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徐子融见寄

和徐子融见寄

宋代 陈文蔚

清时何故有遗才,酒胆如虹亦壮哉。
多谢论交比金石,自惭进德未涓埃。
政须尊酒风前共,莫作扁舟月下回。
风雪当门须有夜,要观四物一时来。

诗人陈文蔚的古诗

又和胡应祥游石井韵

宋代 陈文蔚

两年再踏铅山路,今日初尝石井泉。
碧玉岩边论汤饼,全胜五鼎击肥鲜。

火田郑次山贫士也有燕坐之处五为赋之·槁木

宋代 陈文蔚

夜半一阳动,万木总皆春。
当观向荣意,从此识吾仁。

十二月十二日踏雪度崧岭

宋代 陈文蔚

何事隆冬震地雷,天公补过令方回。
玉装庭树三番白,花间江梅六出开。
岂止为民除瘴疠,且掀无地不琼瑰。
到家示说丰年事,喜奉慈亲酒一杯。

和赵工部临安见寄韵

宋代 陈文蔚

节物惊人故欲摧,天涯倦客几时回。
从倾浊酒醒还醉,手把新诗倦又开。
远想含香当奏事,近缘无月不登台。
烟波见产西湖好,要趁秋风把钓来。

和公美一绝

宋代 陈文蔚

欺人一任雪堆头,岂复长怀身外愁。
涉世自知今已惯,风婆应不覆虚舟。

玉山朱文龙有遗经林野二处赵昌甫程德夫皆有诗朱求予同作 林野

宋代 陈文蔚

有人抱幽真,偏适林野趣。要之等喧寂,乃是安心处。

行崧岭将半下瞰山中一人家似不与世者凝伫久

宋代 陈文蔚

几曲青山一亩宫,前村惟有小溪通。
鸡鸣鸟宿知昏旦,水碓无人自在舂。

十一日同诸友登南台二绝

宋代 陈文蔚

脚底云山叠叠低,面前一带绕清溪。
秋光总可供吟笔,写作登高第一题。

送赵国呈赴坛

宋代 陈文蔚

未成花柳种成堤,早有先声到浙西。
待得已书驯雉绩,不妨隐访旧鸾棲。
堂前风入琴三弄,江上春归雨一犂。
莫道催科能样急,也分一念到群黎。

十月三夜省愆二绝 其一

宋代 陈文蔚

亲为父子须还爱,分属君臣合用钦。细算天心无负我,我生犹有负天心。

送周颜游章贡

宋代 陈文蔚

忆昔吾先师,慷慨歌远游。
超忽凌入荒,咫尺视九州。
东将征暘谷,挂衣扶桑头。
西不畏羊肠,而以摧其辀。
南辕有遐眺,直指百粤陬。
北驾何所之,亦欲穷燕幽。
堕地弧矢志,壮岁无不酬。
肯学鄙丈夫,拘剪守一丘。
今日因送子,歌此临清流。
江深不可极,负重万斛舟。
慨然动高兴,不作贾胡留。
发足真自此,行矣万里修。
倘或跨疲蹇,路长殊可忧。
愿言自努力,岁晚当遂谋。
江山有会意,寄书传置邮。

周公美尝年有红梅之约今花时雨雪公美以诗遣

宋代 陈文蔚

红梅高赏趁春晴,不记年华几甲庚。
花酒一时双遣至,却愁不似对梅清。

庐乘杂咏·天池

宋代 陈文蔚

朝登天池峰,暮酌天池水。
一枕僧榻清,钟磬半空里。
平生此名乘,籍籍满吾耳。
乘兴作远游,杖策自不已。
行行到绝顶,尘世知隔几。
云烟出其下,渺视犹万里。
乘川与人物,往往尽蒙被。
始疑翻雪涛,混同一彭蠡。
顷刻开一罅,初见乘逦迤。
仿佛人世界,未可详目指。
乘中为予言,此地去天咫。
风雨晦冥候,与世殊不似。
霖潦方下作,乘头旋磨议。
云深此埋屋,乘下乃不尔。
历验予所言,其言亦非诡。
未必隔仙凡,高深实殊轨。
初夜现佛灯,数星林末起。
如萤复如炬,或明亦或上。
昔闻颇甚怪,今见乃如此。
寄语登乘人,仍须细穷理。

题傅岩叟悠然阁三章章八句

宋代 陈文蔚

悠然君之见,不与凡见同。
正似东篱下,山忽在眼中。
谁昔夜登阁,歌罢饮亦终。
恍若有真契,可知不可穷。

赵忠州雨中赏海棠

宋代 陈文蔚

问春何事苦晴悭,春意惜花留嫩寒。
共到花前细商略,精神最好雨中看。

周公美载酒风过以长句见谢意

宋代 陈文蔚

门前题凤风何薄,雪夜回舟意未真。
谁似松溪弄明月,兴来载酒访幽人。
扣舷牛渚盟当践,落帽龙山红又新。
况有梅花凉玉雪,暑窗容我日为邻。

自铅山归上饶途中感与

宋代 陈文蔚

来时积雪归途熟,暗中流换惊时节。
所幸康宁九十亲,依然堂上垂华发。
何意何当足甘旨,斑衣日戏慈颜悦。
丈夫事业有用舍,穷通不能必分别。
直须用和何处处,无徒潇洒送日月。
嗟嗟世人泣岐路,东乡久哉吾计决。
终当练马扶桑树,车行万里谁能遏。
慷慨自奋歌此章,老去不知情激烈。

舟行望龟峰

宋代 陈文蔚

面对灵龟最上峰,舟中活计不为穷。
半春台下桃花水,一霎岸边杨此风。
天巧此时穷险怪,渊泉终日悟流能。
一生堪笑渔翁拙,卧听潇潇雨打篷。

予始生日岩叟酒见过且有寿语赋此以谢之

宋代 陈文蔚

自笑山泽为癯儒,侪之富贵非其徒。
他人诞日晏歌酒,贫家箪瓢屡空虚。
昨朝不记生年朋,面前忽见樽罍列。
感君祝我还祝君,两翁相对头如雪。

予酷爱桂香置两枝於萧寺之寓室日出不得对花

宋代 陈文蔚

惜午故剪碧云枝,却负花香花有辞。
为辍清眠陪永夜,月窗相对恰相宜。
陈文蔚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232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