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再用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韵赠周教授

再用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韵赠周教授

宋代 陈造

徇物笑蛮触,自守等毅豹。
寸壤闻蚓吟,九万观鹏踔。
孰知尘外士,戴目懒此校。
营营彼谁子,磔蝟计微效。

诗人陈造的古诗

赠赵丞四首 其一

宋代 陈造

老懒无诗到雪梅,僧窗驼坐拨萁灰。朝来好语成快读,匕箸惊投不为雷。

张守有和章复次韵三首

宋代 陈造

接翼鸿冥聊尔尔,大书麟获更仪仪。
雄边仙伯横琴处,应道苏耽兴尽归。

盐城阻冰雪赠陈德美三首

宋代 陈造

雪意知呈瑞,还期客鬓星。
悲欢随处异,艰阻向来经。
梦境翩蝴蝶,宗盟近脊令。
盘餐更谭麈,足用慰漂零。

再次韵送张守 其四

宋代 陈造

性资凉踽系时轻,青眼惟公底里倾。砥柱颓波储硕望,阳春穷谷见高情。

青冥蜚上应回首,陆续诗来可待盟。念我老无当世意,拟从樵牧寄馀生。

再次韵赵帅见寄三首

宋代 陈造

枝撑强趁火城春,踪跡犹烦问水滨。
更醉南州好红紫,凝香诗伯虹化神。

八月晦试院中作

宋代 陈造

官居课程地,生有文字癖。
诚知蟁负山,讵得辞此檄。
嘉禾古多士,孰者非巨擘。
老眼不待封,旧苦眩花隔。
勿云石贾玉,箴失眸亦得。
捧心若为妍,窍鈇徒自匿。
陆海贪穷搜,奇宝多偶获。
巧常昏金注,勇或便大敌。
清醳聆邹琴,款识辨周鬲。
颇收半段枪,遐念连城璧。
渠应悔羔袖,吾敢厌鸡肋。
抚囊搴利颖,体国免素食。
明朝罗客拜,定自百夫特。
俗无抛砖恶,归舟缓张席。

念衰

宋代 陈造

心意彫残底自娱,每临清镜笑头颅。诗从多病难为好,官过中年劣胜无。

急景驱秋著髭鬓,归鸿衔梦下江湖。更应载酒高阳伴,误辍歌呼话故吾。

次韵漕使张守二首 其一

宋代 陈造

政绩新皇眷,功名旧壮怀。人才双立玉,笔势各排淮。

鹏路天惟咫,鲰生骨未埋。行看仲淹弼,接武冠尧阶。

昼过荷叶浦二首

宋代 陈造

一舟失得关生死,中夜何人肆夺攘。
外此湖江多乐土,忆常通夕听渔榔。

至喜铺

宋代 陈造

外朝走马息,险绝欲无路。
驵骏蹙万蹄,势若敌场赴。
崩腾临空旷,踠足此小驻。
萧然一驿傍,为此数家聚。
川城南山下,邑屋随指顾。
行人不胜喜,息驾始此处。
跫然愀然意,南北分来去。
我解房州印,初试历险步。
胡为亦自得,不作罢尔虑。
乡心建瓴水,归梦受风絮。
残年归来引,他日遂初赋。
是役固已劳,端复酬夙素。
临风搔白首,一笑饬徒御。

张守送羊羔酒将以三绝次韵答之

宋代 陈造

生尝跪乳资名教,死去遗芳谥碧香。
洗盏开尝吾未敢,称冤肯入菜羹肠。

次张学录韵十首 其三

宋代 陈造

学者闯圣门,赑屃未易入。张子乃深造,以文作梯级。

赠广教主人 其二

宋代 陈造

风雨破十九,可得闲馀步。画舫连千百,排拶堤侧树。

湖山堕空濛,于客信非助。前朝冒雨还,正为初日误。

今者乘兴往,不暇家治具。赏心有新惬,行计无旧沮。

香尘纷罗绮,隐服耐此污。莺花殊未厌,乌兔渠小住。

爱日拟秉烛,把酒先得句。上马一回首,前滩下白鹭。

再次韵赠俞德瑞

宋代 陈造

襟袂犹缁客路尘,攀追强踏帝城春。
落身穷僻才全璧,敌已游从半佩银。
枉却近臣开荐口,颇尝内地著痴人。
君看捉笔青灯夜,得句欢呼聒四邻。

夜宿商卿家

宋代 陈造

萑蒲无警南塘静,歉岁村讴鼓罢挝。
更喜良宵共谭麈,几烦亲手剪灯花。
酌无多酒仍馀味,懶不吟诗政自嘉。
蝶梦蘧蘧才一霎,邻鸡啼罢又啼鸦。

赠包道二首

宋代 陈造

何妨尘外却尘中,风舞寒漪月印空。
洗钵与渠同一饱,未忧交臂失回公。

寄严文炳 其十

宋代 陈造

严子从我时,脩竦峙双鹄。章绶裹瘦躯,此相胡宜肉。

当嗣溧阳尉,苦语叩哀玉。宁当苏门翁,清啸答幽谷。

早春十绝呈石湖

宋代 陈造

馆娃宫外趁游人,不见湖山自在春。
闻道石湖清绝处,芳时不著绮罗尘。

次姜尧章饯徐南卿韵二首

宋代 陈造

风调心期契钥同,谁教社燕辟秋鸿。
莫年孤陋仍漂泊,可得斯人慰眼中。

泊上虞驿来日行四首

宋代 陈造

龙公底戏剧,长啸暝江天。
雨鹊翻仍语,风舟舞不前。
陈造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 442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