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咏史 其三 魏相

咏史 其三 魏相

宋代 陈普

赵禹张汤网未收,外人董偃化方流。丞相但看汉故事,何但宣皇不用周。

诗人陈普的古诗

咏史下·范粲

宋代 陈普

半生脚不踏晋土,有翼还须飞上天。
好遣竹林诸放达,谈庄说老寝车前。

咏史上·李广李陵

宋代 陈普

祈连天幸时难再,槐里侯封命已寄。
文景余波涓滴尽,延居数出欲何资。

孟子·王政

宋代 陈普

分地因天各有宜,财成辅相只当为。
相忘禄产沾濡重,{白卑}{白卑}浑浑自不知。

贺叔父为犹子成室

宋代 陈普

五典三纲宇宙人,千金九鼎祖宗身。茶租急切同胞义,冰檗规宗一个仁。

日月照临伦理得,山川回合栋梁新。教人以意非言语,此事由家更及民。

咏史下·顾和

宋代 陈普

唤起鲸鲵满北州,过江仍复漏吞舟。
一时共爱恢恢网,不悟三纲乱不收。

咏史上·中山靖王胜

宋代 陈普

樛木螽斯耳未闻,中山无屋贮儿孙。
临分自洒黄泉泪,不在区区骨肉恩。

学诗

宋代 陈普

摇膝支颐未冠年,已将采撷胜雕镌。
未能动地惊天句,且诵吟雕弄月篇。
击坏莫抛康节集,煎胶可续上林弦。
东山七月无人解,只是周公学有源。

题虎丘

宋代 陈普

干将化龙飞上天,寒崖古木俱苍然。大星西殒化盘石,银河倒流通夜泉。

山鬼夜啸或风雨,坡仙浩气凌云烟。行人慎勿歌团扇,谁识风流晋代贤。

孟子·大丈夫

宋代 陈普

玉食珍羞不谓荣,箪瓢陋巷岂为贫。
亭亭当当无偏倚,宇宙纲常任自身。

孟子 养气

宋代 陈普

养气元来甚可为,只须身与理相随。待今自反俱无歉,直是工夫效验时。

自哂

宋代 陈普

曾骑白鹤上扬州,头上花枝秉烛游。
樽酒迩来谁是伴,白云收尽数峰秋。

咏史上·光武

宋代 陈普

赤符交锡帝心移,不似初来岸帻时。
浪泊壶头终落落,羊裘男子殆先知。

一路海棠正开

宋代 陈普

入樵万里海棠林,花作云霞树作阴。
莫笑道人行此路,却怀程邵看花心。

咏史下·颜杲卿

宋代 陈普

骊宫歌笑入青云,曾识常山有战尘。
忠骨已澌余发在,因人得见梦中身。

夫差伍员

宋代 陈普

载籍几千年,相踵兴亡迹。
何国非自取,一一有来历。
亡必以失道,与必以有德。
有德无不兴,不在防寇贼。
大纲一端正,上下合于一。
左右无共鲧,小大皆益稷。
执此治天下,天下无与敌。
无道必自亡,不可容智力。
中心一不正,祸乱起不测。
计虑非不周,防闲非不密。
龙蛇起平陆,刀剑出袵席。
昔常恨吴王,不纳伍员策。
父雠不共天,吴起不两立。
败之于夫椒,足报槜李役。
杀心如未谢,灭起如呼吸。
五千栖会稽,甲盾尚流血。
一举而尺之,后患永绝息。
奈何仓卒中,鬼神夺其魄。
不信忠臣言,坐使良机失。
瞬息二十年,越兵破吴国。
遂令泰伯祚,一日不血食。
至今尘编中,见者皆叹息。
抑尝思其故,此事未足蹙。
吴亡自有端,灭越故无益。
夫差诚已误,伍员未为得。
万事理为准,万理心为宅。
好恶一毫偏,成改千里隔。
本正不忧末,主强不愁客。
病四百有四,最患膏肓疾。
外邪何足忧,内寇逾螟{蜷右下换虫}。
家不在藩篱,国不在城壁。
怨不在仇雠,忧不在夷狄。
最毒是小人,必亡惟女色。
百祸生骄矜,众怨丛苛刻。
灭用无仁恩,死由肆胸臆。
子兰为刘石。平虑讨击使,
尚不逃三尺。华清羽衣曲,
岂得无敌绩。勾践诚可除,
宰嚭犹在侧。西施舞落日,
吴宫已荆棘。子胥计诚忠,
无乃学缓急。夫差爽已夺,
句践自千百。杀一留其余,
乱门岂可塞。寄语伍子胥,
善恶当详择。乱亡所当念,
心非最难格。

论语 时习章

宋代 陈普

学专复性习为功,千五百年初发蒙。悦乐已深加不愠,此身与道始流通。

旦气诗

宋代 陈普

书气如大雾,蒙我大明镜。
主人莫如乡,奴柰窃权柄。
不能巍巍莅,惟听纷纷命。
是非既昧瞀,操执岂中正。
不惟裁截偏,尤苦怠惰病。
一柱一柔弱,四维俱不竟。
循兹不回首,安得逃禽行。
为人自暴弃,造化德独盛。
纳日息万物,停止吾视听。
魂归魄不安,灵根复凝定。
潜龙蟠深渊,不灭飞腾性。
五更号群鸡,陡然得大庆。
熹微一隙开,洞达八荒圣。
天地顿轩豁,暂度亦饾饤。
昨非咸昭晰,今日足审订。
乃知天於人,父母未足并。
晦以养其明,止以茁其莹。
此而不接续,诚犯不恭令。
工夫知如何,焚香且虔敬。
咸淳甲戍杭州作

程朱之学四首

宋代 陈普

高明若韩苏,方正如君实。
太山当面前,瞠目不能识。
谁能不由户,可怪亦可惜。
得若在家庭,迷殆胡越隔。
向微程朱子,出手为开辟。
我辈白日中,夜行至今日。

孟子·执一

宋代 陈普

事理纷纷千万亿,岂容执一以为中,
圣贤心术无偏倚,只在能权识变通。

咏史 其十 武帝

宋代 陈普

五十馀年四海波,建元三载尽征和。中央寸土才无血,沃日浇天瓠子河。

陈普

陈普

陈普(公元一二四四年至一三一五年)生于宋理宗淳祐四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年七十二岁。居石堂山。入元,隐居教授,从学者数百人。三辟为本省教授,不起。当聘主云庄书院。晚居莆中,造就益众。普著述有石堂遗稿四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496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