厌东流彻底清。

送连双河之增城赴冉侯平川罗浮之约兼怀张菊水二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去年倚棹正残荷,羚峡珠江得数过。相识白头差恨晚,论交尘世本无多。

谈深永夜杯盘冷,学到忘筌气象和。此去罗浮成大药,野人无复紫芝歌。

同潘子登卢俊斯佘兼五小饮梁巨川山馆分得十一真

清代 陈恭尹

树影横阶不染尘,墙头山色况嶙峋。半年好月唯今夕,四座清风尽雅人。

杯有浅深从所好,语无伦次任吾真。短衣出送溪桥夜,明日相寻在钓纶。

哭王础尘十首 其九

清代 陈恭尹

眉须如画发高吟,至理清言尽德音。忆雪楼前风雨后,广陵一曲绝于今。

杂诗九首 其四

清代 陈恭尹

霜至草木寒,关河凄以风。扁舟越湘水,迟暮予何心。

美人彩云端,欲往闻遗音。云端不可即,离别销颜色。

三朝掩明镜,对面不相识。

寄祝冯再来中丞是日值立春三首 其二

清代 陈恭尹

官为白简生风地,德应青阳解冻天。欲使疮痍归衽席,顿将鸾凤易鹰鹯。

精诚星日高难格,忠信波涛涉亦全。金马棠阴无恙否,石羊城下已三年。

罗浮蝴蝶歌送屈翁山

清代 陈恭尹

罗浮大蝴蝶,言是小凤皇。六足盘胸间,四翅交文章。

修眉若杨叶,绣腹如垂囊。仙人爱文采,挟之游帝傍。

云霞为友朋,沆瀣为酒浆。倦息珠阙上,饥采若木英。

四海安足飞,来下君子堂。堂中有行者,比德共翱翔。

送谭天水入燕

清代 陈恭尹

天涯到日岁方新,草嫩郊原渐少尘。官路听鸡行落月,帝城骑马作闲人。

冰簪屋霤玲珑晓,雪照宫桃婀娜春。虽有故交为侍从,马卿能赋不妨贫。

哲思轩

清代 陈恭尹

哲人邈矣复何思,道德文章总我师。夜寐夙兴勤所事,保身唯咏仲山诗。

缫丝歌

清代 陈恭尹

小虫之大小指如,君子之躯七尺馀。镬烹小虫胡为乎,将以为衣荣君躯。

君躯长,君躯短。小虫之小丝有限,中心抽尽君未暖。

陈恭尹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931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